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請君 (永遠不嫌多的推薦、收藏、支持,在這裏謝謝了。)

字數:6476   加入書籤

A+A-




    「郭延年你癔症又犯了嗎?今天是伯虎的壽辰,你非要說這些煞風景的事?」

    一片尷尬中,王賢首先發難,要郭延年適可而止。

    大翎朝積弱不振,內憂外患,在有誌之士大聲疾呼下,這些年投入報國行列的士子不下百萬,但一場又一場的敗戰,今上一再重用乞降的大臣,讓天下儒生心灰意冷。

    在場的人年紀最大不超過三十歲,最小十六、七歲,正是滿腔抱負的大好年紀,包括王賢在內,有一半的人曾北上勤皇,純粹一時衝動,或是有心而無力,亦或是被潑了一大盆冷水,卻都是想貢獻自己一點力量。

    「王賢你閉嘴,連到汴京都不敢,你有什麽資格說話。」

    上一回勤皇軍招募,王賢和一些衙內子弟病的病,出遠門探親的探親,這件事郭延年從沒忘記過。

    「兩位可否給伯虎一個薄麵,以和為貴,莫要爭吵,壞了在座朋友的興致。」

    唐寅是主人,當定了和事佬,唐寅與王賢最熟,首先給王賢一個眼神,穩住他,不讓衝突向上升溫。

    「看在伯虎的份上,我不跟你計較。」

    哼地一聲,王賢回座,撇過頭不去看郭延年。

    不等唐寅開口,趙延年向唐寅深深一拜:「擾了唐兄的壽辰,延年問心有愧,本想等到席散後再單獨對唐兄說,但看見有些人終日渾渾噩噩,沉醉在紙醉金迷中,又想到受苦難的百姓和浴血殺敵,死在沙場的兵士們,延年便止不住要說幾句話。」

    一番話把所有人全打成,心無家國,隻知道吃喝玩樂的紈褲子弟。

    縱然說得**不離十,但誰受得了趙延年這樣公然汙辱。

    王賢認得郭延年身旁的幾個人,在國子監裏他們便是出了名的清流,脾氣臭,脖子硬,但說到拋頭顱,灑熱血,一定奮勇當先。

    陳東第一次上書,他們就站在第一線,出了死力,後來是因為理念不合才和陳東分道揚鑣,黨爭不單在朝廷裏,在儒生中更加嚴重。

    他們之中任何一個出來痛罵,王賢和其他人氣都不敢吭一聲。

    郭延年不行,光是小妾他就有四個,還三天兩頭往青樓跑,雖然不曾欺男霸女過,但醉生夢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愛國僅止於嘴上的虛偽小人,沒資格大放厥詞。

    「這麽說又是伯虎的不對了,大家不過是應伯虎的邀,在端午吃個酒過節。」

    即便在禁嫁娶的國喪期間,民間遇到重大的節目仍會邀集親友同賀,郭延年的要求太苛刻。

    「延年絕對沒有責怪唐兄的意思。」

    又向吳嬛嬛等人行禮致歉。

    「延年說的是某些吃得腦滿腸肥的蠢豬,而不是各位。」

    矛頭全指向王賢。

    王賢哪還忍得住,站起,袖子一拉,便要和郭延年爭個輸贏。

    蔡明堅及時得攔住王賢。

    「有種再說一遍。」

    郭延年不屑看了王賢一眼,好像他是個跳梁小醜似地,不理會他,繼續對唐寅說道:

    「數萬儒生甘冒大不敬之罪,至今仍在餐風露宿,請今上納諫,殺了朱勔那狗賊,每想到此,延年食不下咽,睡不安寢,巴不得和天下誌士一塊共患難。」

    冰魂雪魄,彷佛他就坐在皇城前。

    「大膽,朝政豈是你這豎子能談論的。」

    郭延年一發作,蔣傑便放開了小金靈,怒視著這個口無遮攔的讀書人。

    朱勔是官家的虎須,每個動手去捋它的人,便是蔣傑的死敵。

    消息傳到康王府時,官家和陳東已僵持了八天,算上書信返往的時間,現在已然是十天過去,真要殺朱勔,官家早下旨了。

    陳東和官家正在角力,蔣傑都能想象龍顏大怒的模樣,統轄億萬臣民的大翎天子,卻受製於區區數萬人,陳東挾民心以令天子,與三國時的曹賊齊惡。

    這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小子,竟在柔福帝姬麵前,支持陳東,煽惑人心,要不是柔福帝姬命令侍衛待在六如居外,蔣傑早發話要人拿下郭延年。

    「天下人管天下事,為何不能議論朝政?」

    郭延年當然曉得康王府的人不能惹,但他相信隻要站大義上,就沒人能拿他奈何,陳東已經向世人證明了這點。

    「狂妄自大,你真以為天下事人人都能管嗎?」

    吳嬛嬛說話,語氣無比輕蔑,看趙延年,好似看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

    蔣傑看見總愛和官家唱反調的柔福帝姬,挺身為官家說話,老淚差點止不住落下。

    「宰輔的任命你管得著嗎?大翎兵將的調度你能插手嗎?聖旨你能下嗎?婚姻大事,媒妁之言,連終身大事你都不能作主,憑什麽說天下人,管天下事?」

    吳嬛嬛咄咄逼人,郭延年氣惱不已,卻懼於她的身份,不敢惡言相向。

    「別的事或許管不了,但朱勔這奸賊誤我大翎,人人得而誅之。」

    朱勔是江南百姓的公敵,針對他便立於不敗之地,陳東懂得民氣可用,以大勢抗皇權,郭延年也會。

    太上皇這條真龍在民心麵前也得盤著,郭延年不信吳嬛嬛敢為朱勔說話,與公論為敵。

    和齜牙咧嘴,想把趙延年給吃了的蔣傑不同,吳嬛嬛陰冷地笑著,像是看著一個愚不可及的人似地,望向趙延年。

    「如果是陳東說這句話,我信,你一個名不見經傳,不知從那個土穴爬出來的小小螻蟻,居然敢在本公子麵前說大話。」

    **裸地嘲笑郭延年自不量力。

    王賢和趙延年從小鬥到大,太了解他的脾氣,縱然不敢冒犯皇族,但少不了要暴跳如雷,吳嬛嬛的話卻沒有激起半點波瀾,郭延年和那四名國子監生老神在在地安站著,甚至露出一絲微笑。

    「螢燭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延年才疏學淺,名聲不顯,萬不敢與陳學長相提並論。」

    刻意將吳字咬得極重說道:「吳公子,您或許忘了一件事,陳學長仰仗著誰的書聲討朱勔?皇城前數萬儒生,汴京百萬百姓皆知玉堂春是出自誰的手筆。」

    五十多個人的視線,隨著郭延年聚焦在唐寅一身。

    蔣傑覺得不對勁,手上的汗毛立了起來。

    唐寅做出安坐家中,禍從天上來的無辜樣,搖手要郭延年莫再說。

    「若沒有玉堂春道出民心,便沒有皇城數萬儒生的為民請命,朱勔仍安享榮華富貴,桃花庵主立言以明誌,正是我輩中人皆應效法的義舉,江南學子無不敬佩。陳學長在北,桃花庵主在南,隻待桃花庵主振臂一呼,召喚萬千學子響應討賊,南北聯合,何愁大事不成,朱賊不死。」

    趙延年眼睛都發熱了。

    收到唐寅的私信後,他想了一整夜,終於從信裏提到的高祖本紀,找出自己該走的路,沒有成大事的本錢,不一定就不能創造一番功業,他可以像是輔佐劉邦打江山的韓信、張良、蕭何一般,當一個稱職的配角。

    沒有比唐寅更適合出麵召集江南學子了。

    太學和國子監裏的南方儒生,對陳東上回一個人獨攬功勞早有不滿。

    嘴巴上說討賊救國人人有責,卻僅有他一人得美名。

    這回又拾桃花庵主的牙慧,用玉堂春成就自己的功名。

    郭延年和幾個同窗一說立刻得到回響,陳東在汴京能做的,他們在江寧也能做,而且更師出有名。

    唐寅點個頭,由他們去串聯,不用半天便能將康王府包圍,證明江南人不是北方人眼中沒誌氣的軟骨頭。

    以桃花庵主今時今日的名氣,十萬人不在話下,想必陳東也沒想到,拿唐寅當墊腳石的同時,也把唐寅推到聲望的最高峰。

    聲勢做大,朱勔不死也難,屆時論功酬勞,唐寅至少能瓜分陳東一半的光彩,看陳東還敢不敢囂張,再拿自己當天下文人的榜樣。

    隻要不太笨,都聽得出趙延年話裏的深意,被趙延年刺傷的怒氣瞬間消逝,眼神跟著他一起紅熱升溫。

    王賢反應最為強烈,在他眼裏,趙延年就沒有像今天這麽順眼過:「說的好,陳東是什麽玩意,玉堂春是他寫的嗎?為民喉舌,言人所不敢言的是桃花庵主,在玉堂春問世前,他幹了啥毛事,還不是眼睜睜看朱勔四處溜達。」

    冷不防摟著唐寅的肩膀:「兄弟你就別推辭了,明兒你登高一呼,我王賢替你打頭陣,把該我們的榮光從那些自命不凡,從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汴京人手裏拿回來。」

    因為人多,捉著名分,陳東能和皇室叫板。

    八天過去了,太上皇和皇上不是不想辦陳東,而是怕激起民變,怕讀書人反彈,不能、不敢辦。

    既然如此,江南也能如法炮製。

    「還有我。」

    「算我一份。」

    「我羽鶴詩社必然全員到齊。」

    一想通,與會的人個個熱情爭相參與。

    蔣傑發毛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萬一唐寅真答應了,南北儒生一塊鬧動,互為犄角,被大臣利用,朱勔必死無疑,以後官家還有威信可言嗎?

    「蔣傑。」

    想得入神時,吳嬛嬛怒聲叫喚。

    「老奴在。」

    「叫人把這個口出狂言的人拖出去,本公子不想看見他。」

    吳嬛嬛要當眾教訓趙延年。

    「公子萬萬不可。」

    蔣傑阻止吳嬛嬛,什麽時候都行,就是此時不能意氣用事,她久居深宮,不懂得這些讀書人的陰謀詭計,這些滿口之乎者也的人,平常落單不可怕,一給他們機會傾巢而出,所到之處屍骨不存。

    否則官家現在還是皇上,而不是太上皇。

    罰了郭延年隻會幫他造勢,使他的氣焰更高。

    「耳聾了,沒聽見我說的話嗎?」

    蔣傑隻覺得下腹部一處已經摘了,空無一物的部位,一陣疼痛,又不敢違背命令,大聲呼叫侍衛親軍。

    剽悍的親軍毫不客氣拖走郭延年,卻見到他豪氣衝天地大叫:「死有輕如鴻毛,重如泰山,為正道,為公理而死,我郭延年無憾矣。」

    王賢和一幹人等,羨慕不已地目送趙延年離去,恨不得被拉走的人是自己。

    雨持續地下,一張被雨水澆淋的臉,聲嘶力竭被兵士拖行,還有比這更悲壯撼動人心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