第43章朝會風波(三)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dan he風波過後,李二就開始封賞有功之臣,就連李路手下的狄青,李大同,李鬆益,李冉這些人都弄到了爵位,一番熱熱鬧鬧的封賞過後,李二開始詢問突厥俘虜如何處置。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朝臣之間已經有過溝通,大部分朝臣都說:“突厥侵擾唐朝很久了,今天才喪國,他們並非慕義而自動來歸附的,應該編入降俘籍,安置在兗、豫的空曠處,讓他們學習耕田織布。百萬突厥人,可化為庶民。這樣咱們大唐增加了人口,而漠北就空而無患了。”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魏黑子就說,應該讓這些人滾回到河套以北去,原因是老魏認為突厥小弱時馴服,強盛了就叛變。他說:“秦漢以銳師猛將攻取黃河以南之地設立郡縣,是不想讓他們{匈奴}靠近中原。陛下您為什麽讓他們{突厥}居於黃河之南?況且現在突厥有這麽多人,再過幾年,繁衍近倍,又靠近京畿,是心腹之患。”
李路聽了不由得為魏黑子點個讚,這些蠻子就跟狼一樣,喂不熟,把他們趕回漠北和薛延陀廝殺,能有效地削弱薛延陀這個有可能成為大唐新的心腹之患的實力,自己也能從中獲利。至於大多數人主張的內遷突厥人,李路認為想法很好,但是他們沒考慮到投降的突厥人足足有一百多萬,把這麽多突厥人想弄到內地會受到多方麵條件的製約:一是路途遙遠,突厥人遷到內地必然會增加沿途官府和民眾的負擔;二是長途跋涉到達內地非常艱辛,必然會引起突厥人的不滿;三是突厥人作為遊牧民族突然定居下來,會存在著水土不服和無法適應定居生活等問題;四是突厥人定居內地將來必然會與漢人爭奪資源,引起糾紛。由此可見,且不說將突厥遷到西南內地和江南內地很難實現,就是把他們遷到兗豫內地也會出現很多麻煩,給漢人和突厥都會帶來諸多勞擾。
魏征,還有主張遷移突厥至內地的於誌寧說完之後,那位不甘寂寞的溫彥博立刻跳出來說道.“把突厥人遷移到兗、豫之間,就違背他們突厥人的本性,這不是讓他們生存下去啊。請陛下依照漢光武帝舊事,安置投降的突厥人在邊塞,保全他們的部落,順應其風俗習慣,以充實空虛之地,讓為我們遮擋薛延陀南下,這才是上策。”
李路一聽這可不行,曆史上李二就是聽了溫彥博的話,結果怎麽樣?僅僅過了十年,就在貞觀十三年,頡利的侄子,突利的弟弟,阿史那結社率竟然陰謀an sha李兒,鬧出了很大的亂子。那時候李二不得不苦澀的對身邊大臣感歎“中國,根幹也;四夷,枝葉也;割根幹以奉枝葉,木安得滋榮!朕不用魏征言,幾致狼狽。”,
李二後悔當初沒聽魏征的話,現在弄得自己差一點狼狽不堪,但這時候說什麽也悔之晚矣了。就算他想找個出氣筒都找不到,因為出了餿主意的溫彥博在貞觀十一年就掛掉了。
李路剛想出來反駁溫彥博的謬論,沒想到有人比他還快,竟然是千古明鏡,諍臣第一人的魏征同誌。
隻見魏征怒氣衝衝的說:“突厥世為寇盜,是咱們漢人百姓的世仇;這好不容易滅掉了他們,陛下大仁大德,不忍盡殺,老臣看可以把他們全部趕回漠北,不能把他們留在河套以南的中原大地。何況這些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晉初那些胡人雜居中原,郭欽、江統,皆勸晉武帝把他們驅出塞外以絕後患,可晉武帝不從。過了二十年,伊、洛之間,竟然成了蠻夷之人的氈帳之地,這教訓還不深刻嘛?”
聽了老魏的話,李路不由撇了下嘴,魏黑子雖然見識可以,但給出的辦法也差強人意。竟然想著把不是漢族的人遷出塞外趕回老家就算完事不管了?這跟縱虎歸山有什麽區別?溫彥博那是養虎為患韓,你這是縱虎歸山,格調也就強了那麽一丟丟。
溫彥博立刻反駁說“魏征說的不對,天子對於四夷,就像天地養育萬物一樣愛護保養。現突厥破滅,其人民來歸順,我們不加哀憐而棄之不顧,失去天覆地載的大義,而有阻隘四夷的惡嫌。我建議讓他們居{黃}河之南,是讓他們處死地而複生,國雖亡而人存。他們將會世代感德,怎麽會叛呢?”
“讓朕想想......”溫彥博一句大義把李**到了懸崖上,就在此時大殿上響起了一個清脆的少年音,“陛下,不用想,溫老國公此言大謬,他這是老糊塗了,若是您聽了他的計策,不出十年,突厥人必反!”
“你....”溫彥博紅了眼,他一瞧,原來是李路這個小崽子,忍不住跳出來了,還說自己老糊塗了,氣死老夫了。
“怎的?本王說錯了還是怎的?”李路瞟了一眼溫彥博,“你聽聽你自己說的話,是一個戰勝者該有的態度?我們大唐將士拚死拚活拿下的地盤,被你紅口白牙兩片嘴皮一翻,就特麽送給突厥人了?溫老頭,你除了說是要設置都督府之外這句話還行之外,其他的全都是養虎為患的計策,用了你的辦法,等突厥人恢複了實力再拿起刀槍tu sha漢人,你也好憑著這個做個進身之階是不是?”
“黃口小兒,竟敢如此辱我!!!”溫彥博為剛才自己攻訐李路感到深深的後悔,在溫老頭看來,李路這是借題發揮,報複自己dan he他,這小雜種心眼真小,但對方是宗室,位高權重,他也隻能罵兩句爭點口舌之利,“北海王,你莫要血口噴人,若是一個安置不好,突厥人反了,這個責任你擔的起?”
“好一個安置不好,逼反突厥人,他們要反,本王還求之不得呢!!!”李路盎然不懼,“若是突厥人敢反,那本王就把他們全部打落塵埃,男的為奴,女的也好辦,發給大唐男兒做小妾就是,既能生孩子,還能為大唐添丁進口!溫老頭,你說說你,突厥人是你爹還是你娘啊,竟然要為他們考慮的這般周翔?麻蛋,我們打下來還添了一堆老爺不成?”
“聖人曰以德報怨.......你若是真這樣做了就不怕上天懲罰你???”溫彥博這是秀才遇見了兵,更別這廝的理還是歪的。
“溫彥博!少特麽賣弄什麽聖人曰,是欺負本王不知道以德報怨的出處還是怎的?你開口聖人曰閉口聖人曰,敢不敢把這話說全了?孔老先生是這樣說的?”李路看著溫彥博,老頭兒一陣的心虛,不敢和李路對視,“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溫老頭,跟本王說說這後邊兩句啥意思!!!至於你說的天譴,開玩笑?突厥人劫掠我大唐百姓的時候,你怎麽不去說有失天和啊?也不怕給你說,本王執掌堅昆四年,死在本王堅昆軍馬蹄下的胡蠻不下數十萬,本王不一樣活的好好地?”
李路輕蔑看了看麵色灰白的溫彥博,“本王聽說你被突厥人扣押過,還有人說你堅貞不屈,今兒看來,你為你的突厥爹媽考慮的如此周翔,也算是當兒子當的極好了!怎麽的,說道你的痛處了,老漢奸!”
溫彥博指著李路啊啊兩聲說不出話來,他的好友孔穎達跳了出來,“北海王,你這話太過分了,大臨乃我朝蘇武,你豈能如此羞辱?至於你說的那些突厥人,他們都是蠻人,欠缺教化.......一旦逼反,後果不堪設想!”
“行了,孔大人,少拿蘇武老爺子替老頭說話,蘇武從來沒替匈奴人考慮過,他到死還是惦記著幹掉匈奴人,他,他怎麽能算蘇武?”李路看看孔穎達,“本王生長在北疆,就是在這些蠻子裏長大的,突厥人什麽習性,你們也許不知道,可本王知道,他們根本就是一群欺軟怕硬的白眼狼,不要跟本王說什麽教化,教化有用,還要軍隊做甚子?等他們養肥了,南下的時候,孔大人是不是跑到他們跟前念叨幾句聖人曰,人家就退兵了?做夢去吧!!”
說完了李路扭身轉向李二,“陛下,咱們辛辛苦苦死了那麽多人打敗了突厥人,開疆拓土千裏,即可溫彥博為代表的這些人倒好,他們竟然想要把人放回去,把地還回去。說什麽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扞蔽,策之善者,若是真這麽做了把死去的將士置於何地,把整個大唐數年來的付出置於何地?”
見李二沉吟不語,李路就趕緊在溫彥博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陛下,溫老頭斷章取義,曲解先賢語錄,一個明目張膽為異族張目的人,還能立於朝堂之上,這簡直就是笑話!若是孔聖人泉下有知,也會為這個不肖子孫氣暈過去。看什麽看,你不是自詡孔門高徒?老夫子對那些蠻夷什麽態度你不知道?數典忘祖的玩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