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許昌宮議兵

字數:2324   加入書籤

A+A-


    許昌宮中
    眾臣望著龍椅上麵有喜色的曹睿,心中皆不得其解。怎幾日不見,陛下轉怒為喜了?
    曹睿曰:“召眾卿前來,乃有要事宣布。朕日前意欲親征,諸卿多有勸阻。忠誠之心朕甚欣慰,然親征之事非朕一時意氣,乃關乎國運,勢必行之,諸卿不必再諫。又以親征非同小可,朕自知將略不足,難統大軍親臨敵陣。”
    曹睿頓了頓,曰:“劉曄何在?”
    劉曄出列,拜曰:“臣在此。”
    曹睿笑曰:“大鴻臚,劉曄,輔命三代,智謀超群,籌謀劃策無所不中,太祖先帝稱善,乃我大魏肱骨。今拜愛卿為軍師大都督,統帥三軍,隨朕同征洛陽,一切軍機調遣皆聽令於卿!”
    台下眾臣皆變色。
    劉曄再拜曰:“謝陛下隆恩,然臣雖長於計謀,但不善治軍。此戰關乎大魏國運,陛下仍需擇一智勇上將統軍,依臣之見非老將難以匹敵諸葛亮。”
    曹睿笑曰:“先生何必過謙,既如此,先生心中可有人選?”
    劉曄奏曰:“征伐交戰,首在知人。揚州都督滿寵,智勇兼備,乃三朝元勳,可堪大任。汝南太守田豫、雁門太守牽招、後將軍朱靈、尚書孫禮皆當世良將,陛下亦可用之。此外,朝中不乏青年才俊,陛下可拔其勇武者為將軍、智謀者為參軍。想我大魏人才濟濟,陛下知人善用,眾臣必感恩戴德,敢不效死命,則西蜀之患何足道哉!”
    曹睿點頭讚曰:“愛卿言之有理!”
    曹睿沉吟半響,道曰:“傳旨,依劉曄之計,起五路大軍圍攻洛陽。
    北邊令司馬孚、司馬望父子由鄴城起兵兩萬,攻打洛陽北麵孟津關渡口。
    南邊令呂虔、劉邵由宛城起兵兩萬,攻打洛陽南麵伊闕關。
    洛陽東麵虎牢關甚是堅固,非朕親征不可。今拜滿寵為大都督,兼征西大將軍,統領三軍。拜田豫、牽招為前軍左右都督,統領四萬幽並烏桓突騎。拜朱靈、孫禮為中軍左右都督,統領六萬中軍精銳。朕自居中軍,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統領一萬虎賁宿衛,隨行護駕。拜司空陳群之子陳泰、太仆陳嬌之子陳騫為後軍左右都督,統領四萬後軍步騎。拜大鴻臚劉曄為軍師都督,司徒董昭、少府楊阜為副軍師都督,已故豫州刺史賈逵之子賈充、已故車騎將軍程昱之子程武為參軍,隨軍參畫軍機。此路征河北、許昌、陳留等步騎十五萬,朕親自坐鎮,勢必攻破虎牢關,直擊洛陽!”
    眾臣聞此部署無不驚歎,一時議論紛紛。
    曹睿視之笑曰:“此三路乃正麵對敵,諸葛亮勢必分兵拒收,如此一來,後方定然後續。再令驍騎將軍秦朗、領軍將軍夏侯獻由晉陽起兵四萬,直撲蒲津渡口,威脅關中。令上庸太守申儀起兵兩萬西攻漢中,截斷蜀軍退路。此二路乃圍魏救趙之計,令諸葛亮首尾難顧。如此五路大軍夾攻,諸葛亮或丟長安,或棄洛陽,或倉皇退回蜀中,而我軍應對自如,焉有不勝之理?”說罷又轉頭望著劉曄,笑曰:“愛卿此計五路並進甚妙,依卿之見,朕之部署是否妥當?”
    劉曄拜曰:“陛下聖明!”
    眾臣至此,無不歎服劉曄之高明,曹睿之聖明,紛紛連忙下拜齊呼萬歲。
    燕王曹宇率先表態,曰:“陛下神姿英武,又知人善用,天佑我大魏,此戰必勝!我等願隨陛下出征,生擒諸葛亮!”眾臣紛紛附議願隨駕出征。
    曹睿大悅,曰:“燕王之忠心,可彰日月啊。隻是值此大戰,後方重鎮不可無人,兼之皇太子年幼,燕王可坐鎮許昌,主持朝政,看護太子。另令司空陳群、太仆陳嬌、光祿勳高堂隆、中書郎張緝共同輔佐朝政,調配前線糧草軍械。令已故武猛校尉典韋之子典滿、已故虎侯許褚之子許儀擔任許昌宿衛。”
    眾臣皆稱諾領命。
    劉曄又曰:“此戰我軍精銳盡出,遼東公孫淵,東吳孫權恐會趁機作亂,因此邊境之兵不可輕動。請陛下先遣使通好,許以重利,再屯兵邊境觀察形勢。令度遼將軍毋丘儉為幽州刺史,與前將軍文欽鎮守北平,令鎮南將軍文聘為荊州刺史,與揚烈將軍王昶,討逆將軍王基,振威將軍胡質同守荊州,令征東將軍王淩為揚州都督,已故右將軍樂進之子樂綝為揚州刺史,與已故征東將軍張遼之子偏將軍張虎,安遠將軍唐谘同守壽春。”
    曹睿點頭讚曰:“愛卿思慮周全,朕無憂亦,就依卿所言。眾卿速去準備,不日起兵討逆!”
    眾臣群情振奮,皆領命退朝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