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不滅的聖火
字數:4926 加入書籤
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誦經之聲越來越大:“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經文聲與大雨聲匯集在一起,天地間的自然之聲和人文之聲仿佛天人合一,回蕩在整個黑木崖之上,空靈至聖,林平之似有所悟,自然的用上了“佛門獅子吼”的法門,經文頓時帶上了慈憐悲憫之意。
念道最後,林平之真的觸發了自己的“佛家慈悲境”,無我無相,心神陷入無邊慈悲:“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喜樂悲愁,皆歸塵土!”天地間的生命何其偉大、又何其脆弱,最後都化為了塵土。跟著朗誦的眾人也開始抽泣,直到感染的不少人都泣不成聲。
“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朗誦完最後一句教義,林平之覺得不妥,佛家精神和佛門經義並不契合日月神教,因為佛家講究出世和自我解脫,而神教的最終目的是出世和拯救眾生;佛家的慈悲胸懷和平和的理念並不適合激進、甚至熱烈激越的日月神教,所以在這一刻,林平之才真正想明白了明教、日月神教與佛教、道教的巨大不同。
道教求的是飛升,佛教修的是來世,所以這個世間就算再汙穢與他們又有何幹?而神教為的是澤被蒼生、解救眾生、傾全教之力使天下眾生脫離苦海,所以在亂世民不聊生的年代才會一呼百應,領導天下黎民百姓萬眾一心,打破亂世、肅清寰宇,重塑一個太平盛世。
所以神教的教義更赤誠、也更加的熾烈:為了心中的光明世界,哪怕粉身碎骨、身化飛灰,也要抗爭到底!
這不就是林平之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嗎?要改變世界必須要有這種飛蛾撲火般的宗教狂熱,林平之一個人有這種精神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無數的追隨者和執行者,恰好這世上有一個日月神教!而神教的教義與林平之的理念不謀而合,這豈不是天意?
當年朱元璋依靠狂熱熾烈的明教趕走了蒙古人、使天下重歸漢人;今天林平之要領導日月神教,引領天下再次掀起變革。
這就是林平之為什麽費盡心機也要掌控日月神教的原因,朝廷的劇烈變化已經開始了,民間的變化也將從日月神教開始,今後也將由神教領導!一朝一野、一上一下雙重發力,把這個世界搞個天翻地覆、換個嶄新的麵貌。
但是日月神教的精神已經快要熄滅,林平之要讓這把聖火重新燃起來!
既然佛家理念不適合神教,那就改造!
林平之再次開始朗誦,這第二遍教義,林平之除了用“佛門獅子吼”的法門,還用上了“鬼獄陰風吼”的法門,帶上了飛蛾撲火、燃燒自身、不惜以身殉教的狠烈意念,又用上了催眠術傳播開去,教義當中的精神實質趨於完善、完美的契合教眾心中模糊的理念,隻感覺這才是自己應該追尋的人生理想、這才是神教多少代人的不懈追求。
和尚沒有了佛經,還能稱得上是出家人嗎?道士沒有了道家典籍,還怎麽參悟天地至理?教義回到了神教,大家才找到了精神支柱,所以這第二遍集體朗誦,聲調中多了亢奮和激昂,教眾們的神情中少了迷茫、多了堅定,使這誦經聲傳進了成德殿、傳下了108級石階、傳遍了整個黑木崖……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朗誦聲從幾十人到幾百人、再到上千人,連鮑大楚等反對派也加入進來,最後成了整個黑木崖的大合唱,聲音逐漸從散亂到整齊,從混沌到清晰,最後形成整個神教的莊嚴齊誦,最後一個字結束,大家猜聽到了仿佛是四麵八方的天地間傳來的無盡回聲:“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回聲漸漸停息,天地間又隻剩下了雨聲——嘩啦啦……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聲音,全體肅然看著平台上林平之,好像這裏隻剩了他一個人,連他身邊的絕色女子和頭上的傘都被人們忽略了。
林平之睜開眼,慢慢從佛家“慈悲境”與“魔道鬼獄境”的混合中恢複過來,他終於找到了佛、魔兩家水火不容的心境的融合法門,參透了魔道為體、佛家為用的奧妙。
每一個宗教的學說、哲學的出發點都不盡相同,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也都各有偏重,但殊途同歸,因為宇宙的終極奧密隻有一個。
明教本來就是波斯的摩尼教傳入中原,結合了道家學說和儒家學說而成的,現在再加入佛家的部分理念又有何不可?生命在進化、文明在進步,宗教也在不斷地蛻變和完善,因為任何宗教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使命,日月神教的教義跟不上時代,等待它的將是退出曆史舞台,現在林平之為日月神教融入新的理念,為的是賦予它新的曆史使命。
宗教是多數人的哲學,而思想家創造宗教,是對世界、對哲學思考的最終體現,林平之對哲學的思考和對宗教的改進,使他的思想境界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林平之又看了一眼殿後,鮑大楚、桑三娘等人也心有忌憚的向後望了一眼,剛才的教義朗誦東方不敗肯定聽到了,但仍沒出現,大家心中各有所思。
林平之道:“當年明教hao稱永不熄滅的聖火,在一百多年前就熄滅了,但神教無形的聖火從來沒有熄滅過,它一直在我們的心中燃燒。今天,我們要把有形的聖火重新燃燒起來。桑三娘,你是業火堂長老,這件事就交給你來做。”
“是,少主!神教聖火今後將永不熄滅!”桑三娘斬釘截鐵道。
大家都注意到桑三娘的尊稱用語,她竟然稱呼林均平為“少主”?
林平之對鮑大楚說:“鮑長老,你是白虎堂的長老,肩負保衛神教、守衛神殿的職責,神教聖火就交給你白虎堂來看守,如果聖火有任何意外,唯你是問。”
這是命令的口氣,鮑大楚知道這是到了表態的時候了,他似是下了很大決心,這是神教百年來的唯一一次重新崛起的機會,豁出去了!他下意識的看了看成德殿後麵,一咬牙道:“是,少主!白虎堂萬死不辭!火在人在,火滅人亡!”
神教剛剛分成的兩大派係,桑三娘代表一方表態,鮑大楚代表另一半表態。至此,神教合而為一,但是神教再也沒有派係之分、再也沒有分歧了嗎?畢竟東方不敗還沒有表態。
隻要一個集體超過三個人,就會有理念的分歧、就會分出派係,神教今後派係的劃分和分歧的焦點會改變,但永遠不會消失。
這時桑三娘讓手下抬上來一個早就準備好的青銅大鼎,足有千斤重,七八個精壯大漢吭哧吭哧的從大殿裏抬出來,沉的把臉都漲紅了。
林平之一閃身就到了大鼎旁,清喝一聲,“啪”一掌打在青銅巨鼎上,巨鼎直直飛向空中,林平之“哈”一聲縱身飛起,瞬間躍到十來米高空,超過巨鼎之後頭朝下一掌“亢龍有悔”打在巨鼎上發出“咣”一聲巨響,聲波衝得雨水倒卷而飛,巨鼎“轟”一聲砸在大殿門口的屋簷之下,灰塵很快散去,林平之輕輕落下,巨鼎的三隻巨腿深深的陷入石頭之中。
林平之從衣服上撕下一塊布條,走到屋簷下的青銅鼎旁,用內力一催,布條燃燒起來,林平之輕輕丟入鼎中,屋簷遮住了雨水,鼎中微弱的火光不會被澆滅。
桑三娘也撕下一塊布條,一瞬間烘幹布上的水分扔到鼎中,莫長老、梅欣長老、鮑大楚等人跟上。
林平之朗聲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願意振興神教的,就來加一把火!把你們身上的汙穢和不堪統統投入到聖火中焚燒,從此斬斷過往。你重生了,神教也就重生了,從今以後你就是嶄新的你,神教就是嶄新的神教!”
眾人神情肅穆的圍向巨鼎,自覺的排成隊,扯下身上的布條向火中投去。
這是一個儀式,一個重新點燃神教聖火的儀式;一個拜火、拜神教的儀式;一個焚燒隨身業火的儀式;一個斬斷過往、迎向新生的涅槃儀式。
這,就是宗教儀式,是失落了一百多年的宗教儀式。
莊嚴肅穆的人群有序燒掉了業障、點起了心中的聖火,又有序的排隊站好,注視著巨鼎,每個人臉上都蕩漾著或聖潔、或激越的神情,年紀大的教徒已經痛哭流涕。
看著這場麵,林平之突然想起了一首詩,心有所感之下朗誦起來,清朗的聲音傳了開來:“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九十九年前。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這是毛爺爺的《七律·到韶山》中的一段,林平之改了兩個數字,正好契合此情此景:離別後我在多少夢境中詛咒歲月的流逝,我的家鄉、我的精神家園啊,我與你一別已過了這麽多年。因為有太多的豪情壯誌,才會不怕犧牲,但我敢叫這日月天地都翻覆,換一副新顏!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這是多麽的氣勢磅礴!敢叫日月換新天,“日月”指的當然是日月神教!這是要讓日月神教翻天覆地、讓神教換一個“天”啊!大家都被林平之的豪情壯誌感染,一遍一遍的複述著“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詩句。
這個儀式就有些像“投名狀”了,本來有不少人都有些猶豫,如果東方教主怪罪起來就死定了。但是聽到詩句中“為有犧牲多壯誌”的鼓勵後,有更多的人毅然決然的加入進來,就是因為心中有壯誌才不怕犧牲,為了神教換新顏的雄心壯誌,就算身化飛灰又何妨?
而詩句中“日月”的本來意思指的是“天地”,可以理解成“要讓這天地換一副模樣”,但用在此時的神教更合適:“敢讓日月神教換新天”!
鮑大楚和桑三娘等人臉上一陣陣抽搐:給“日月”換個天?你就往死裏ci ji東方不敗吧!不挑釁東方不敗會死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