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正版大圈戰術

字數:5931   加入書籤

A+A-


    九點半。

    曼聯隊的一線隊成員全部到齊。

    穆裏尼奧開始這周的戰術思想指導以及訓練任務布置。

    三月的天已經沒有那麽寒冷,穆裏尼奧隻穿了一件運動衛衣和運動褲。

    他站在球員麵前,看著自己的助理法裏亞給球員們訓話。

    “這周隻有一場比賽。”法裏亞說:“英超主場對陣沃特福德,半年前和他們比賽的時候,我們輸得很狼狽很慘,進攻端沒有太好的辦法,防守端被他們衝擊得七零八落。”

    眾球員默然。

    那場比賽有多狼狽,其實他們並穆帥更清楚,這仿佛就是曆曆在目的事情。

    明明沃特福德的球員實力比他們差了很多,但是積極的拚搶、硬橋硬馬的打法讓曼聯隊的球員無所適從,有種有力使不出的感覺。

    曼聯隊那場比賽硬是bei po打出了保級隊的水平……

    這當然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更不是穆帥想看到的。

    於是穆裏尼奧搶過法裏亞的話語權,直接對著球員宣布:“所以這周的戰術練習,我已經想好了。”

    穆裏尼奧和法裏亞以及所有被傳達了戰術思想的一線隊教練們開始對球員一一指導。

    先是守門員,主力門將德赫亞,那個重度焦慮症患者,反應速度極快,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反應速度最快的門將,這個當然和他的疾病有關。

    德赫亞除了最基本的守門員撲救訓練,門將教練把關於迪尼喜歡怎麽射門、佩雷拉喜歡怎麽打門等習慣都和德赫亞溝通了一遍。

    與此同時,根據穆裏尼奧的要求,德赫亞做完門將訓練之後,必須加練一項內容——長傳找費萊尼。

    不僅僅是德赫亞,所有曼聯隊的球員,都在最基礎的訓練之後,加了一項內容——長傳找費萊尼。

    右後衛瓦倫西亞,這周的訓練不要求插上下底傳中,而是在中後場就開始45度傳球找費萊尼……

    當然,是長傳球,找費萊尼的頭頂,而不是腳下。

    左後衛阿什利-楊、盧克-肖同樣如此。

    中後衛拜利、菲爾-瓊斯、斯莫林、羅霍、林德洛夫五人也被要求從後場直接長傳找前場的支點。

    “這周的比賽要獲得首發資格很簡單。”穆裏尼奧對一線隊後防線上總共11人說:“誰長傳找費萊尼找的最準,誰就是這周的主力!”

    至於後腰,卡裏克和馬蒂奇也同樣是被這樣要求加練長傳找費萊尼這項任務。

    不過這兩人在這方麵當然是駕輕就熟的,長傳功底是組織型後腰最基礎的內容,所以他們到沒有那群後衛那麽愁。

    而前場的球員,拉什福德、盧卡庫、馬夏爾、林加德、馬塔、陳伊沫、桑切斯七個人爭奪前鋒、左邊前衛、右邊前衛三個位置,競爭比後防線更是激烈。

    對他們的要求,雖然和後場球員不太一樣,但要求也是很另類的。

    “你們圍繞在費萊尼身邊搶第二點,誰搶到第二點的概率最高,誰就是這周的首發球員。”穆裏尼奧宣布。

    這樣一來,似乎後衛的防守站位、攔截能力並不那麽重要了,反而是長傳找人的能力更被看重。

    而進攻球員似乎也不需要他們有什麽靈性或者過人技巧了,相對來講,無球跑動、體能、積極性這些元素就更為重要一些了。

    這是準備以暴製暴、高舉高大啊……

    新隊員對於穆裏尼奧的訓練部署有些不理解,而老隊員,經曆過範加爾時代的那些隊員可是非常清楚,他們在穆裏尼奧宣布戰術思想的那個瞬間就已經猜到,穆裏尼奧想要進行的,究竟是什麽戰術。

    比如卡裏克、瓦倫西亞、阿什利-楊、布林德等人,他們都是那個戰術當時的執行者。

    大圈戰術!

    陳伊沫也認了出來。

    在u18青年隊的時候,那場對陣紐卡的比賽後期,u18主教練就曾經使用過大圈戰術,那時候的支點是身高186cm的埃蘭加。

    那個身高,對於u18身體還未發育完全的小孩來講,已經屬於非常頂尖的存在了,所以當時,曼聯u18的下半場打得非常順利。

    最主要的是,紐卡斯爾聯要xian zhi大圈戰術,就必須對支點加以嚴防,嚴防就很容易造成肢體衝突,肢體衝突就容易造成犯規。

    這就是大圈戰術的厲害之處。

    你防不住,就隻能犯規。

    戰術的發明者,是曼聯前任主教練範加爾,當時曼聯隊前場並沒有盧卡庫、桑切斯、博格巴、伊布這些技術出色的球星,當時範加爾能依賴的,隻有19歲剛剛出道的小將馬夏爾、18歲每天訓練完還要回家寫作業的拉什福德、以及開始略顯老態不複當年之勇的魯尼。

    在這種顯然無人可用的境地之下,當年的曼聯進攻乏力,根本無計可施,無奈之下,範加爾也算是厲害,發明了一套另類的進攻戰術。

    無鋒的大圈戰術。

    其宗旨就是不要中場的組織、不要層層推進,這樣風險太大容易被打反擊而且前鋒能力不強的話效果也不好。大圈戰術,就是中後場人員無腦長傳找前場支點,由支點回作給身邊的第二落點,支點身邊必須有3-4名隊友不停地穿插跑動,這樣第二落點拿到球之後,才能創造出一個局部多打少的局麵,從而進行有威脅的射門。

    這個戰術有兩個關鍵的地方,缺一不可。

    第一個,就是前場必須有費萊尼。

    這個世界上高點有很多,剛剛從阿森納轉會去到切爾西的吉魯、曼聯同隊的盧卡庫、伊布都屬於高球支點,但是沒有人在爭高空球的勝率方麵能高過身高194cm的費萊尼。

    有一項數據顯示,費萊尼爭頭球的勝率高達80%,這也是當年埃弗頓隊就把費萊尼當做核心的原因。

    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當時作為曼聯主教練的範加爾以費萊尼為核心,創造了大圈戰術。

    效果極佳,一度令英超球隊束手無策,曼聯隊豪取六連勝。

    而且還從預備隊提拔了無球跑動極佳的林加德、拉什福德等人,正是大圈戰術的受益者,當時的曼聯一時風光無兩。

    簡單的描述當時的情況,就是曼聯隊後場拿球之後長傳高點找費萊尼,身邊至少有魯尼、賈努紮伊、馬塔、林加德、馬夏爾等人圍繞著,球盡量分給邊路的林加德或者馬夏爾,讓後者傳中或者內切射門。

    如果機會不好,就回傳給後衛,由後衛阿什利-楊或者瓦倫西亞重新長傳,再找費萊尼……周而複始。

    相對不講理的戰術,讓曼聯隊一度在英超橫掃,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

    是的,就是穆裏尼奧。

    那時候的穆裏尼奧還不是曼聯隊的主教練,還是藍軍切爾西的主帥。

    當時的紅藍大戰,穆裏尼奧作為藍軍的主帥,他隻用了一個人——祖瑪,就po jie了範加爾的大圈戰術。

    祖瑪的頭球能力很強嗎?其實也沒有,身高190cm體重96kg的祖瑪在高球方麵直接競爭是遜色費萊尼的,但是穆裏尼奧很聰明,祖瑪對費萊尼,會不停地使用小動作幹擾後者。

    眾所周知,爭高球的時候,一點點小動作就會令起跳在空中的球員失去平衡感,從而讓自己的頭球落點沒有那麽準確。

    這樣的動作,隻要不是太大,就不會引起裁判的重視。

    十次裏麵,最多給切爾西判三次防守犯規,但卻能瓦解曼聯隊七成的攻擊力。

    於是就需要大圈戰術的第二個關鍵點——任意球好手!

    由於針對費萊尼的小動作會獲得大量的前場任意球,如果能配上一個非常出色的任意球主罰手的話,效果會非常好,即使費萊尼被針對也不怕。

    但當時曼聯隊的進攻並沒有太好的任意球選手,魯尼、馬塔的任意球水平都遠遠不如巔峰的時候,馬夏爾、拉什福德、林加德等人更是不敢恭維。

    所以大圈戰術被穆裏尼奧po jie了之後,下一輪埃弗頓又照搬切爾西的戰術對曼聯隊用了一次,費萊尼再也不能輕鬆地爭頂,攻擊力一下子下降了七成的曼聯從此再也不使用大圈戰術。

    因為穆裏尼奧告訴了他們,這個戰術要用好,除了前場爭頭球無解的費萊尼之外,還需要有一個無解的任意球主罰者,這個主罰者要讓前場直接任意球的成功率保持在15-20%的水平。

    不然這個戰術就是不完整的戰術。

    這種水平的任意球主罰者,有嗎?

    數據顯示,貝克漢姆在曼聯效力的7個賽季裏麵,總共主罰過218次前場直接任意球,總共得分31次,也就是說貝克漢姆的得分率是在15%左右。

    這已經是曼聯隊曆史,不,甚至是整個英格蘭曆史上任意球得分率最高的選手了。

    所以如果能給當時的費萊尼配一個貝克漢姆,穆裏尼奧或許po jie不了範加爾的大圈戰術,後者可能也不會在曼聯隊下課。

    但可惜的是,貝克漢姆隻有一個。

    後來的曼聯隊再也沒有這樣的角色存在。

    所以,大圈戰術最後也是被認定,實戰意義不強,容易被針對。

    因為你必須要有兩個先決條件才能玩好這套戰術。

    一個頭球爭搶成功率在80%以上的中前場球員;一個任意球直接得分率在15%以上的主罰者。

    曼聯曾經擁有過這兩個元素,費萊尼、貝克漢姆,可惜他們沒有生在同一個時代。

    但穆裏尼奧現在知道,他的隊伍裏,有一個比貝克漢姆直接任意球得分率更高的選手。

    所以,他接下去要玩的……才是正版的大圈戰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