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仗義死節就在今日
字數:5286 加入書籤
皇宮幽深,隱隱從裏麵傳出一陣慘嚎哀泣之聲。
一個中年文官踉蹌著從皇宮裏麵走出來,麵色茫然。
聽到裏麵傳出的慘叫聲,這人如同丟了魂一樣走到街上,袖袍都踩在地上,渾身沾滿塵土,狼狽不堪。
一邊走,他一邊慘笑,淚流滿麵。
“不殺士大夫,不殺士大夫啊……”
“祖訓無存,斯文掃地,刀斧加於士大夫之身,那可都是兢兢業業的老臣,都是國之棟梁啊!”
“國將不國,國將不國……”
而在路上,正巧有一批國子監的監生路過,瞧見這個中年文官,這些監生中有人大驚失色。
“陳師?!”
“陳師這是怎麽了,怎的如此狼狽?!”
原來這個陳姓文官曾任他們的監考,也是有師生之誼的,他們連忙跑過來將狼狽不堪的陳姓文官扶起。
“陳師,您現在不該在上朝麽?怎麽獨自在街上,還弄得如此模樣?”
陳姓文官以頭搶地,嚎啕大哭。
“死了!都死了啊!”
“內閣諸位相公,被東廠的閹人扒了官服,拿著構陷出來的罪狀在宮裏殺了。”
“六部尚書被殺三人,另三人判徒刑,全家老小流放三千裏,永世不得回京師!”
“另有大小官員百人有餘,一齊斬首,連分辨的機會都沒有,頃刻間被那些東廠閹人殺的人頭滾滾!”
“如此殺戮,桀紂之君!昏君,暴君啊!”
“如何能這般殺戮士大夫,這個國還有誰來治啊?國亡矣,國亡矣!”
陳姓文官在地上撞的滿頭是血,一邊以頭搶地,一邊嚎啕大哭地說些胡話,不多時竟沒了呼吸,活活哭死過去。
“啊呀!陳師?!”
“陳師?!”
一眾國子監生大驚失色,為陳姓文官痛哭流涕。
一個監生站起身來,想起陳姓文官剛才說的話,滿臉都是憤然。
“此言若是當真,那真是暴君當道,斯文掃地矣!”
“諸位,國家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在今日!”
“走,速速回去,召集同窗,咱們去金鑾殿上擊鼓鳴冤,為諸位相公討個說法!”
此話一出,諸多監生也是紛紛站起身來,身上還染著陳姓文官的鮮血。
“仗義死節就在今日!”
“同去,同去!”
“今日若給不出一個說法,我等縱是撞死在金鑾殿上,也要給相公們討回一個公道!”
一行人叫了馬車,載著陳姓文官的屍首,快速向著國子監去了。
“同窗們!”
“今日早朝之上,閹人幹政,內閣諸公被構陷至死,百餘官員被當場殺戮,皇帝竟不聞不問啊!”
“如今他們的屍首還在宮牆之內,任由那些閹人宦官淩辱,連個發喪的人都沒有。”
“我大宋立國以來,何曾有過這樣殺戮文官之事?”
“閹人亂政,陛下殘暴,前幾日更有流星墜空,這是國將不國之兆!”
“國家養士百二十年,我等國子監生當仁不讓,仗義死節就在今日!”
“同窗們,我們走!去金鑾殿,去擊鼓鳴冤,為諸位相公討個說法!”
這個消息一傳到,整個國子監俱都沸騰。
人人都是義憤填膺,目中湧動著怒火。
在看到陳姓文官的屍體時,這種怒火就增長到了極致。
不過小半個時辰,國子監的所有學生就披著白色麻衣,麵色愴然,扶著一具棺槨,緩緩向外麵湧去。
一邊走,路上有人也得知了這件事,此事竟一傳十十傳百,轟動整個都城。
士林為之震動,隻要是功名在身的讀書人,麵對此情此景都難以遏製胸中義憤,俱都換上一身素白,扶著棺槨向皇宮而來。
而那些致仕在家,卻又跟朝中眾多大臣有著黨派牽扯的老臣,此時此刻也坐不住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自己朝堂上的後輩和同僚都死於屠刀之下,自己此時不站出來,難保明天屠刀會不會架在自己脖子上啊。
正好又有都城中的讀書人一起,正所謂法不責眾,如此浩浩蕩蕩之勢,哪怕是皇帝也得給我們一個說法!
於是這些致仕老臣也滿麵悲愴地走出門去,呼起門生故舊,一身白色麻衣,向著皇宮而去。
……
此時在都城之內,一夥儒生打扮氣度非凡的人正聚在一個別致的庭院之中,彼此的麵上都帶著嚴肅之色。
“錢龔怎麽會突然被殺?”
“他是三朝元老,更是先帝帝師,縱然是皇帝失心瘋了也不可能就因為貪汙受賄砍了他吧?”
他們對視一眼,目中都流露出警惕之色。
“難道咱們的事發了?”
“咱們趁著大戰將起,想往金國賣糧草軍械,需要錢龔幫忙打點,這件事情讓皇帝知道了,所以才行如此酷辣狠厲之事?”
幾人目中都掠過一絲冷光。
“若是隻殺錢龔和那些受了我們賄賂的大臣也就罷了,怕就怕皇帝不依不饒,是要順藤摸瓜,把我們也從幕後揪出來。”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可就被動了。”
其中一人陰測測地道:“俗話說的好,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皇帝應當不會如此莽撞,但我們還是不得不防備一手。”
“現在這些讀書人群情激奮去討說法,正好拿他們當棋子。”
“皇帝若是妥協,那自然萬事都好,他還是咱們的聖君。”
“若是非要鬧的大家麵上都難看,那這可正是兵荒馬亂的時候呢,冒出幾個金國刺客,那也是說不準的呀。”
……
不多時。
皇宮之外,浩浩蕩蕩的一片人群就湧了過來,一個個都身穿儒衫,身上披著白布,神色悲愴,扶著棺槨向皇宮闖來。
禁衛軍麵上露出一絲慌亂之色,厲喝一聲:“站住!”
“皇宮禁地,豈是你們能擅闖的?你們是要造反不成?!”
人群之中當即就走出幾個老臣,俱都是曾經的六部尚書,甚至連前任內閣相公也在其中,一個個都位高權重,門徒滿天下。
這幾人走出,麵色怡然無懼,正氣凜然:“我等聽聞閹人弄權,蒙蔽陛下,殺戮大臣,就連內閣相公今日都在大殿之上橫遭殺戮。”
“如此行徑,豈非禍國殃民之兆?!”
“我輩讀書人心懷社稷,聽聞此事,豈能袖手旁觀?”
“國家養士百二十年,我等就要上金鑾殿擊鼓鳴冤,我們要與陛下當麵分說。”
“你們,要攔我們嗎?”
禁軍將士騎虎難下,往他們這裏走來的幾人,哪一個不是德高望重的文壇領袖?哪一個不曾在朝堂上呼風喚雨?
他們若是敢對這幾人動刀槍,那怕是子孫後代都不得翻身了。
正在他們冷汗涔涔之時,一個陰柔的聲音傳到他們耳中。
“陛下有旨,既然他們要來,那就讓他們來吧。”
“諸位,給幾位相公和這些秀才們讓路吧。”
禁軍這才鬆了一口氣,給這群人讓開了通往皇宮的道路。
士子們見到禁軍屈服,氣勢越發高漲,大有衝上金鑾殿與皇帝當庭辯論的氣勢。
然而宮門一開。
骨碌碌。
一顆須發皆白的頭顱就滾了出來,渾濁的雙眼死死盯著他們。(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