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又要參選金幕獎啦
字數:5916 加入書籤
羅敏和林建真一直坐在客廳裏等林景。他們不知道他下午為什麽突然走了, 以為晚上回家後可以好好談談,沒想到他一回家就紮進臥室沒出來。
兩人等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走到他門口,敲了敲門。
過兒一會兒,林景才打開門。他身後飄著天道和原主,後者幾乎立即就衝了上去,可惜對麵的父母看不到。
林爸爸和林媽媽走了進來, 坐在林景床上。兩個人的坐姿如出一轍,雙手搭在膝蓋上,看起來又乖巧又有些手足無措。
還是林爸先開了口, 他說:“小景, 今天下午跟你說的事,你考慮好了嗎?”
他們不知道林景為何會出現在自己兒子的身體裏, 但能辨別出,他是一個真誠努力的好孩子。
嚴格來說, 林景沒有任何過錯,也不需要履行任何義務, 如果他什麽都不做,他們甚至會自欺欺人地把兒子的異狀歸為“長大了”。
但他沒有那麽“聰明”,哪怕代價是把自己隔離出去,他仍然拚盡全力替這個家庭討回了公道。不論這樁奇跡是怎麽發生的, 他們心懷感激。
可是轉頭想想, 這一切對他何其不公?就算他不是他們的兒子, 難道那些體貼孝順也是假的嗎?
夫妻二人思來想去, 發現隻有一個辦法可以讓那孩子不那麽傷心——修改自己的記憶,把那個虛構出來的家庭,變成真實的。
林建真第一次接觸非正常事件,仍感到有些緊張,他說:“你要是考慮好了的話……我們也早都準備好了。”
林景沒說話,安靜地拿出兩張符咒。
兩人以為要開始了,神同步地一起閉上了眼睛。片刻後隻聽輕輕一聲“啪”,兩人腦門上被貼了東西,瞬間一股涼意湧下,在眼底徘徊不去。
他們發現記憶並沒有變化,疑惑地睜開眼。林景還是用剛才的姿勢站在前麵,但是整個人都變成透明的了。
羅敏正想發問,卻見眼前這個透明身影懶懶地笑了一下。
她怔住了。
林景和天道離開了臥室,讓他們在裏麵說話,順便讓天道幫他推演一份父母的記憶。
天道雖然別的本事沒有,推演能力還真不是蓋的,對於原主的新人生,他早已經爛熟於心了。
“不過,”他說,“我半年才給你做好那些資料,現在隻有這麽短時間,推演兩個人的記憶根本不夠呀。”
“馬馬虎虎就行。”林景並不強求。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兩顆敞開的心。
送走原主的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大晴天。
小破天道這次什麽都不用做,天空上自然降下了一道淡淡的白光。
透明的魂魄在空中轉了幾個圈圈,隔空抱了抱父母和小破天道,最後抱住林景。
林景用同樣的姿勢回抱過去。
因為其中一個沒有實體,他們幾乎重疊起來。擁抱別人的動作,像是抱住了自己。
“謝謝你,哥哥。”
*
直到林景施法的時候,小破天道還是沒推演完父母的記憶。
神奇的是,不完整的記憶剛裝進他們的腦海,就被他們自己補全,自動完成了推演。
林景處理完這些事,看著手機裏申屠毅的號碼,還是決定先跟柳倉打聽打聽再約見他。
《倒計時》檔期延長了整整一個月,期間一直保持著不低的上座率。
林景後來沒再關注電影票房,但其他人一直都在關注著。紀錄片全網上架以後,倒計時的票房數字每天都能翻出一個新高度,無數電影媒體出了無數篇文章,分析它之所以能夠逆襲的原因。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口碑,其次是它帶出的社會話題,還有電影本身的傳奇性、...層出不窮的營銷手段等等。
大多數媒體還注意到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是往商業化方向做的。
如果隻看一遍,且完全不去了解其內在故事,這部電影——全程輕喜劇風格,在結尾細思極恐的轉折中戛然而止——其實是一部成熟不失內涵的另類喜劇。不提那過於悲劇的內核,電影本身充滿反轉和戲劇化,從製作到營銷,都是按商業電影的路子走的。
關於這個問題,張三也問過林景,沒想到後者說:“為什麽電影會分商業片和文藝片呢?”
當時張三愣了一下,道:“本來不就是這樣的嗎?”
林景認真地說:“張導,在我的觀念裏,電影隻有大眾和小眾的區別,沒有商業和文藝的區別,這種分類是對電影的限製和固化。”
“當下的電影界,對這話題太敏感了,把商業電影和文藝電影區分得涇渭分明,就連兩撥導演都玩不到一起,你不覺得這有點矛盾嗎?”
張三不覺得,這有什麽好矛盾的?
林景緩緩地說:“許多人覺得拍商業片是為了賺錢,拍文藝片是為了表達。可是如果文藝片就意味著放棄觀眾,那麽表達給誰看呢?”
“就像我對你說過的話,小眾的題材承載不了你表達的野望,正因為從你身上看到一股強烈的表達欲,我才想要找你合作。”
“安靜講好自己的故事,或者想辦法吸引更多觀眾,這是每個導演的自由。有的人不在乎自己的表達能不能被人聽見,但有的人在乎。”
林景挺為張三可惜的,他是個完全有能力拍好任何電影的導演,但被文藝片三個字框住了。
在林景前世,電影界很少提到商業和文藝兩個字,就像演員裏很少有流量和實力派的區別一樣。如果強硬分開,在資本傾向導致的惡性循環中,商業會更商業,文藝會更文藝,最終走上一條未可知的邪路。
他拍了拍張三的肩膀,對他說:“張導,你抬頭往上看,以王漢奇為首的那幾位導演,難道放棄過對表達的追尋嗎?他們才是頂級的華語片導演。”
張三沉默片刻,說:“在商業裏不可能追尋極致的表達,別人不懂你還不懂嗎?那些導演,跟資本簽了對賭協議的,真到需要取舍的時候,他們必須妥協。”
導演、藝人和資本的對賭協議在圈裏常年存在,大體是指如果這個導演/藝人在一年內沒賺夠多少錢,就必須自己出錢補上缺口;如果賺夠了,多出來的那部分就是他們自己的。
為了完成每年的對賭金額,大量藝人和導演不得不接拍流量爛劇,拚命往荷包裏攬錢,甚至顯得有點吃相難看。
就算有心想要譴責,也完全不知道該譴責哪裏——因為一切都好像沒有問題。對賭協議的出現是文娛產業成熟化的自然結果,它本身沒有任何錯誤,若指責那些簽協議的人太看重利益,未免也太憤青了。
麵對它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張三也隻有一聲歎息。
林景隻是笑了笑,“事情總要慢慢做的嘛。”
話說回來,直到《倒計時》下映,林景才抽空關注了一波票房。
電影上映兩個月,票房從一開始的不樂觀、到緩速增長、再到輿論爆炸後的一路逆襲,《倒計時》最終的票房數字,定格在27億,比林景預想的十五億多了整整一倍,暫居年度電影票房榜第二位。
排在它前麵的,是一部觀眾群龐大的係列電影續作。到年尾,這個排名可能會掉出前三,但絕對出不了前五。
《哄堂大笑》緊緊咬在後麵,它的票房數字是25億。
最終總票房公布的那天,無數網友翻出當年給兩部電影投票的微博,看著雙方9:1的巨大懸殊,哭著扇了自己一巴掌。
“《哄...》也不弱,可是票房和評分比起《倒》都差了一節,這一局勝負已定。”
“哭了,當初為什麽就死不信任林景,覺得他演不好戲拍不出電影?”
“講真,焦總這次算是鹹魚翻身了吧。當初壓榨藝人的新聞出來,覺得他真是惡心透了,現在看著《哄》的質量,發現他也怪不容易的。”
“不管怎麽說,知錯能改就是好的。”
焦宏文本人看到這些言論,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網友是最苛刻的一群人,也是最寬容的一群人。他們有時仿佛沒有三觀,輕易被輿論帶跑,有時又被丁點人性之光感動得眼淚汪汪。
焦宏文自詡擅長玩弄手段,但他現在才發現,林景才是真正的洞悉一切。
他和林景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後者即使算計人心,也對人心保持著最高的尊重。
七月初,金幕獎公布了新一輪的提名名單。
因為去年鬧出的醜聞,金幕獎組委會進行了一波內部大改革,裁換了許多評委和製度——當然這隻是在裝模作樣而已。
最裝模作樣的是,它直接把選拔範圍給改了。往常隻有上一年度作品可以送選,是三大獎項裏頒獎最晚的一個。
改革後,從去年六月份到今年六月份的作品都可以送選,不再按年度評獎,而是按屆數。
這樣一來,除了表明“我改革了”之外,最大的妙處是和其他獎項錯開了作品群,就算給獎有黑幕,觀眾也不能用其他獎項來參考。
因為這項改革,《倒計時》和《哄堂大笑》都有了送選資格,是今年的種子選手。
張三來問林景這個獎需不需要公關,林景非常有骨氣地說:“不公關,我們就不公關。”
“我還不信,他敢不給我們發獎。”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紀帆就在一邊聽著,她頓時打了個激靈,頗有種回到全民名偵探那個時候的感覺。
“誰又惹你了?”她擔憂地說。
林景無奈道:“你想什麽呢,哪有人惹我?”
紀帆怎麽就那麽不信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