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1章 各說各的理(上)
字數:4358 加入書籤
相隔一天,五人小組會如期召開。
會上,厲元朗率先發言,他表示,“今天會議隻研究全省幹部調整方案。”
“省委組織部已經將調整名單分發給各位,並且就這次人員調整的方向做了解釋說明。”
“下麵,先請路遠同誌,把這份名單的具體情況向大家做詳細介紹,包括各崗位擬任人選的基本情況、工作經曆、主要業績以及推薦理由等,讓同誌們對名單有更全麵的了解,以便接下來展開充分討論,統一思想,形成最終意見。”
厲元朗看過名單,與原有內容改動不大。
基本上履行他的原則。
肖路遠扶了扶眼鏡框,清了清嗓子,環視一圈在場眾人,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說:“同誌們,按照省委和厲書記的意見,本次幹部調整工作嚴格遵循組織路線,聚焦南州省高質量發展需求,著力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升整體效能。”
“前期,組織部通過民主推薦、考察談話、實績分析等多種方式,對各擬任人選進行了全麵深入的考察。”
“從整體名單來看,既有在關鍵崗位任職多年、經驗豐富的老同誌,也有一批經過基層曆練、表現突出的年輕幹部,充分體現了“以老帶新、優勢互補”的調整思路。”
“比如,擬任金德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的張啟明同誌,從事開發區建設管理工作十五年,先後參與各級園區的規劃建設,在產業培育、招商引資等方麵成效顯著。”
“而擬任該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的李默同誌,雖然年僅三十五歲,但擁有博士學曆,曾主導過兩項省級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對新興產業發展趨勢有深入研究。接下來,我將按照地區和部門分類,逐一介紹各位人選的詳細情況……”
可以說,一開始,肖路遠的發言中規中矩,並未展現出任何不妥。
然而,當他照稿念完後,緩緩摘下眼鏡,平整放到旁邊。
戴過近視鏡的人都知道,長期佩戴,眼睛或多或少有些變樣。
平時看肖路遠,儒雅有風度,有學者風度。
可一摘眼鏡,雙眼卻顯得有些空洞無神,仿佛失去了鏡片的支撐後,連帶著那份沉穩的氣場也削弱了幾分。
他下意識地揉了揉眼角,指腹在眼眶周圍輕輕打圈,似乎想借此緩解長時間用眼的酸澀。
片刻後,他重新抬起頭,目光掃過桌上的文件,聲音比剛才低沉了些許,“關於這份名單,還有幾個細節需要向各位說明。”
“以老帶新是本次幹部調整工作的核心原則,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還需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比如在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園區等需要突破創新的前沿陣地,可以適當提高年輕幹部的權重,鼓勵他們在專業領域大膽探索。”
“而在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等需要審慎穩重的傳統領域,則應側重發揮老同誌的經驗優勢,確保政策執行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此外,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崗位,我們還引入了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評估意見,力求讓每個崗位都能匹配到最適合的人選,真正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
“上月中旬,馮滔同誌在組織部長大會上的講話,提到在年輕幹部的使用上,要打破常規,敢於給他們壓擔子、搭台子,不能總把他們放在溫室裏培養。”
“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這次調整中,像省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省工信廳數字化轉型辦公室等崗位,我們特意選拔了幾位三十歲左右的業務骨幹擔任正職,他們雖然資曆較淺,但在各自專業領域深耕多年,實戰經驗豐富,且有強烈的改革意願。”
“當然,為了確保工作銜接,我們為這些崗位配備了經驗豐富的老同誌擔任顧問,定期提供指導和支持,既給年輕幹部施展才華的空間,也為他們築牢安全網。”
“另外我認為,不應隻在專業技術崗位給年輕同誌壓擔子,像綜合管理、區域協調等綜合性崗位,更需要讓年輕幹部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處理複雜矛盾。”
“這些崗位直接麵對基層群眾和市場主體,是錘煉幹部係統思維和應變能力的重要平台。比如在市委副職、市政府正職,以及縣區黨委正職等崗位上,讓年輕幹部深度參與政策製定、資源調配和民生服務等工作。”
“既能讓他們在具體事務中理解全局,也能通過與不同群體的溝通協作,培養群眾工作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
“這樣才能避免年輕幹部隻懂技術不懂管理、隻看局部不謀全局的短板,真正成長為既懂專業又善治理的複合型人才,為幹部隊伍建設提供更堅實的後備力量。”
肖路遠的話音落下,會場一度陷入短暫的沉默。
與會人員似乎都在消化肖路遠剛剛提出的那些細節和思路。
有人低頭翻閱手中的名單,試圖將那些名字與崗位一一對應;有人則用筆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生怕遺漏了什麽重要的信息。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妙的緊張感,仿佛每個人都意識到,這次幹部調整不僅僅是簡單的職位變動,而是一次關乎南州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誰擁有更高的話語權。
很顯然,肖路遠剛開始的表態和之後的發言,內容是相互矛盾的。
一上來,他著重強調,幹部調整名單是按照厲元朗的意見做出來的。
說白了,厲元朗在使用年輕幹部的問題上,有顧慮。
而肖路遠則與其背道而馳,他認為,對待年輕幹部要敢於使用,還要用在重要崗位,安排到一把手的位置上。
誰都清楚,一把手是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地方的絕對領導者,擁有決策權的象征意義和實際影響力。
肖路遠的發言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厲元朗此前確立的原則,這讓會場的氣氛更加微妙。
會者交換著眼神,似乎在揣摩這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的博弈,或者僅僅是肖路遠個人對幹部使用理念的不同解讀。
厲元朗端坐在主位,雙手交叉置於桌上,目光平靜卻銳利。
他並未立即回應肖路遠的補充說明,而是微微向後靠去,用一種近乎審視的姿態觀察著每一個人的反應。
他的沉默像是一塊巨石投入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卻無人敢率先打破這片短暫的寧靜。
終於,有人開口打破了僵局。
紀委書記趙金懷緩緩放下手中的名單,語氣平緩但帶著不容忽視的分量,“路遠同誌提到的一些想法確實值得探討,特別是在當前南州省麵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更好地發揮年輕幹部的作用,是我們必須麵對的問題。”
“不過,我注意到,這些提議中涉及多個核心崗位的一把手安排,這一點恐怕還需要慎重考慮。”
趙金懷的話點中要害。
作為紀委書記,他深知一把手的含金量和重要性。
多少腐敗窩案,都是因為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缺乏有效監督而導致的。
趙金懷繼續說道:“我們不能忽視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因年輕幹部經驗不足、決策冒進而引發的問題。雖然培養年輕幹部是大勢所趨,但核心崗位的一把手,尤其是涉及重大資源調配和政策執行的關鍵職位,必須慎之又慎。”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語氣中多了一分凝重,“特別是在當前南州省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任何一次用人失誤都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
“因此,在大膽啟用年輕幹部的同時,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監督機製和容錯機製,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趙金懷的話,猶如水麵上激起千層浪花,讓原本微妙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
與會人員紛紛抬起頭,有人點頭附和,也有人若有所思地盯著桌上的文件,似乎在權衡其中門道。
喜歡正義的使命請大家收藏:(正義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