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晚宴

字數:4231   加入書籤

A+A-


    萬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杭州柳宅歸鳥齋。

    回家了幾天,瑞兒似乎已經忘記了那天發生的不愉快,又像往常一樣活潑好動起來,隻是在睡著了以後還時常從噩夢中驚醒。

    想到瑞兒的遭遇跟自己的疏忽有關,小環一直自責不已,周媽和如意則一直安慰她,做人都難免有個閃失,好在瑞兒平安無事。

    今天午飯後,剛剛哄了瑞兒去睡覺,榮木就提著一提點心來了。

    “這什麽啊?”小環眼尖地看到了。

    “桂花糕。”

    “給瑞兒的?”小環有點高興,這全府上下的人都喜歡瑞兒少爺,不過想了想,又說道:“夫人說最近不能給他吃甜食了,他都有蛀牙了。”

    “給你的不行嗎?”榮木笑了。

    “無事獻殷勤。”不過小環還是從他手裏接過了那一提點心。

    “那個,我問你一件事。”

    “說吧。”小環打開那提桂花糕,開心地吃了起來。

    她知道榮木是真的對她好,所以那些流言蜚語她是不太放在心上的,現在又沒有別人,她也沒什麽好忌憚的。

    “我聽夫人說,等你十八歲了,就讓你出去嫁人,是不是真的?”

    “你沒事問這個幹什麽?”

    “你不想出去嫁人嗎?”

    “以前想啊。”小環咬了一口桂花糕,好香!

    “那現在呢?”榮木有點緊張,“以前想”是怎麽回事,現在不想了嗎?

    “現在啊,我現在隻想一直陪著瑞兒少爺,一輩子都不離開他,等他以後成親有了孩子,我就像周媽一樣給他帶孩子。”

    “啊?那你不打算嫁人了?!”榮木吃了一驚,沒想到小環因為這件事,打擊這麽大。

    “嫁人有什麽好?”小環白了一眼榮木。

    “那你……那你……”

    “‘你’什麽‘你’?有話好好說。”

    “你能不能嫁給我,這樣我們就能一輩子待在柳家做事,你也可以一直陪著瑞兒少爺了。”榮木有點害羞地說道。

    “什麽?!”

    小環桂花糕啃到一半,這突如其來的求婚讓她嚇了一跳,她還從來沒跟榮木說過要跟他好呢,這算什麽?!

    她放下了桂花糕,指著榮木說:“你別犯渾啊,我就吃了你兩口點心而已。”

    “我……我認真的。”榮木說道:“我現在是柳府管家了,我現在月俸養家足夠了。老爺還說過幾年去重慶府盤一家蜀瓷廠,讓我入股當個小股東,這樣我們也算衣食無憂了。”

    “誰跟你是‘我們’?”

    “你,你莫非嫌棄我是個跛子?”榮木有些自卑地說道。

    “誰嫌棄你了?我現在還不想嫁人呢?”小環理了理頭發,說道:“我今年冬天才滿十六呢,還早了點。”

    “哦。”

    這個呆木頭,一點風情都不懂,就單刀直入向她求婚了,她還不到十六歲呢,還沒體會過什麽叫花前月下,兩情相悅呢。

    雖然老爺和夫人也經常鬧別扭,但是他們是真的很好,要是能像他們那樣又甜又鬧的也不錯。

    今天柳承誌沒有回家吃晚飯,而是知府大人在會仙樓設宴,招待杭州的各大商戶。

    柳家富甲一方,又是納稅大戶,柳家家主自然是坐到了知府大人的旁邊,知府大人的另一邊坐著孟少灜和他的父親孟員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

    “大人,我聽說朝廷已經增設了‘礦監稅使’一職,現在全國各地征稅,不知情況是否屬實?”孟員外問道。

    大明一直是重農輕商,所以朝廷對於商人的稅收一直不太上心,江南各地的衙門因為與商人交好,大多采取比較寬鬆的稅收政策,有些縣令甚至讓商人們自己想交多少稅就交多少稅。

    “這幾年一直在對寧夏和朝鮮用兵,現在播州也不太平,去年春天宮裏大火,雖然皇上、太後和各宮的娘娘們平安無事,但是整修宮室,裝備軍隊都需要錢啊,所以朝廷從去年開始增設了‘礦監稅使’一職,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擔任。我聽聞這次要到江南來的是以前的司禮監禦筆高淮高公公,也不知道秉性如何。”知府大人說道。

    “不管秉性如何,既然是來收稅的,我們都是正經商人,按照官府的規定交稅就是了。”柳承誌說道。

    “柳兄你是不知道啊,這礦監稅使不光是來征稅的,他們還可以隨意設置關卡,在各條河流、碼頭、橋梁收錢,對開礦也有管製,皇家的采辦和倉儲也是又他們監管的,權力大得很。”孟少灜歎息道:“要是隨意增稅、濫稅的話,我們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你這毛頭小子懂什麽,在這裏胡言亂語!”孟員外見到兒子如此唱衰,有些不高興了。

    “父親,孩兒錯了……”他道歉倒是很快。

    見場麵尷尬,知府大人趕忙說:“今天邀請各位前來,是隻談風月,莫要談政事,莫要談政事。”

    “對對對,隻談風月,隻談風月。”其他人附和道。

    “說起來,我上個月去了一趟無錫,遇到了一個人,你們猜是誰?”知府大人的師爺說道。

    “是誰?”

    “前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顧先生。”

    “那位顧先生啊,我聽說過。”一個鹽商說道:“四年前,王錫爵王大人告老還鄉,皇上讓吏部草擬內閣人選,這位顧先生和吏部尚書陳大人一起推舉的幾個人,皇上都不滿意,尤其是他還推舉了之前因為參與‘國本之爭’而辭官的王家屏王閣老。皇上一氣之下就把這位顧先生革了職,讓他回家了。”

    “回家以後啊,這位顧先生也沒閑著,跟他的弟弟,還有一些對‘國本之爭’有相同見解的士大夫在以前的東林書院重新開始講課授學,抨擊朝政的弊端啊。”

    師爺又接話道:“這‘國本之爭’啊,曠日持久,已經鬧了十幾年了。不過我聽說這位顧大人和皇上是積怨已深,他被革職前一年,皇上同時封了皇長子和皇三子為王,但是沒有立太子,這位顧先生就跟其他人一起上疏,要求早立太子。太祖時立下的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皇上想的是立寵愛的鄭貴妃生的皇三子為太子,但是偏偏前麵有皇長子擋道,他正心煩著呢,這位顧先生不是給皇上找不痛快嗎?”

    “如此說來,這位顧先生倒是一位忠肝義膽,有風骨有底氣之人。”柳承誌感歎道。

    “這個世道,光有風骨有什麽用。”孟少灜說道:“我聽說他們幾個整修東林書院,所費銀兩巨大,全靠縣衙門資助和各方的捐助。”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啊,錢有的時候真是個好東西,雖然很多讀書人都看不起它。

    ------題外話------

    本周繼續存稿中,所以更新有點慢。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