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鹽鐵

字數:3903   加入書籤

A+A-




    “而在這位城主身上,我卻看到了一絲希望,從一開始的保甲製度,再到官員選拔條例,甚至此次頒布的軍製,無不體現出他的野心,這是一個有規劃、有目標、一以貫之的行為。

    我們也需要這種野心,唯有如此,才能帶領現代人打下一片淨土出來。”

    一口氣說完,劉衛華下意識地敲了敲桌子,目光掃了一眼在場的眾人,看著一張張或沉思或糾結的表情,不禁暗歎一聲。

    這些人在前世都是一言九鼎,習慣了高高在上,猛然間從小吏做起肯定會有些不適應。

    但時間會改變一切,隻要不出現頭腦發熱的二五仔,這個施政團隊就能維持下去。

    ……

    整個會議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期間並沒有過多的推諉、客套,每個人暢所欲言,根據自己的經驗,製定了一整套嚴密的招收流程。

    從數量的把控、再到住所的安排,甚至後麵的編列戶籍,都有所提及。

    在流程下發之後,每個人在按照崗位的分配,各司其職。

    在此期間,劉衛華也向府衙申請了一百名預備役,用以維持秩序。

    而招收的過程也正如之前的預估那樣,並沒有發生大的亂子,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兩天之後,也就是新曆元年十一月九日,整整四千五百六十二人,共計八百七十三戶民,已經全部進入了九黎城。

    緊接著,劉衛華又以總負責人的身份,對這八百七十三戶進行分類,擁有技術的,優先進入永安坊,其餘人全部安排到新設立的永興坊內。

    此時的永興坊隻是一個空架子,不僅沒有圍牆,就連民居也隻有六座,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流民隻能在露天場所過夜。

    不過這種現象不會持續太久,隨著大量的水泥和建材投入其中,整個永興坊最多半個月就可以完全建成。

    而九黎城的巨大改變也讓鳳山鎮其他勢力始料不及,趙家敗亡的太快,根本就沒給其他人準備的時間。

    等到發現城破的時候,局麵已經不可挽回了。

    眼看著九黎城越發的壯大,很多勢力的心裏也開始恐慌起來,如果趙家都不堪一擊,那他們這些人又算什麽?

    隻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原本應該大肆進攻的李子木卻突然偃旗息鼓,足足“歇了”半個多月。

    這半個月的時間裏,他們派出了大量的探子,除了發現九黎城正在大興土木之外,並沒有任何異常的舉動。

    這也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大好的機會擺在眼前,就這樣放棄了,或者說對方根本就看不上自己這些人?

    ……

    府衙裏。

    李子木看著匯報完成的劉衛國,心裏也閃過一絲驚歎。

    對方此次前來,並非是為了流民之事,而是為鹽鐵而來。

    鹽和鐵,仿佛一胞同生的兄弟,自從誕生之日起,便被拿來類比。

    其背後所牽扯到的利益大到驚人,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曆史上比較有名的相關論述便是漢昭帝時期的鹽鐵之議。

    鹽鐵之議又稱鹽鐵會議,是由大臣霍光所組織召開的一次討論國家現行政策的辯論大會,其爭辯的核心也頗具劃時代的意義。

    一方是桑弘羊所倡導的國營壟斷派,另一方則是以霍光為首的自由經濟派。

    而這場辯論最終以霍光大獲全勝而告終,在部分地區,取消了鹽鐵專賣。

    實際上在劉衛華之前,李子木就曾經思考過鹽鐵問題。

    得益於諸葛亮所改良的井鹽,蜀地是不缺食鹽的,至於鐵礦,更是蘊藏豐富。

    在自然條件上,蜀地完全有能力自給自足,但實施鹽鐵製度需要有一個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貨幣體係!

    由於在災變之後,原本的貨幣體係已經完全崩潰,以物易物成為了主流。

    就連貴重金屬也失去了原有的價值,並不足以承擔相應的功能。

    至少在當下,九黎城隻能實施國營壟斷,但國營壟斷的劣勢也十分明顯,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漢武帝時期所推行的鹽鐵專賣。

    此法雖然充裕了國家財政,卻使一部分財富逐步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階層的利益,農民的負擔愈來愈重。

    而且依靠鹽鐵官營等政策所聚斂的財貨,無法維持戰爭的長期消耗,至武帝晚年時,已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民眾多次起義。

    甚至差點亡了國,如果不是巫蠱之禍令其幡然醒悟,下了罪己詔,漢武帝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最牛/逼的亡國之君。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子木才會如此的猶豫,此時和災變之前的通訊環境完全不同。

    你根本就監督不了底下的官僚、地主,他們如果有了“尚方寶劍”,哪還管你國家朝廷。

    等到大量的財富集中到他們手裏,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就形成了。

    當初如果不是漢武帝下了罪己詔,本身就有了討論前朝政策的基礎,再加之遇到了一個西漢以來最有實力的權臣霍光。

    從根本上壓製住了底下的反撲。

    如若不然,西漢王朝可能就此崩潰了,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漢宣帝劉病已。

    但大規模地生產優勢又不可能就此放棄,海量的財政收入也不能視若無睹。

    這本身就是利弊皆有的政策,指望著一刀切,將壞處通通砍掉,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此時回想著劉衛華所提到的政策,李子木也在思考著。

    他的政策倒很簡單,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先打土豪,再實施國有。

    對販賣鹽鐵者實行政治仕途排擠、法律約束製衡等方式。

    從根本上杜絕地方豪族參與其中,逐步將鹽鐵收歸國有。

    這一套政策和當初的蜀漢一脈相承,基本可以看做是諸葛亮鹽鐵政策的延續。

    歸根結底,此時討論鹽鐵僅僅是為了防患於未然,先從製度麵下手,為以後的政策實施打下基礎。

    想到這一條條限製措施,李子木也對麵前之人有了重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