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五通—旁征博引

字數:3539   加入書籤

A+A-


    “所以小侄認為,不妨暫時放下偏見,重溫一下舊時科舉人才選拔之路,聞一求十,所想所得必是蔚為大觀的。”

    比如科舉的頭一關縣試,考試區分“已冠”和“未冠”,以是否年滿十六歲為界限出題,充分體現了考試的人性化因素,這一點如今演變成少年高考製度。

    縣試共考六場,俗稱一考五覆,其中第一場最為重要,考完後要在縣衙門口張榜,有紅榜與副榜之分。

    中紅榜的不一定能笑到最後,在副榜上的也不至於全無翻身機會,都要看接下來五場的表現如何……至於那些連副榜都沒登上的生員,你們趁早趕緊回家刻苦學習,爭取明年再來。

    這紅榜與副榜之爭,便是現在比賽采用的雙循環淘汰、敗者複活等製度的源頭。

    需要指出的是,科舉的第一步縣試,例由各縣縣官自主命題,試題水平受製於考官素質,必然良莠不齊,這裏就不過多評述了。

    生員通過縣試之後,便可以參加省城舉辦的鄉試。鄉試例由禮部選派學政到各省主持考試,相當於中央考試院派遣專人奔赴各省監考命題。

    與縣試相比,這鄉試的考題就上檔次多了,而且還極其富有地方特色。

    比如一九零三年河南鄉試考題為《中州形勢論》,而陝西則為《王猛治秦論》,甚至這裏麵還有假想曆史穿越題:‘韓信引兵下井陘,如陳餘用李左車策,信將何以待之論’。

    “小侄覺得尤其是這道假想穿越題,水平高到可以據此大寫一篇學術論文,何談拘泥不化,因循守舊?”

    闖過鄉試,接下來便是會試和殿試,這兩場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

    如果說縣試主要側重四書五經,到了這一步,考的則全是國家大政方針之類的策論。

    比如《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嚐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於,其說未嚐不效論》,甚至還考外國法律與地圖政治,例如《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小侄覺得會試充分體現了選拔人才的方向性與兼容性,因為會試居然可以自選考題,由禮部出五道策論,考生任選兩道回答即可。”

    善治經史的不妨做做“賈誼說”,而精通外文洋務的,則去研究如何保護華工僑民,從而方便考官根據選題門類選拔人才。

    說實話,這種文史類的雜學知識,講述人說得開心,周圍人聽得有趣,而且還不怕被挑出錯誤來,也不想想我家小六子活了多大歲數?許多重大曆史事件他都親身經曆過!

    有他在一旁暗中提點,我便可放心大膽地侃下去。

    小六子說自古以來灰家就特別喜歡去人類的考場裏麵溜達。

    要知道過去科舉考試尤其注重卷麵,因此考生不能直接把策論寫到考卷上,必須先打好草稿再謄抄。

    在寫完草稿之後,考生們往往喜歡搖頭晃腦小聲吟誦一遍,此時灰家大可以趴在一邊仔細聽聽,這是個增長見識閱曆的好機會。萬一肚子餓了,還可以直接現身找考生要吃的。

    哼,你敢不給?信不信待會兒偷偷把你的考卷給啃了!

    過去秋闈裏甚至專門供有灰家的牌位,前麵擺些時鮮果子和上好的點心,專門送給灰家去吃。

    如果工作人員看到貢品被灰家吃過了,還要禱告天地酬謝還神,因為萬一讓灰家把考生shi juan啃了,誰都付不起這個責任,索性還是提前喂飽他們罷。

    小六子就很羨慕他的長輩們能親自進考場逍遙一番,待小六子成長到zi you地在江湖上行走的時候,已經是min guo時期。此時科舉早已不再舉辦,自然就隻能聽人講述,在一旁大流口水了……

    “嗬嗬,哎呀,賢侄著實博學多才啊。我來之前曾聽小女提起過,卻不知賢侄對《周易》之術又了解多少?”

    眼見肖叔叔主動上前攔住話頭,我心裏不禁暗自得意,磨了半天嘴皮子,目的可算達到了。

    如果我繼續zi you發揮下去,能這樣一直侃到天亮,那麽肖叔叔你這頓酒飯可就白請了。

    看看一旁肖縈淩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我覺得這酒局不但不能拆穿我的假麵目,搞不好還會起反作用。

    所以拜托叔叔你趕緊劃下道來,咱們真刀真槍地比劃一番。

    即便最後回答不上問題,我這後學末進居然能三言兩語逼出您的底牌,想來也絕非空口浮誇的泛泛之輩。

    反正隻是初次見麵,留個好印象即可,來日方長,聲望可以慢慢刷嘛……

    “不怕長輩笑話,小侄不過年方弱冠,如何敢以了解《周易》之術自況?隻不過小侄家中確有一位長輩,當年曾對《周易》之術略有研究。小侄隻不過有感於眼下家中並無可靠之人承術,怕先人之學斷了傳承,所以平日多讀了些先人的筆記心得罷了。小侄的家學研究,向來重卦而不重象,研究《周易》也是另辟蹊徑,偏好以演代解,與世上尋常解卦之術大為不同,隻怕難入叔叔這般方家的法眼。如不嫌棄,小侄大可在長輩麵前獻醜一番。”

    哪知對麵的肖叔叔聽了我的解釋卻是一愣,半晌都沒接我的話茬,隻托著下巴皺著眉頭思索,嘴裏還來回念叨我那兩句“重卦而不重象,以演代解?”

    也不知他最後想到了什麽,突然間喜笑顏開,甚至神色裏還額外帶上了三分期待,“噢,難怪賢侄如此博學,原來是家學淵源,真是失敬啊。卻不知賢侄這位長輩如何稱呼?”

    “實不敢相瞞,此人正是小侄先祖,諱德彰,自hao勁節居士,平素行事詭譎,不拘小節,日常出入或有狐鼠隨行,故江湖人稱‘鼠道人’。”

    “鼠道人?!哎呀,賢侄你如何不早說啊?險些讓叔叔失卻禮數。賢侄不愧是大家之後,氣度如此不凡。”

    鼠道人他又怎麽了?不就是一個跑江湖給人算卦相地的麽?

    不過看樣子,貌似我太爺爺在肖叔叔這裏的聲望很高啊?嘿嘿嘿嘿,那事情就簡單了,看來我可以扯一扯大旗,拉一拉虎皮啊,不知道最後能從肖叔叔這裏拉到多少生意,撈到多少好處呢?

    我卻哪裏知道,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之前的意料,甚至比當初設想的最佳情況還要好上三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