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年底分紅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鍾躍民帶著人在淤地壩上砌牆的事兒在石川村熱鬧了還沒兩天,所有人的注意力就被另外一件事兒給吸引了。

        這一天村民們都聚集到村委大隊部,拿著算盤賬本兒的張金鎖成了所有人的焦點,也是他一年中最受人關注的時候。

        全大隊五個生產隊,每個生產隊的隊長都到張金鎖那裏核賬。

        在其他地方核賬可能還比較麻煩,但是在石川村就很簡單,隻有一項,算賣糧款,去除往年虧欠,得出今年每個生產隊的收入。

        石川村這些年幾乎年年完不成公糧上繳,甚至每年還要申請救濟糧,因而支書常貴在公社不怎麽受待見,每次開會都悶在角落裏抽煙。

        但今年不一樣了,石川村曆史性地全額上繳了公糧,還還換掉了一部分貸款,常貴在公社受到了表彰,開會的時候都停止了腰杆兒。

        常貴此時滿麵紅光地坐在村委門口,他有些感激地看著鍾躍民,心裏明白今年石川村能獲得這樣的豐收,真是靠了鍾躍民領著人建起來的淤地壩。

        今年壩地的收上來的糧食,占了全村收成的一半,但是壩地那點田地卻隻有全村土地的十分之一。而且占用的人力也不多,更沒有幹旱問題的存在。

        正是因為如此,前些日子鍾躍民帶人在地裏折騰的事情,他才沒有多過問。

        常貴也是相信鍾躍民是個靠譜的人,就想等等看鍾躍民是不是還能弄出什麽新花樣出來。

        鍾躍民才管不了那麽多,他坐在張金鎖身邊,看著他算賬。

        今年第五生產隊收成肯定算是好的,這個大家心裏都有數,但是這個糧食不是你收了就可以分了拿回家吃了。

        而是要統一交到生產大隊,由大隊統一交了公糧,扣除全村人的口糧,餘糧就給國家統購。

        理論上每個生產隊會領到全部社員的口糧還有賣糧食的錢,但是,事情就壞在這個但是上,第五生產隊往年積欠大隊一千多元,這是要還。

        張金鎖劈裏啪啦一頓算,還掉欠的債,鍾躍民領到了四萬多斤糧食,兩百多塊錢。

        鍾躍民傻了眼,這他娘的夠幹什麽的?全隊小一百口人忙乎了一年,就掙了這麽點錢。

        四隊馬柱子也領到了四萬多斤糧食,一百多塊錢。他看看鍾躍民手裏的賬,笑了:“我還以為你們隊換了隊長,今年有多能,結果就多了那麽點錢!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嘛!”

        鍾躍民心情有些低落,懶得搭理他。

        常貴看鍾躍民臉色不好,就把他叫了過去。

        “躍民哪,你們隊今年收成確實不錯,就是底子差,可好在還清了欠債,明年就好了!”

        “支書,這些我都知道。”鍾躍民皺著眉頭,“咱們辛苦一年,最多就比現在多個千吧塊錢,往下一攤,每個人攤一塊多錢,這夠幹什麽用的?”

        “這也沒法子,國家建設需要糧食,咱們農民要支持,不要那麽多埋怨。”常貴沒想到鍾躍民說這個,抽了口煙,幹巴巴地說了一句。

        鍾躍民也沒指望常貴能說個啥,隻是太鬱悶了,才說了兩句。

        他倒是知道問題在哪兒,也知道後來怎麽解決的,但是有什麽用呢,大趨勢不是個人能夠改變的。

        五隊的社員們都站在院子裏,攏著袖子,呼著白霧,嘻嘻哈哈地吹著牛逼,是不是看看門口,等著賬算完。

        這些麵孔每個鍾躍民都熟悉,狗娃、春花、栓柱、黑子、二狗、大舌頭······

        淤地壩上、田地裏,白天黑夜,天冷天熱,大家都是一起拚命幹活,就為了多收獲糧食,吃飽飯,能給婆姨和娃買些布料和吃食。

        鍾躍民覺得自己的腳步特別重,他不知道怎麽去麵對這些滿懷期望的社員們。

        “隊長,咱們今年能分到多少糧食?”看著鍾躍民過來,社員們都圍了上來,狗娃更是忍不住問道。

        鍾躍民勉強笑了笑,“還行,咱們把欠賬全都還上了,至於結餘······”

        看鍾躍民猶豫,性子急的黑子連忙問道:“沒有結餘?”

        “沒有結餘?!”,圍在後麵的社員們沒有聽清楚,以為今年沒有糧食結餘,一下炸了鍋。

        “不能吧,咱們交了那麽多糧食,咋能沒有結餘呢?”春花嚷道。

        鍾躍民看大家都聽岔了,趕緊舞舞手裏賬本,喊道:“有結餘,咱們今年結餘四萬兩千六百一十五斤糧食,另外有兩百三十塊錢。”

        連喊了三四遍,大家才都聽清楚了,一下子都高興起來,都說沒想到今年結餘這麽多糧食。

        隊裏老人高興道:“咱們去年隊裏結了一萬多斤糧食,錢更是一分沒有,還倒欠不少,年都沒過完就要出門討飯,今年能過個安生年了!”

        “是啊,是啊,今年多虧了鍾隊長,咱們家家戶戶都能不餓肚子了!”有人附和道。

        鍾躍民看著這些興高采烈地社員,有些感動也有些難過,這些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本該得到更多的回報,現在卻因為不用挨餓而這樣高興。

        他們是這樣容易滿足,鍾躍民卻想讓他們得到更多,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獲得他們贏得的。

        鍾躍民安排了鄭桐給社員們分紅,自己早早回了窯洞。

        石川村生產方式實在過於單一,主要收入就是靠種植糧食換,社員們也幾乎沒有額外的收入來源。

        鍾躍民以前想當然地以為是因為製度的原因,經過這一年多的插隊之後,他發現根本原因就在於當地自然環境太差。

        土地貧瘠,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為了一點收成,農民絕大部分時候都在和幹旱、山洪、風沙鬥爭,耗盡了精力。

        經常性的遭災、歉收,農民很容易陷入貧困,一旦陷入貧困就更難以抵抗風險,更沒有資本發展副業。

        修建淤地壩、退耕還林,部分解決了土地和灌溉問題,也讓社員不再挨餓,可是怎麽讓社員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呢?

        鍾躍民坐在黑暗的窯洞裏靜靜地思考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