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禍水不可流

字數:5694   加入書籤

A+A-




    「父皇要你去接李師師?不許去,讓那個女人自生自滅,」

    柔福帝姬知道自己父親的德行,不檢討自家人,卻將氣發在無辜第三人身上,一如眾生。

    「皇命在身,恕草民無法從命。」

    睡在嬤嬤懷裏的賢福帝姬,被姐姐的怒斥聲吵醒,唐寅看了看年幼的賢福帝姬,用眼神示意,要柔福帝姬別將孩子卷進大人恩怨。

    看著揉著眼睛,對陌生環境感到不安的妹妹,柔福帝姬憐愛地摸了摸妹妹的頭,擺了擺手要唐寅退下,在教養嬤嬤麵前,得維持公主姿態,有很多話無法對唐寅說。

    叫上狗鼻子、破嗓子,帶妥兵器,前往樊樓。

    令牌在手,唐寅視宵禁於無物,三人駕著兩輛馬車狂奔,遇上攔路巡檢訛銀子的士兵,直接亮出令牌,鞭子一甩把人給抽開,也算出了這些日子天天被敲詐的怨氣。

    溫柔鄉,銷金窟,樊樓日進鬥金,自然會成為宵小的目標。

    官家背景擺在那,軍士敬而遠之,樊樓養的護院個個是練家子,上回暴動就十來個人能闖進樓裏,三兩下便被解決,姑娘們連片衣袖也沒損傷。

    護院帶刀守住門戶,見到馬車駛來,機警地擺出陣式,前三後四,衝著駕馬人喊道:「停車,下馬。」

    「敢問閣下來樊樓所為何事,可否讓小的知曉,以便回報東家。」

    雖說目前歇業,護院仍恭敬對待來客,做足禮數。

    「找人。」

    唐寅將令牌扣在手心,反掌一現。

    皇家人在樊樓來往頻繁,護院眼尖,一眼便認出令牌的來曆,與同伴交換眼神,迅速收刀,恭請唐寅三人入內。

    「貴客裏麵請。」

    由一人帶路,無庸唐寅開口,徑自將人往西樓領。

    「請稍坐片刻,小的這就叫人去請李大家。」

    「慢!」

    唐寅叫住護院。

    「誰說我要找師師姑娘,我要找的是江敏兒,江大家。」

    唐寅另有主張。

    「但……」

    護院就差沒把天子金令說出口。

    「多事,照爺吩咐去做,少不了你的。」

    狗鼻子用銀子堵住護院的嘴。

    好相與的就不是皇家中人,既然對方有金令,護院犯不著趕上前白白挨罵,收下銀兩,上樓轉告鴇媽,讓鴇媽去叫人。

    鴇媽知道江敏兒是康王的枕邊人,這些日子到樊樓客座,補上李師師不願待客的空缺,替她掙了不少銀錢,將江敏兒奉為上賓,幹女兒幹女兒地叫著,那時還以為多搭上一條路子,誰知轉眼間,康王便把人丟在汴京,自個出使金國,不理江敏兒的死活。

    自古男兒多薄幸,又以帝王家最為無情,太上皇對李師師左一句海誓,右一句山盟,金人圍城到今天,也沒派人給個說法,上次也是,將人送到半路又找了回來,說是相思難耐。

    相思能值個幾文錢,活命才要緊,她可是指望搭李師師順風車,帶上全身家當遠遠離這水深火熱,天天死人的鬼地方。

    她早想溜之大吉,但太上皇沒發話,樊樓就沒人能走,害她天天抱著錢箱子發愁。

    太上皇關他的金絲雀,何必斷了外人活路,但這些話隻能爛在肚子裏,鴇母還沒活夠。

    聽到有人拿著金令上門,鴇媽第一個想到蔣傑,太上皇總算要將李師師移動遠離戰火之處,她的金銀珠寶終於可以挪走。

    「我沒聽錯吧,找的是江敏兒,不是李師師?」

    鴇媽懷疑自己耳背,多問了一次。

    反複確認後,在鴇媽心中,太上皇和康王的地位立刻有了評斷,康王成為重情守義的一方,到金國去,是生是死還在未定之天,卻早早安排心上人的去處,甚至請來了皇命。

    鴇媽慶幸,打江敏兒進樊樓,她可是一碗水端平,李師師有什麽,江敏兒就有什麽,既然平日多有照顧,去錦上添花也不會太過突兀。

    笑得像朵喇叭花似地,到江敏兒房裏敲門。

    等江敏兒將她迎進房,一張大嘴大大咧開,燦笑地報喜,不遮不掩要江敏兒帶上她,江寧、杭州、蘇州、揚州,隨便挑個點,別留在汴京等死就好。

    沒個準的事,江敏兒不會輕易答應,心裏甜滋滋,感到苦盡甘來的歡喜。

    隨康王進京,無非是想修補與康王之間的關係。

    康王嘴上沒說,但或多或少將李鶯上京告禦狀,導致李綱倒台的事,怪罪到江敏兒自作聰明,好像李鶯沒死在江寧是她的錯。

    江敏兒當然不服氣,怎奈人微言輕,康王又是個好麵子,不容他人揭短的大男人,她又吊在這棵樹上,脫不了身,隻能徐徐圖之,低聲下氣,裝小媳婦,借著同甘共苦來化消康王的怒氣,盡快和好如初,順帶固寵。

    方法奏效,觸動康王內心最柔軟的一塊,在金國為質的日子,康王飽嚐眾叛親離的滋味,一個文弱女子肯與他風雨同舟,他的心又不是鐵打的,怎能不悸動?一切如江敏兒所願,康王甚至做出永不離棄的承諾。

    巧施心計,微妙操弄情感,向來是江敏兒引以為傲,慣用的手段,她相信等汴京無事,回到江寧後,康王會將她看做心尖尖上的人,無從分割的肉疙瘩,她會是另一個李師師,有朝一日康王登基,她會得到一個誥命夫人的位份,飛上枝頭,俯瞰那些俗不可耐,隻不過擁有一個好家世,成天抱著女訓說事的大家閨秀,看看誰是鳳凰,誰是野雞?

    衡諸過形勢,金兵勢大,但受限於人丁不足,任他過黃河,渡長江,占不了地,囤不了民,戰線、時間一拖長,補給跟不上,便得退回根據地,金朝隻能一步步蠶食,幾州幾州地壯大,以戰逼和,拿足甜頭走人。

    簡單地說,金人是條蟒蛇,大翎是隻巨象,蛇口再大,也吞不下一頭象,除非牠想噎死、撐死。

    因此,金兵圍困汴京,隻是在等朝廷開出對其最有利的條件,攻勢再猛烈不過是做做樣子,所為的還是利益。

    康王首先率兵勤王,有利於名聲,而屢屢簽下喪權辱國,與投降無益的和約,終會遭到百姓,士大夫的同聲唾棄。

    等民怨沸騰,主戰派要求皇上下罪己詔,最後如同太上皇那般退位讓賢,始終主張與金兵周旋到底的康王,自會在萬民擁戴聲下坐上大位。

    那時便是她江敏兒的出頭日。

    機關算盡,卻沒算到金兵竟如此貪心不足,妄想以蛇吞象,獠牙一口咬住汴京的心脈,滿朝文武中了蛇毒,腦袋、四肢麻痹,任毒素一點一點侵蝕國本。

    汴京失守在即,康王前去金國談判,縱然事出緊急,來不及當麵道別,也該派人到樊樓知會一聲,康王卻沒留下隻字詞組離開。

    數日過去,不見有人前來安排她的去處,就這麽將人放生在如沸油般地汴京城裏,形同遺棄,而當她準備另謀出路,搭洪廷甫的船回江寧時,才愕然驚覺,為了綁住李師師,太上皇對開封府下了密令,未經允許,樊樓之人不得任意遷徙,是故,樊樓又被知情人戲稱為樊籠,而她誤入其中,受牽連當了一回禁臠。

    因為度日如年,心如火燎地幹耗著,才會在聽見鴇母說,有人持著皇命令牌過來尋她時,失了儀態,茶盞脫手摔落,碎成數片。

    貼身小婢飛快地替她更衣,隨意挽了個髻,插上一支點翠簪子,套上月白色小襖,一件馬麵裙,素麵朝天地下樓。

    見鬼了!

    略嫌低俗,但這是江敏兒見到唐寅時,內心最貼切的寫照。

    唐寅在西樓掐過架,與一名叫做韓世忠的將軍,痛毆幾名世家子弟,知道她在樊樓並不奇怪。

    不管唐寅為了什麽到汴京,遲至今日還不走,但他沒理由過來找自己。

    敘舊?

    花魁大比之後,兩人隻有仇沒有交情,她看得出來,唐寅打從心底瞧不起她,將她當成跳梁小醜,暗自譏笑。

    唯一的可能是受康王所托,卻而難以解釋,康王為何會將金令這樣重要的東西,交給素無往來,與她又有嫌隙的唐寅?而且離康王使金已經數日,唐寅不該拖到今日才要露麵,要知道汴京危如累卵,慢上一刻,就多幾分危險。

    「唐公子久見了。」

    壓下心中猜疑,江敏兒專心對待同樣來自江寧的同鄉。

    唐寅看向躲在柱旁偷聽的鴇母,重咳了一聲:「好話不說第二遍,再偷聽,休怪爺翻臉不認人。」

    將金令往桌上一擺,晃亮亮地閃人眼珠,鴇母趕緊腳底抹油溜了,把大廳留給兩人。

    茶酒、寒暄皆無,唐寅直奔正題:「伯虎有艘船明日要出航前往杭州,途經江寧,江大家若要離京,伯虎可順道送妳一程。」

    「敏兒確實有此打算,唐公子有何條件請說。」

    無功不受祿,何況兩人並不對盤,江敏兒保持戒心,寧願做個交易,也不願平白受惠。

    「實不相瞞,柔福帝姬欲再次南下,委由伯虎護送,宮裏出了一道手喻,要李大家一並隨船,伯虎這是借花獻佛,想藉此機會與江大家結個善緣。」

    冤家宜解不宜結,麵對未來南翎第一任皇帝的女人,特別是心眼極小,又愛記恨的江敏兒,即便不能交好,唐寅也希望別被敵視。

    「不管我們先前有什麽誤會,還請江大家原諒伯虎的無心之過,妳我皆在汴京,遭逢此難就該拋開恩恩怨怨,同舟共濟,您說是吧?」

    低頭,遞出橄欖枝,江敏兒再拿翹不接受,休怪唐寅辣手摧花,禍水不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