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弟子規
字數:4129 加入書籤
2008年9月9日,藺簫的十歲生日。
藺媽媽定了個雙層大蛋糕在大課間時送到教室來,讓她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慶祝生日。
嗯,她現在已經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了呢!
這幾個月的時間倒是過得極為充實,每周日去舞房一次,鄒老師會給她安排接下來一周的練習計劃,除了這個還有她給自己安排的體能鍛煉。
藺簫對自己真是狠極了,開始每日跪壓腳背壓得都疼出冷汗來,卻是一聲不吭地堅持著,幾個月下來疼痛漸消,腳背也變得極為漂亮,劈橫叉時腳背一繃,那腳尖隻差那麽一點點就能碰到地麵,弧度也是一個完美的拱形。
前兩天在舞房鄒老師還誇了她,說她就算現在馬上去考北舞附中,也是十拿九穩的了。
這讓她更加期待明年1月的到來了。
就算已經慢慢適應了小學生生活,但她更向往進入那個放著篆刻了“舞蹈家搖籃”大石頭的地方。
但她不能急,她得用剩下的四個月,把這個“十拿九穩”變成“毫無懸念”才行!
放了學,藺簫在路口和閔蘿告別,剛進家門就被藺媽媽拎到了她房間去。
她還有些莫名其妙,看到老媽撩開一邊的窗簾,看到掩在後麵牆上的一道道劃痕,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要來記身高啊!
從他們五歲搬家到這裏開始,每年她生日時,藺媽媽就會在這麵牆上比著她的身高劃一道。
“快,貼著牆站直!”隻見藺媽媽手裏變戲法似的翻出一塊三角板來,估計是剛剛從她的小書包裏掏出來的。
藺簫依言靠牆站直,等老媽用三角尺小心翼翼地貼著她的頭頂,在牆上劃了一道線。
等劃好,藺簫轉頭一看,隻見新劃的這條跟去年劃的那一條差了好大一截!
大拇指與食指張開,伸手比了比,大約得有七八厘米了吧!
她這一年居然長高了這麽多啊!藺簫暗暗咋舌。
大概是因為這幾個月運動很多,所以衝的快吧。
想起上一世她十五歲之時,拚了命的運動拉伸減肥,三年間也不過才長了三厘米,心裏不勝唏噓。
年紀小生長期就是這麽猛啊!
看來今生她夢寐以求的170有望啦!
看著那些一道道劃痕之間,今天出現的格外顯眼的巨大空白,藺簫笑得滿足。
“今年長高了這麽多啊!”老媽這時也從梳妝台抽屜裏找出了一根軟尺,欣喜感歎了一句,比著牆壁開始量。
“正好啊!再高一點這尺就量不了了,不過還是多了一點點……那就是151啦!”藺媽媽看著比軟尺最大數字150還要高上一點點的劃痕,開心不已,“看來要買個更長的卷尺來了!”
“這一年你長了8厘米呢!”仔細比了比那塊空白,藺媽媽喜滋滋地說著。
藺簫也在一邊開心著,四個月前鄒老師給她量的是148,也就是說這四個月在她的努力下長高了3厘米,這樣下去……
再過三年,也就是她十三歲的時候,不就能到170了?
不不不,還是不能這麽樂觀,畢竟高速生長期也就是在十歲左右的這一兩年。
但按照這個趨勢,隻要她不像上一世一樣在青春期長胖作死,就算保守估計,她最晚十五歲也能達到目標。
“好啦,你爸也快回來了,咱們去餐桌旁邊等他吧!”藺媽媽摸了摸女兒的頭,心裏卻感歎著,她的女兒真的長大了呀!
除了上午送去教室的雙層大蛋糕,藺媽媽下班時還帶了個小蛋糕回來,現在就擺在餐桌上。
他們一家人還要一起給藺簫慶祝。
藺父很快就回來了,關了燈點燃蛋糕上的蠟燭,藺簫在繾綣燭光中緩緩閉眼,許下了自己十歲的唯一一個願望。
北舞附中,等著她!
第二天,教師節,藺簫上學時順便買了張賀卡,還在剛剛開門的花店裏從睡眼朦朧的老板手裏買了一支康乃馨,送給了崔老師。
崔老師道了謝,卻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藺簫啊,國慶節咱們班的節目……要不你開始準備一下?”
“額……崔老師,我還想晚點跟您請假的,國慶節時我要去首都參加一個比賽,所以……”
“這樣啊……”崔老師聞言,有些失望,但也不能要藺簫放棄她的比賽來給班上準備節目吧?
“雖然我不能參加,但是我可以給班上排節目呀!”藺簫繼續說道。
這也是在上周鄒老師告訴她,已經成功通過萌芽杯少兒文藝大賽的初選之後,她打算好的。
“真的啊?那真是太好了,要幾個人?咱們早點開始練習,不要像上學期兒童節一樣那麽趕!”崔老師果斷下了決定。
雖然現在學校還沒有正式通知,但提前準備好總是沒錯的。
“這次我準備了一個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參加的,各十二個人!”藺簫笑眯眯地回答。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而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作為啟蒙讀物之一,《弟子規》自然有譜曲歌唱出來,那麽也能為此編舞。
這個“弟子”並不是單指小孩,對於每一個人,讀來都會有所收獲,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弟子規》便是給孩子讀的。
雖然在藺簫看來有很多大人比孩子更需要細讀一番。
這也並不是藺簫上一世的編舞作品,而是暑假時為了人民小學五年一班特意準備的。
“這麽多人啊!那……這個舞會不會很難練啊?”崔老師皺了皺眉頭。
男女生各12個人,那總共就是24個人,這群小屁孩,人越多越難組織好,排練難度也肯定會比上學期的九人要高。
而且……要男生跳舞是不是太為難了?
上學期看了藺簫的《踏古》,崔老師下意識的覺得是相同類型。
“放心吧崔老師,這個舞不是很難的,相信我!”藺簫信心滿滿。
她當然是處處考慮到了的。
比起古典舞,這支《弟子規》更偏向古典舞蹈劇的形式,她相信同學們隻要認真學肯定能跳好的。
當天,五(一)班便選定了小演員,開始“備戰”十一。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