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軍事大變革
字數:3972 加入書籤
李路自穿越那天起,就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近代化的國家,為了這個目標他不斷的進行政治調整,拚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推進工業革命,而要保住這些成果就需要一支近代化的軍隊,所以從他在西陵建軍開始,就是以最接近近代化軍隊的戚家軍為藍本打造自己的軍隊,他為什麽執著與打造一支近代化軍隊,那是因為近代化軍隊的優勢不是當下的封建軍隊和奴隸軍隊所能比擬的。
李路之所以這麽認為,那是有曆史經驗可以借鑒的,我們先不用說什麽八裏橋之戰,就拿某拿的得意之作“金字塔之戰”來說吧,1798年拿破侖入侵埃及,法軍的近代化軍隊在開羅金字塔旁邊擊敗了埃及的古典軍隊;法軍主要裝備了燧發槍、刺刀與加農炮,而埃及多是冷兵器裝備,這就法軍國防近代化的優勢。
但在騎兵方麵,法軍的胸甲騎兵也采用的是冷兵器,埃及精銳的馬穆魯克騎兵武藝高強;但就算在冷兵器的對戰中,法軍依然以少勝多,拿破侖說過:“兩個馬穆魯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但一千個法國兵卻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穆魯克兵。”這就是近代化軍隊的優勢——紀律嚴明,組織嚴密,協同作戰,也就是後世大講特講的團隊精神。
近代化軍隊最大特點和優勢是團隊精神,依靠它可以產生各種靈活的戰術並高效率地控製軍隊。比如當現敵軍注意力向右翼極大傾斜,一線指揮官可以得心應手地利用這種弱點從背後攻擊而不拘泥於正麵右側防守。配合、組織、紀律把全軍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指靠單兵戰力——近代化軍隊這人類曆史上殺人如麻的戰爭機器。
而像大唐那邊的府兵製那樣的封建軍隊的組織結構作戰主要靠個人武勇,憑級計功、靠搶劫(尤其是像突厥這樣的遊牧部落)來維持鬥誌,所以封建軍隊才會有歸師勿遏、圍城必闕的說法,就是希望不要逼得對手拚命。
而近代化軍隊就沒有這些說法反正都是拚光了拉倒——也隻是戰場上的一具僵屍和行屍走肉罷了。沒有靈魂的軍隊隻能僵化地進行殺戮或被殺戮,而不能積極主動地作戰,所以遇到現代軍隊後就再次出現了一邊倒的大屠殺。隻有理想才能給近代化軍隊這具死屍注入靈魂,不僅僅是機械的剛硬還有靈活的戰術和柔韌的彈性,所以近代的國家概念、民族主義就是個非常好的東西,所以李路從建軍那天開始就一邊給自己的士兵普及漢字和漢語,一邊給他們灌輸“為漢人而戰”的理念,這一點要比大唐那邊先進上千年。
因為李路上輩子在那支人類曆史上最傳奇的軍隊服役過,所以他的部隊政治思想工作那抓的可是很緊的,在那些接受了李路的政治思想熏陶的軍官指揮下,士兵們充滿戰鬥意誌地去作戰,靈活地根據戰場形勢去爭取勝利,被擊潰的單兵也能自行恢複戰鬥意誌,這是李二的大唐府兵這樣的封建軍隊根本所沒法做到的。
雖然李路的軍隊已經具備了近代化軍隊的大部分要素,但是李路發現正在快速火器化的英軍軍製頗為混亂,這嚴重限製了戰鬥力的進一步提升,所以李路決定對自己的英軍進行一次大手術,不能在武器近代化的同時,軍事製度反而拖了後腿。
貞觀二十一年春,李路在碎葉發布義務兵役令,明確宣布在英國境內,所有漢籍民眾(包括漢人和漢化胡人)都有服兵役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把軍隊分為常備軍、預備役、民兵三部分,確立了現役三年、預備役四年相結合的近代兵役製度,初步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近代動員體製。
同時李路對英軍編製做了很大的調整,在中央新成立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政戰部還有裝備工業發展總局為主的“三總一局”的軍事領導機構,而在地方上李路學習了東羅馬帝國的軍區製度,在全國設立了西域、高原、天竺、河中、瀚海、伏江等六個大軍區,每個大軍區都對自己所轄部隊進行整編,重新明確了步兵、騎乓、炮兵、工兵、輜重兵幾個兵種的劃分。
而為了更好的發揮火器的威力,英軍的編製進行了很大的改動,新的作戰編製裏,以營為基本的戰術單位,每營六至八連,約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營為一團,二團為一旅,二旅為一師,師為戰略單位。一個英軍步兵師,大約有步兵八至十營(人數為五千至九千五百左右),炮兵一營,下轄三個炮兵連(每連十二門炮),在師以上,李路設置了軍級編製,一軍下轄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炮兵團和一個輜重團,以及一個直屬工兵營,這樣的一個軍就可以獨立執行戰略任務。
在英軍作戰序列裏,最精銳的當屬那些有著近衛稱號的作戰部隊,這些近衛軍士兵往往身材高大魁梧,戰鬥力凶悍無比,他們都放到任何一支其他部隊裏,那都是能做的上基層軍官的存在。
至於英軍的騎兵,李路也進行了改革,他把自己的騎兵部隊分為了裝備胸甲,使用長矛馬刀的槍騎兵和不裝備胸甲,使用手槍和馬槍的獵騎兵;編製上也打破了原來的百人隊,千人隊甚至是萬人隊的編製,在新的作戰編製下,騎兵的基本作戰單位變成了騎兵連,通常配馬一百四十匹到一百五十匹,.三至四連為一騎兵團,團以上有騎兵師和騎兵軍,所轄團的數目不很固定,此外李路在他的步兵師中,也編入一定數量的輕騎兵.。
有李路的親兒子之稱的則是炮兵部隊,在李路還有他的科學家以及能工巧匠的努力下,英軍的火炮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他們的大炮的炮架、炮身、炮彈都進行了改善,而炮兵們幾乎都是軍隊裏文化人最聚集的兵種,他們不少人精於數術,甚至還有人摸到了近代彈道學的門檻,這裏以一個叫趙瑞的軍官最為惹人注目,而之所以說他人人矚目那是因為他不是李路手下的那些係統人,而是一個出身貧苦的本時空土著,他在加入英軍之前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但是參軍以後,他的妖孽就讓李路都為之歎服。
本來趙瑞隻是個英軍炮兵部隊的一個輔兵,也是就說他是管這運輸大炮,構建炮兵陣地的雜兵,但是這個趙瑞喜歡思考,喜歡琢磨,他發現自己伺候的大炮移動很不方便,他就開始思索著怎麽讓英軍的“戰爭之神”能快速運動起來,為了為了讓大炮更好的動起來,他通過縮短炮管的長度,減輕了炮管和炮架的重量,使英軍炮具備了很強的機動性。他又給炮車架裝上了鐵製軸杆和結實的大直徑車輪,因此可以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行進。另外在他的提議下,英軍裝備製造局造出了更加精密的正球體和直徑精確的炮彈,因此保證了炮的射程和精確性,並減少了炮的裝藥量,結果又進一步減輕了炮管的重量。
另外這個趙瑞在經過多次試驗之後,發明了預製彈藥筒,他用這預製彈藥筒取代了過去的彈藥和彈筒分開的供彈方式,提高了炮彈發射的速率。另外在他的建議下英軍火炮的牽引馬分成了雙行而不是過去的單行,這樣6—8匹馬足以牽引一門十二斤炮彈的炮,而三斤,六斤炮彈的炮和新式中口徑加農炮等隻需4—6匹馬就夠了。
最讓炮兵們稱奇的他還給炮手們裝備了“當牛做馬”更方便的肩具(這主要是方便拉出大炮),還有就是他率先使用了用分層標尺和炮身調節裝置,這樣一來極大的提高了英軍炮手的射擊速度。對於這樣的絕世妖孽,李路自然是倍加重視,他在得知趙瑞的事跡之後,立刻把趙瑞提拔成炮兵訓練總監,讓他全麵負責炮兵的訓練工作。
至於李路的海軍,還真沒什麽可提的,這主要是因為李路得到出海口有些晚,不是他不重視,現在他的海軍還處於初創階段,天竺軍區的幾個海軍船廠正在拚了老命建造李路給出的蓋倫船,海軍可不是陸軍,有船沒水受也是白搭,所這個真的記不得,百年海軍的說法那不是開玩笑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為軍士近代化配套的軍銜製度了,李路幹脆利落了的照搬了原時空那個大英帝國軍隊的軍銜,在李路的英軍,也是分為軍官、士官和士兵三等,共二十級。不過不同的是。李路的英軍元帥不是到了戰時才設置,而且在元帥上麵還有個大元帥的軍銜,這個大元帥隻能是李路還有他的後代子孫才能擔任。
在第一次授銜的時候,就跟碎葉城的百姓猜的差不多,英軍元帥隻有徐達、狄青還有蘇烈他們哥三個,而次一等的大將則有五人,他們是薛欽陵、李大同、哥舒同、李冉、趙瑞五人,趙瑞能被授予大將,這充分說明了炮兵是李路的心肝寶貝,是親兒子........
在進行了大變革之後,英軍立刻就響應他們的統帥,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運動,他們都決心在下一場戰爭來臨之前,爭取渡過磨合期,把戰鬥力漲到期望的水平線上。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