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報紙和合金活字

字數:3909   加入書籤

A+A-


    為了有效的對自己的地盤進行有效地控製,李路在大量啟用使用絕對忠於自己的係統人主政地方的同時,海派出了很多錦衣衛的密諜還有不少的采風使,甚至李路不止一次的離開碎葉秘密的巡視各地,為的啥,還不是為的能得到各地的第一手資料,好為他調整施政策略提供參考?

    前幾日他就剛從康州那邊回到碎葉,在康州的時候,李路注意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他治下的百姓最喜歡地方居然是官府衙門兩側的宣傳欄,有的百姓認識字就自己看,不認識字的百姓們也有招兒,他們找人幫自己看,有的百姓甚至帶著家裏正在讀書的娃子來看......

    百姓們為什麽喜歡看著宣傳欄上的東西?李路走訪了幾個百姓之後,得出來了結論,那就是這宣傳欄上的東西和百姓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上麵不僅有官府的政策法令,還有道門搞出來的天氣預測,農業部門的新技術和良種介紹,甚至像康州這樣商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的宣傳欄裏居然出現了供求信息這樣的東東......

    再回到碎葉之後,李路就在思考這個事情,他的那些係統人手下應該說辦的很不錯,當初他隻是把邸報的概念給手下提了一提,他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這邸報硬是做的不錯,但李路卻覺得還是缺點什麽,“邸報,邸報.....”李路嘀咕了一會兒,“嗯?邸報,報紙?對,就是報紙!”

    李路一直通過道門實行全名識字運動,民眾識字了自然不能中原那邊的王朝一樣實行yu min zheng策,所以李路才實行了那個宣傳欄來引導他治下的民眾,從現在看來,做的還不錯。但也就是不錯了,這樣做對百姓來說不是很便利,把這宣傳欄上的邸報升級成報紙就很有必要了.......

    想到報紙這個名詞,李路喊來了負責宣傳教化方麵的宣教司主事郭圖,“從新{郭圖的字},我有個想法.......”李路把他想把邸報升級成官方報紙的想法說給了郭圖聽,郭圖聽了呆了好久才問,“王上,這報紙你打算多長時間發行一次?還有這報社的地位怎麽算..........這報紙一開,有不軌之人用它煽動民眾咋辦?還有我的王上,雖然咱們堅昆造紙作坊不少,紙張比中原便宜,可是您說的那個印刷,那是真心貴啊.......”

    郭圖巴拉巴拉說了一大通,等他說完了之後,“從新,這第一份報紙自然是官辦,作為官府的喉舌,經費由財政出.....至於你擔心的不軌之人,這個好辦,我們可以建立一套報紙審查機製........發行時間嘛。一周一次好了......”李路想了想說道,“不過,從新,你剛才說什麽,印刷費用價格不菲,是咋回事?”

    “王上,請您跟老臣去我們宣教司的印刷作坊看一下就知道了........”郭圖執掌的宣教司因為有負責抄送公文的責任,所以他們建立了印刷作坊。

    等李路跟著郭圖來到了印刷作坊,幾個雕刻工正在認認真真的雕版,他們沒注意到李路還有郭圖的到來,“王上,你看,這就是咱們現在最先進的雕版印刷了,要製作一個雕版,那必須要找一個熟練的雕工,他們的工錢也絕對不會低的。而且按照你說的,我們要印刷好幾個版麵,到時候需要雕刻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了。要是照您所說的辦,那我們就邀請來不少雕工,用來刻製雕版,我的好殿下,咱們的財政吃不消啊......”老郭在李路的財政司呆過,自然算賬算的很細。

    就在李路還有郭圖對話的時候,雕刻工們聽見了,他們抬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上司還有大王{大可汗}來了,他們趕緊放下手中的刻刀,來給李路行禮,李路趕緊擺擺手,讓他們不用行禮,各自忙各自的就好,隻留下了雕工的領班胡老頭,李路現場觀瞧之後,發現這還真是雕版印刷,想要印什麽,就雕刻什麽,隻是這雕好了之後,這一版就隻能印這個東西,想要印別的就必須重新雕版,怪不得郭圖說價格不菲呢。

    李路現在是明白了,要是不解決這個雕版的問題,就算他的堅昆國能生產不少較為廉價的紙張也不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讓活字印刷提前發明出來,這次他打算親自上手了,而且要玩就玩高級的,什麽泥活字,木活字,通通不用,要搞就搞大的,李路這廝決定直接上合金活字,原因很簡單,他前世的時候,去德國進修醫術的時候,去過古騰堡印刷博物館,對那裏的那部簡陋至極的印刷機還有油墨熟悉的很,就連油墨的配方還有合金的比例他都知道。

    “這個問題嘛,就交給我來好了!”李路很有自信的說道,“李鬆益,你去把沈括和宋應星給我叫來......”

    在兩位頂級科學家還有胡老頭等這樣的大匠的協助之下,本時空的活字印刷就出現在了碎葉城,在李路提供了合計比例之後,沈宋兩位大科學家又進行了微調,才確定下了最好的合金比例,在鑄造字符的時候,采納的是雕版師傅胡老頭的主意,鑄造活字的時候分成父型、母型{凸凹型},用細砂或粘土為母型,父型以木為之。先刻出來木活字,然後印在粘土中,取出木字,將熔化的鉛錫水澆入粘土模中,取出修整,這就成了鉛活字。

    按照雕版印刷,一般都是是在版麵上放紙,從上麵用滾軸輾轉而成,但是經過這樣碾過的紙麵會變粗,紙的反麵就無法利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路領導的活字公關小組在群策群力之後改為下麵放紙,將版麵從上麵壓下去印刷,並用壓碎機將金屬板強壓在紙上,這麽一來文字印出來就又快又漂亮。與木板雕刻印刷使用的水墨相比,金屬活字對水性墨的適性很差,因此必須使用新的著色劑,他們選擇了油性墨的製造,在李路的見一下,工匠們將亞麻仁油煮沸,冷卻後呈暗黑色之後與以少量蒸餾鬆樹脂得到的鬆節油精與炭黑攪勻,放置一段時間就得到了適用的油墨。

    印刷機則是沈宋兩位科學家合力而成,他們倆搞出的這個木製造印刷機,操作並不複雜,底部座台上固定已排好字的活字版,上麵的壓印板用鐵製螺旋杆控製,可上可下。螺杆下有拉杆,以人力推動,來得到印刷時所需的壓力。用羊皮包以羊毛的軟墊蘸墨,將墨刷在活字版上,再鋪上紙,搖動螺杆位杆,就可以通過壓印板壓力即印出字跡。

    有了這黑科技一般的合金活字印刷術,李路終於能把自己辦報非得想法付諸於實現了,在李路的命令下,一家名為光明周報的報社正式在碎葉城成立了,這家光明周報報社發行了兩份報紙,一份是主講堅昆**政經濟方麵的《光明周報》,另一份則是商業色彩濃厚的《民生日報》,沒錯就是日報,原本這《民生》也打算做周報來,可是由於有了印刷機,大大的提高了印刷速度,報社索性就做成日報了......

    兩份報紙很快就收獲了各自的擁躉,像《光明周報》就是那些達官貴人們的最愛,比如堅昆國相老杜最喜歡的的事兒就是讓老仆接過郵差手裏的報紙,然後自己拿著報紙一個人在書房仔細品讀,時不時的還擊掌讚歎,因為《光明周報》上麵除了新聞之外,它的副刊上還經常刊登一些大家的文章和詩詞,隻要自己覺得有些文采的主兒,就會向報社投稿,一旦報社采用了自己的稿件,頓時高興的不行,手舞足蹈的也有不少。

    “等老夫回長安之後,一定要奏於陛下,在長安也開設報館,引導民眾......”老杜的眼睛多毒啊,他早就瞧出了這報館的重要性來了,“還有那報館審查製度,也可效仿......”

    而另一份《民生日報》因為貼近百姓的生活,極受百姓們的歡迎,甚至發展到後來,就連草原上的牧民都喜歡這份報紙,百姓們喜歡它的原因很簡單,商人們可在上麵投放廣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還可以發現商機,農人和牧民們則可以從上麵的農技版塊學到最新的生產技術,還有他們最喜歡的小說故事連載,不管是商人還是農牧民或者手工業從業者,都喜歡的不行,為此誕生了最早的催更黨......

    《光明周刊》和《民生日報》的火爆,再加上李路頒布了《有關報館開辦相關事宜辦法》.的相關法令之後,有實力的組織或者個人紛紛開辦報館,像道門的《太極》za zhi,專門麵向醫者的《銀針月刊》,還有科技部門主辦的《問天》,就連在碎葉不受重視的儒家都學著辦了一份《儒聲》的月刊......

    李路在得知連儒家也學著辦報之後,笑了“幾個腐儒,也想與老紙爭奪yu lun主導權,你們也不想想,沒有老紙不計代價推廣漢語與漢字,你們那點豆腐塊,誰看得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