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交鋒

字數:9200   加入書籤

A+A-


    時間很快到了九月。月初,大明將迎來新的掌舵者。

    九月,已經被定下為皇位繼承人的朱祁鈺正式在奉天殿登基稱帝。

    雖說是一國之君登基大統,但因為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民心不穩,是以登基顯得極為倉促和簡便,和朱祁鎮,以及曆代皇帝登基大典相比較起來,顯得寒酸的多。

    “無妨,值此國家危難之時,一切從簡便是。”

    麵對全權負責皇帝登基大典的禮部官員的賠罪,朱祁鈺嗬嗬一笑,並沒有當一回事。

    不但如此,看著依舊繁瑣的登基儀式,他眉頭緊皺,然後不顧禮部眾大臣的反對,大筆一揮又有很多該走的程序儀式被砍了下來。

    禮部眾官員大呼不合規矩,但是任憑他們怎麽說,朱祁鈺就是不同意在增加,最終隻能無奈按照皇帝的意思來籌備。

    登基大典舉行的這一天,整個皇宮都彌漫在喜慶的氛圍內,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大,太嚇人了,以至於所有人都一直提心吊膽,麵露苦難之色。

    如今新皇登基,群龍有首,自然是值得高興和期待的事情。

    奉天殿的大門打開,大太監金英出現在高高的台階之上,手中持著一根長鞭,迎著初升的朝陽,左右各一抖,啪啪兩聲清脆的鞭響,在奉天殿外響起。

    文臣武將,在吏部尚書王直和新任兵部尚書於謙的帶領之下,魚貫走上台階,進入到奉天殿當中。

    與此同時,京城內四座城門的鍾樓,四座大鍾被同時敲響,連續的一百零八聲鍾響在整個京城內回蕩。

    聽到鍾聲的所有人,都將目光轉向皇宮所在的方向。他們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新的大明皇帝正式登基了。

    奉天殿中,群臣叩拜,三呼萬歲,登基大典便宣告結束.

    像什麽祭天等登基大典的繁文縟節都被朱祁鈺刪減省略掉了,即便如此仍是耗費了一個多時辰,才算是正式結束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麵對山呼海嘯的呼喊聲,朱祁鈺身穿皇帝袞服,端坐於龍椅之上俯瞰眾人,心中感慨良多。

    終於,一切還是沿著既定的軌跡在運轉,並沒有因為他的出現而有所變化。

    作為意外來客的朱祁鈺直到這一刻,方才將一直懸了二十多年的心放了下來,心中那股莫名的不安和危險也降到了最低。

    之後便是激動,無以言表的激動。

    這可是皇帝啊,掌握著無數人生死大權的皇帝,一言可斷人生死富貴的九五之尊。

    先前作為監國也算是大權在握,畢竟還是別人的。如今當了皇帝,還是名正言順的皇帝,那種激動換做任何人都難以自持。

    好在朱祁鈺也算是見過大世麵的人,也曾和多個國家的國主麵對麵的聊過天,是以,雖然激動,卻也沒有出現有失威嚴的事情。

    “眾卿平身!”激動過後,朱祁鈺語氣頗為平靜的開口。

    朱祁鎮的沉穩幹練,處事不驚,初登高位而不自傲,倒是讓朝堂的各部大臣暗暗吃驚,新皇登基竟然如此平靜沉穩,絲毫沒有掌握大權,登基為帝時的激動和興奮,光是如此看,倒是比正統皇帝強了不少。

    朱祁鈺俯瞰大殿之下一眾文武百官,大聲道:“土木堡戰敗,皇帝被俘,二十萬精銳大軍損失殆盡,如今強敵陷我京師之心不死,各部大臣應同心協力,共赴國難。朕臨危受命,登基為帝,誓與大明江山社稷共存亡,還望諸位元老棟梁助我。”

    “臣等誓死捍衛大明江山。”

    眾大臣再次跪下,這個時候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對於大明的認同度還是很高的,不會像明末那樣,大難臨頭各自飛,甚至出現賣主求榮的。

    “諸位老大人請起!”朱祁鈺滿意的點了點頭,同時將自身的姿態放的很低。

    沒辦法,雖然成了皇帝,奈何根基單薄。而且明朝中後期之後,朝中大臣,特別是文臣都很牛,根本不將皇帝放在眼裏,想要他們辦事,不求著還真的沒辦法。

    況且,這皇位還是在場的諸位大臣給要來的。

    禮賢下士還是很有必要的。

    解決眼前的危局還要仰仗這些大臣,朱祁鈺自認手段不凡,身為21世紀全球最為出名的軍事院校的在職研究生,不但是學霸,也是從基層一步步摸爬滾打走出來的中級指戰員,更是軍人世家,論指揮作戰更是信手拈來。

    可是這裏不是21世紀,也沒有那麽多尖端的科技武器,以及精銳的戰士,這裏有的是古時候的戰場,古時候的戰法。對此,他雖然也了解學習了很久,卻不曾實戰過,是以麵對如今的局勢,他也不敢瞎指揮,隻能仰仗在場的諸位大臣。

    清了清嗓子,朱祁鈺微笑道“關於立太子的事情,朕也沒有意見,著宗人府負責冊封太子的一切是由,另禮部尚書以及太常寺協助就是!”

    ”臣等遵旨!”以禮部尚書胡瀅為首的幾位大臣應答道。

    一些明顯偏向朱見深的大臣們原本還想要開口提醒一樣,文言都紛紛暗鬆了一口氣。

    新君登基,立太子,改奉正統皇帝位太上皇,一番動作下來,眾大臣也都莫名的心安了不少。

    接下來,急需要處理的便是如何麵對眼前的危機了。

    、、、、、、

    麵對如今大明的局勢,朱祁鈺也很無奈,因土木堡慘敗,朝中文武大臣幾乎為之一空,京城門戶洞開。土木堡之戰前,明朝正處於強盛的頂點,但在此戰後,前幾十年的功績幾乎毀於一旦。

    最嚴重的問題,喪失了與遊牧民族爭雄的銳氣

    土木堡之戰造成最嚴重的後果還不是戰爭的失敗,而是民族的心氣。明英宗後,明朝再沒有皇帝親征的情形。對於遊牧民族進行大規模反擊,也從此時結束。一旦有人提出要主動攻擊蒙古、女真,大臣們就會搬出土木堡慘敗來反對。

    由此可見,此戰對明朝信心的打擊有多麽嚴重。

    而心氣的喪失,導致以遊牧,漁獵的少數民族在明朝眼皮底下崛起,最終將大明王朝拖垮滅國。

    、、、、、、

    扯遠了,無人可用,是大明權利中心此時頗為尷尬的處境。即便如此,朱祁鈺也沒有讚成眾位大臣的提議,調派南京的官員,破格提拔底層人員等快速補充人手的提議。

    “一切等京師保衛戰過後再說。”這是朱祁鈺給的解釋。

    至於朱祁鈺的真是目的,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

    眾人雖然不滿,也隻能無奈答應,然後叫苦不迭的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還要沒日沒夜的工作,就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要知道,自從也先率軍進犯大明,朱祁鎮禦駕親征後一直到現在朝中大臣幾乎沒有人休息過,到了現在幾乎快要支持不住了。

    就在朱祁鈺登基為帝的同時。

    也先的忍耐也已經到了極限,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沒有拿到一絲贖金,喜寧的計策又完全行不通,被人像傻子一樣趕來趕去,實在是麵子丟盡了。

    這個時候大勝大明的喜悅早就被他拋出腦後了。

    他已經對身邊的這個叫喜寧的太監失去了信心,事實證明,他所說的這些方法完全行不通。

    打贏了大明,俘虜了他們的皇帝,依舊無法徹底撼動這個龐然大物。

    而且此時,朱祁鈺在京師登基為帝的消息已經傳揚開來,也先知道,大明徹底的放棄了自己手中這個優質的砝碼。

    在朱祁鈺登基的那一刻開始,自己手中本因為是奇貨可居的大明前皇帝朱祁鎮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了,不戰而奪取最大勝利的計謀就此破產。

    攻擊!攻擊!

    既然用計不好使,那就用我的方法!

    事實證明,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暴力來解決。土木堡打敗明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時的也先再一次回歸到了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的角色上,他相信,大明二十萬大軍被滅,即便是強大如明朝,也要傷筋動骨,隻要付出一些犧牲死亡,大明京師指日便可攻破。

    恢複大元的天下,終將在自己手中完成!

    進攻大明京師!!!

    在短暫的修整後,也先集中所有兵力,開始向京城進發。

    宣府和大同其實是進攻京城的最後一道屏障,隻要打開這兩道門戶的任何一座,便可揮軍直逼京師。

    但是也先也明白,想要拿下這兩座城中的任何一座,短時間內都無法完成,而且還會損失慘重,時間拖得越久對他越不利。

    於是,被冷落的喜寧再一次看到了機會,再次獻上了邊防防禦詳情。也聞言大喜,重重的賞了喜寧。然後,便直接繞過這兩座讓他恨得牙癢癢的大城,以另一個方向打通通往京城的大門。

    紫荊關,原本是皇帝朱祁鎮禦駕親征,征討也先的目的地。

    正統十四年(1449)十月一日,也先率領所有精銳兵力,在小太監喜寧的指引下,繞過其餘關卡,向紫荊關揮師挺進。

    當然,他不會忘記帶上朱祁鎮,雖然朱祁鎮此時已經不是皇帝,但畢竟成了太上皇,多少還是有些用處的。

    數十裏外的紫荊關廖無人煙,看起來死氣沉沉。

    此時的紫荊關儼然成了一座空城,紫荊關守將孫祥隨著新皇帝朱祁鈺特使的到來本該戰死的命運被改寫。

    話說起來,這個孫祥也是個死腦筋,哪怕是見到了皇帝的聖旨讓他帶領所有守關官兵棄守紫荊關,退入京師另有安排他依然不退,要誓死守衛紫荊關。沒辦法前來宣旨的衛士直接將其給綁了,然後奪了他的兵權,帶著紫荊關所有官兵退入京師去了。

    紫荊關同樣是京城的門戶,此關被破,預示著整個京師都將暴露在敵方的鐵蹄之下。

    朱祁鈺為何不向此處曾兵,反而棄守呢?

    這也正是紫荊關守將孫祥心中的疑惑,但是前來宣旨的特使可沒有說是為什麽,所以孫祥打死都不願棄守紫荊關,還大罵朝中大臣和新登基的皇帝都是腦子有病了才會允許下令放棄紫荊關。

    罵歸罵,他也改變不了朱祁鈺的決定。

    棄守紫荊關自然是朱祁鈺和於謙等人商量後作出的決定,這是一種策略。

    也先大軍以騎兵為主,來無影去無蹤,一味的防守根本就不是辦法,隻有將其集中一處,然後組織優勢兵力來個大團戰,能全滅對方最好,即便是不能全滅,大量殺傷對方的兵力,也能短暫的解決眼前的困局不是。

    畢竟此時的大明耗不起,也拖不起。

    於是,便有了紫荊關棄守這一幕。

    之所以選擇紫荊關,而不是大同和宣府,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是因為曆史上也先就是從這裏強攻過來的,朱祁鈺為了讓曆史不至於因為自己的到來引發未來發生太多的偏離和改變,於是同樣選擇紫荊關作為也先大軍進攻京師的必經之地。

    第二個原因則是前麵也先接連在宣府和大同吃了虧,他自不會再回頭的。

    所以,紫金冠如今是最好的選擇。

    和曆史上不同,曆史上的紫金冠是被強攻占下的,而今是主動棄守。

    一個是被強攻而破,一個是自動棄守,其結果到底是不是如曆史上那般重現,就連朱祁鈺都心中沒底。

    、、、、、、

    也先的軍隊自然是十分強悍的,騎兵以猛虎下山之勢直撲紫荊關,幾乎就是半天的時間,先頭部隊便已經出現在了紫荊關前。

    本以為會有一場惡仗要打的也先等人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以。

    大軍兵臨城下,出現在也先等人麵前的不是曾經城門緊閉,大明軍將嚴陣以待的場麵,而是城門大開,毫無防守,空無一人的紫荊關。

    “這是什麽情況?”

    眾人麵麵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這和預想的完全不一樣啊!前麵宣府和大同即便是夾持皇帝也叫不開門。這裏倒好,本以為要費一番力氣,卻不想竟是如此場景。

    “大帥,這是敵人的計策,目的是讓我們引入關內,然後埋伏的敵軍一同殺出,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小太監喜寧獻媚似得對也先說道,並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

    可以說,明朝的宣德皇帝真是開了一個好頭,培養的太監也是很有本事的,一點也不輸給那些苦讀詩書十多年的狀元大儒們。

    論計謀,甚至就連自予滿腹經綸的大儒都不遑多讓。

    也先自然知道漢人的狡詐奸猾,不用喜寧提醒,麵對空空如也、門戶大開的紫荊關他也不會輕舉妄動。

    大軍紮下營盤,然後,也先下令,小股斥候深入關內探查敵情。

    人有時候是真的很複雜,即便是最簡單的事情,也會想的分複雜,不知道為什麽!

    是因為吃的虧太多?還是見識太廣?

    紫荊關內此時是不是真的空無一人,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

    紫荊關內的所有守關官兵都撤走了,但是暗中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隱藏在暗處,伺機而動。

    一隊瓦剌騎兵進入關內,麵對空無一人的紫荊關,他們卻如臨大敵,異常的小心謹慎。

    未知的危險才是最為恐懼的,因為你不知道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從什麽方向便會終結了你的性命。

    暗中,明亮的眸子接連睜開,像是沉睡的凶手準備覓食,卻不散發出一絲讓獵物警覺的氣息。

    瓦剌騎兵繼續深入,雖然看不到人,但是那種恐懼卻是讓人時刻處在警覺之中。

    咻!

    忽然,一道淩厲的破風聲響起,領頭的瓦剌騎兵應聲倒地,死不瞑目。在其脖頸上插著一個沒入尾翼,露出帶血的箭頭的弩箭。

    在其餘騎兵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一道道由手弩射出的弩箭像是死神的鐮刀,無情的收割著鮮活的生命。

    須臾間,這一隊騎兵便被無情射殺,除了失去主人的戰馬依舊圍在死去的主人身邊打著響鼻外,再無一活口。

    數十人從各自藏身的角落中走了出來,他們年紀都不大,身穿和這個世界明顯不相符的黑色勁裝,手上拿著手弩,背上扛著一人多高的斬馬刀。

    無畏是這支隊伍的指揮官,他和沉魚落雁一樣,沒有姓氏,隻有名字。

    在得知也先帥軍進擊紫荊關時,朱祁鈺除了下旨紫荊關棄外,他還將自己手中所有的力量都派了出來,目的便是在暗中偷襲破環,襲擾敵軍。

    或許運氣好的話還能來個斬首行動什麽的。

    當然了,朱祁鈺自然不會指望靠他們扭轉戰局,但是耐不住沉魚落雁以及無畏他們的請戰,便也同意了下來。

    至於沉魚給他們所說的另外一件事情,就不會讓朱祁鈺知道了。

    那也是他們此行的最終目的。

    至於無畏為什麽來到空無一人的紫荊關,很簡單,雖然棄關不守,也不能讓也先來的這麽順利,便是無畏率隊來這裏的目的如此之外,也是來探探也先的虛實,順手練練兵。

    快速的拔取屍體上的弩箭,收攏戰馬,將所有屍體清除後,看了一眼空洞洞的街道,無畏嘴角劃過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大手一揮,“撤!”

    很快,街麵上便空無一人,除了那一灘灘觸目驚心的鮮血外,再次回複了先前的寧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