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袁紹的圖謀(3/15)

字數:3687   加入書籤

A+A-




    渤海治所,南皮。

    袁紹從議事廳離開,一路上大步流星返回居所,袁紹的衣飾整齊幹淨,神情肅穆,目不斜視,不怒而威。所過之處,沿途太守府守衛軍士,無不向他送去欽佩、敬仰的目光,在很多人心目中,出身名門又激昂奮進的袁紹,是一個值得全心追隨的大英雄。

    袁紹按劍而行,沒有說話。

    渤海軍雖然缺少錢糧,大夥兒也沒有亂,因為袁紹始終那樣堅定自信。大家堅信,在袁紹帶領下,渤海太守府必將克服所有困難,前途一片光明。

    袁紹沒有亂,其他人也就安心。

    這就是袁紹的氣質,其他人想學也學不到。這份氣質,絕不僅僅因為袁紹出自汝南袁氏,更是來自他過往的活躍表現,和獨特的個人魅力。

    穩重有力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進入居所才消失不見。

    沒有人知道,離開部下視線的袁紹,會是什麽樣子。

    幸虧他們不知道。

    如果他們當中有人能夠看到,或許會感到失望和驚訝。

    回到居所內的袁本初,那副泰山崩於前麵不改色的昂然氣勢蕩然無存,他象是失去了氣力,倚著小幾,顯得疲憊不堪,神情也很焦躁。

    兩名侍女小心翼翼地走過來,替他脫掉衣袍,換上輕便禪服,另有侍女奉上清茶,然後低垂著頭,雙手垂在膝前,碎步退了出去。整個過程中,她們都竭力避免發出不必要的響聲,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府中每個人都知道,最近太守大人心情不太好。

    其實不是不太好,是很不好。

    袁紹在外麵一直表現得沉穩有威嚴,似乎一切盡在他掌握,成竹在胸,沒有什麽可以讓他退縮,府內的人最清楚,那隻是他刻意製造出來的假象。袁氏子弟、關東盟主,看似風光無限,肩上承受的壓力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袁紹最近過得舒心。

    韓馥對袁紹這支客軍的忌憚之意越發明顯,前幾天又派人過來,說是黑山軍作亂,冀州府庫遭黑山軍劫掠,損失慘重,不得不進一步削減供給。

    袁紹明白韓馥什麽意思,無外乎逼他解散部分軍隊。

    不解散也行,反正冀州府能給渤海太守府的東西就這麽多,未來很可能還會繼續減少,要不要保留現有軍隊規模,袁紹自己看著辦就是。

    如今王令不達關東,各路諸侯無不厲兵秣馬,準備大幹一場,這個節骨眼上,袁紹怎麽可能遂了韓馥心意,主動削減好不容易招募起來的部隊?袁氏子弟、關東盟主的身份,幫助他籌集到一些軍餉,可資源並不是太多,硬著頭皮一直強撐,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袁紹寄身渤海,受冀州府接濟,心裏卻看不起容留他的韓馥。

    韓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見,出身跟袁紹相差甚遠,而且韓馥昔日曾是袁氏故吏,袁紹從來不認為韓馥有資格跟他平起平坐。哪怕韓馥是冀州牧,他寄居在韓馥地盤上,這份心理優勢也從未動搖。

    然而,在他看來庸碌無能的韓馥,竟然敢對他不斷進逼。

    袁紹認為自己遭受了莫大羞辱,恨不得悍然起兵推翻韓馥,取而代之,實現早就萌生過的、吞並冀州的野望。但是,冀州為天下之重資,全力動員帶甲之士可上百萬,糧草足堪支用十年,渤海軍卻歸饑疲不堪,真要打起來,袁紹半分把握都沒有。

    韓馥雖然在壓迫他的生存空間,但歸根結底是不希望自己地盤上養一隻猛虎,想用這樣的方式逼猛虎自行離去,沒有一定要置袁紹死地的想法。繼續虛與委蛇,日子窘迫一點,倒也不是過不下去,可一旦開戰動起刀兵,贏了當然皆大歡喜,萬一輸掉戰爭,袁紹將失去立錐之地,甚至性命。

    實力懸殊,難有勝算。

    袁紹無奈,隻得忍耐。

    繼續與韓馥周旋,還有關乎大局的考慮,袁紹需要韓馥的支持。

    天子被挾持到長安,朝堂權柄盡歸董卓掌握,關東諸侯不可能尊奉董卓號令,自行其事。關東無主,袁紹這盟主身份也因諸侯們的私心,以及他自身缺乏雄厚實力,實際上不是那麽管用,時間久了,不用董卓出兵東進,關東很可能自個先亂了陣腳。

    沒有天子,缺失大義,難以持久。

    袁紹認為隻有另立天子,才能在大義上與長安抗衡!

    他的想法,得到大多數諸侯支持,其中就包括韓馥。

    漢室傳承數百年,宗親血脈很多,袁紹選中了幽州牧劉虞。劉虞是宗室重臣,政績卓著,賢名遠播,朝廷改刺史為州牧後推出的三大州牧之一,既有實力,又不缺名望,袁紹認為劉虞是最適合的天子人選。

    之所以選中劉虞,除實力和名望外,還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

    其一,劉虞為政寬仁,在幽州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遊牧民族,與主張強硬的白馬將軍公孫瓚截然相反。劉虞是傑出的政治家,但他不擅長武事,象他這樣的人被捧為天子,與長安朝廷相爭,終究得靠關東這些實力諸侯,大家都認為,奉劉虞為天子,起碼自身利益不會遭受損失。

    袁紹也存了這樣的心思。

    他主張奉劉虞為天子,又是關東盟主,事成之後,必然得到劉虞倚重。有天子支持,袁紹可以輕而易舉地擺脫目前麵臨的困境,就算不在冀州了,借口對付董卓去幽州收編劉虞的勢力,豈不美哉?

    韓馥大力支持立劉虞,想來也是看清了這一點。

    隻要袁紹能離開冀州,韓馥願意舉四肢讚成。

    其二,劉虞在關東,確切地講是在河北,奉其為天子,河南的那些諸侯除非肯放棄地盤,否則不可能成為天子近臣。河北的幾個諸侯卻是不同,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韓馥和袁紹離幽州最近,公孫瓚本身就是在幽州,三大諸侯平步青雲的希望很大。

    鑒於韓馥已經是冀州牧,守著冀州便足以讓他滿足,親近天子的主觀意願未必強烈,公孫瓚又因政見不同和劉虞不睦,袁紹很可能會獨攬大權。

    換句話說,若劉虞為天子,袁紹最有希望操控朝政,成為關東的董卓!

    袁紹算盤敲得叮當響,但事情進展並不順利。

    其他諸侯也不傻,大家各懷鬼胎,袁紹想憑借立劉虞的機會一飛衝天,也有人不想成全他,明確表態反對。

    袁紹萬萬沒想到,最大反對者竟然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