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慈寧宮

字數:5978   加入書籤

A+A-


    慈寧宮裏, 滿是檀木香味。

    郭太後素愛禮佛, 因著昨個兒的地動,郭太後一大早就往佛堂去誦經祈福。

    等她從小佛堂出來, 就聽身邊的宮女回稟說,恭妃娘娘和惠安公主過來請安了。這會兒, 正在外頭候著呢。

    宮女口中的恭妃,正是先皇後穆氏。避居長春宮之後, 承平帝便賜了恭這個封號。

    恭,恭順之意。可見承平帝對穆氏的不喜。

    她是承平帝的嫡妻,當年先帝爺親自指婚,可誰又能想到,造化弄人。

    想著這些, 郭太後暗暗歎息一聲, 低斥宮女一句“恭妃既然早就過來了,為何不提前回稟哀家”

    宮女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景嬤嬤見那宮女膽戰心驚的跪在那裏,大氣不敢喘, 低聲道“娘娘,恭妃娘娘最是規矩的性子,這些,您也是知道的。既然知道娘娘在小佛堂誦經, 又怎會讓宮女們回稟, 擾了娘娘禮佛。”

    郭太後就是有些氣不順, 並不曾真的要發作。

    擺了擺手, 道“罷了, 都退下吧。”

    宮女們侍奉著郭太後換了衣服,穆氏才緩步走了進來。

    穆氏一身藏青色素麵妝花褙子,頭上隻簡單的戴著一支白玉簪,瞧著不怒不喜,眼底一絲波瀾都沒有。

    若不是為了陽陵侯府,穆氏又何以會苟活到今日。可宮中妃嬪自戕是大罪,她死了倒沒什麽,若惹了皇上猜忌,覺得她有怨懟之心,她這些年的忍辱負重,算是都白費了。

    郭太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中,心底如何能不唏噓。

    “嬪妾恭請太後娘娘聖安。”

    郭太後點點頭,忙讓人賜座。

    “孫女兒給祖母請安。”等穆氏落座,一旁,惠安公主乖巧道。

    惠安公主如今是被記載穆氏名下,小的時候再是不懂事,近幾年也明白了,父皇不喜母妃。

    可她從不覺得有任何的委屈,她的生母田氏早就去了,這些年,若不是母妃教導,她隻怕比現在更艱難。

    二妹寧德公主畢竟有生母淳嬪娘娘護著,可她,若不是有母妃在,怕是父皇早就忘記還有她這個女兒了。

    見她乖巧懂事的樣子,郭太後笑著拉著她的手,道“這孩子真是見縫的長,過年那會兒,還不顯。這幾日瞧著,倒是有大姑娘的樣子了。”

    穆氏淺淺笑了笑,道“可不是,一轉眼就要到議婚的年齡了。”

    聽穆氏這麽說,郭太後如何不知,她早已經在憂心惠安公主的婚配之事。

    要說惠安公主也是可憐的,且不說庶出的身份,被養在穆氏身邊,鄭皇後連帶著都也不喜惠安,倒是頗給淳嬪所生的寧德公主體麵。

    郭太後豈不知她這是故意的,可她這當祖母的,又如何能看著她故意拿捏惠安的婚事。

    她拍了拍惠安公主的手,滿目慈愛道“惠安自有哀家護著,她的婚事兒,怎麽說都得哀家點了頭,萬不會讓她受任何委屈的。”

    說完,郭太後又忍不住一陣感慨。

    都說天家的公主最是尊貴,可她這兩個孫女,雖貴為公主,卻並不得皇帝喜愛。

    若仔細說起來,忠國公府的永昭郡主,皇帝是真的寵溺的很。

    但凡入宮,總少不了賞賜。若是礙著鳳陽大長公主這姑母,倒也罷了。可她冷眼瞧著,皇上是真的喜歡永昭郡主。

    郭太後又問了惠安公主這幾日讀了什麽書,和宮裏的繡娘學了什麽新的花樣子,這時,有宮女進來傳話“娘娘,皇後娘娘和淳嬪過來給您請安了。”

    郭太後輕輕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沒一會兒,鄭皇後一行人就走了進來,淳嬪和寧德公主緊跟在她身後。

    “姨母。”鄭皇後的這聲姨母,倒有些撒嬌的味道。

    按說她如今是中宮皇後,該喊郭太後母後,可今個兒,她卻喊了姨母,可見,是遇著什麽為難的事情了。

    郭太後最了解不過自己這外甥女,必是因為昨個兒東宮走水之事,心裏犯愁了。

    郭太後也沒戳穿她,點了點頭,讓她坐下。

    接著,淳嬪和寧德公主也給郭太後請了安。

    穆氏在方才宮女進來回稟說皇後過來時,已經恭敬的站在了一旁,這會兒,垂著眼簾,緩緩欠了欠身“嬪妾給皇後娘娘請安。”

    當年,穆氏還是中宮皇後,鄭皇後再得寵,也不過是皇上的妾室。而今,穆氏卻不得不在鄭皇後麵前做小伏低,這裏麵的酸楚,可想而知。

    鄭皇後一副上位者的倨高,漫不經心道“知道你是個規矩的,起來吧。”

    郭太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中,心裏頓時有些慍怒。

    穆氏怎麽說也是皇帝的發妻,鄭皇後這般,確實沒有容人之度。

    這時,淳嬪笑著看向穆氏,意味深長道“恭妃姐姐今個兒難得的出了長春宮,倒是奇了。不過也是,恭妃姐姐最是孝順,昨個兒地動,恭妃姐姐必是擔心太後娘娘受了驚嚇。”

    淳嬪這些年唯鄭皇後馬首是瞻,她之前不過是太子宮裏的太子昭儀,如今,有皇後護著,她可不得酸穆氏幾句。她最是了解鄭皇後的心事兒,昨個兒東宮走水,皇後心頭怕是又對穆氏耿耿於懷了。

    既然皇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容,大度,不便出手,那她,便替皇後娘娘出手了。

    承平帝自從登基,每隔三年宮裏都有新晉的美人,可有鄭皇後在,如今除了已逝的端妃,妃位上的也唯有穆氏一人,嬪位倒是有三個,可除了淳嬪,其他兩個,都無育嗣之功,自然沒這個資格往慈寧宮來請安。

    不過聽說這幾日皇上身邊有了個嫿貴人,很是得寵。

    若換做早年,早就被鄭皇後暗地裏處置了。可近些年,郭太後冷眼瞧著,鄭氏對於後宮這鶯鶯燕燕,也沒那麽放在心上了。

    她如今已經是四十的人了,如何在能和嬌滴滴的新人爭高下。如此,倒不如識趣點兒,反正最後她都會暗中賞了避子湯,也就隨皇上折騰了。

    “姨母,這昨個兒地動,也不知是哪裏遭災了。”鄭皇後拿著青花瓷茶杯,輕抿一口,緩緩道。

    郭太後搖搖頭“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是哪裏,皇帝都少不得頭痛。”

    鄭皇後點點頭“我方才已經差人往禦書房送了早膳,隻是到底擔心皇上政務繁忙,不顧自己的身子。”

    說罷,頓了頓,又道“隻盼著嫿貴人能好好的侍奉皇上,如此,也不枉皇上日日寵幸她。”

    鄭皇後這麽說,倒也不是吃味,如今太子娶妃在即,東宮又走水,她怎可能在這個時候,不知輕重。她恨不得嫿貴人把皇上哄的開開心心的,這樣,對於東宮走水一事,皇上也不至於多想。

    鄭皇後萬萬想不到的是,此次地動,是東嶽泰山,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又閑聊了一會兒,鄭皇後淺笑的把寧德公主拉在身邊,慈愛道“寧德這眼瞅著就要及笄了,臣妾思尋著,怎麽著都得給她尋一門合適的婚配。她承歡我膝下這麽些年,和我嫡出的也沒兩樣,到時候,我肯定是要親自添妝,讓她自坤寧宮出嫁的。”

    方才在門口,鄭皇後已經聞得穆氏對惠安公主婚事的憂心,心頭如何能不泛酸,她之前也沒想過給寧德公主這體麵,可因為存著故意給穆氏添堵的心思,她便故意提及了此事。

    說完,她滿是嘲諷的看向穆氏,可讓她氣憤的是,穆氏像是根本沒聽到她的話一般,依舊恭順的坐在那裏。

    郭太後豈不知她的心思,笑了笑,道“惠安和寧德都長大了,宮裏就這麽兩個公主,哀家哪個都不會讓她們受了委屈的。”

    聞言,鄭皇後麵上不由訕訕的,可她也不急,她到底是中宮皇後,是兩個公主的嫡母,到時候她要給惠安公主指婚,即便是姨母,也不會真的因為一個庶出的公主,真的和她生了嫌隙。

    心中這般盤算著,鄭皇後陪著郭太後又喝了半盞茶,便離開了。

    慈寧宮外麵長長的宮道上,淳嬪小聲道“娘娘,您何須忍穆氏這麽些年,這些年,她瞧著是個安分的,可心頭如何能不恨。若不是如此,她也不會得了太後娘娘的庇護,可見,並不如表現的那般恭順。”

    鄭皇後微微勾勾唇角“這宮裏的女人,若沒了子嗣的傍身,任她再折騰,又能翻出什麽花樣兒來。你也看到了,這些年,皇上一次都沒往她宮裏去過。她雖位及妃位,可她那長春宮,和冷宮無異。本宮又何必討這個麻煩。”

    淳嬪聽著這話,知道方才自己逾越了,忙告罪道“娘娘,是嬪妾多嘴了。”

    鄭皇後看她小心翼翼的樣子,淺笑道“罷了,你是什麽品行,本宮如何能不知。隻是這話,無需再說。”

    這邊,鄭皇後和淳嬪離開沒一會兒,穆氏和惠安公主也退了下去。

    一時間,屋裏瞬間安靜了下來。

    郭太後暗暗歎息一聲“瞧瞧她,如今是愈發拿大了。眼底早就沒哀家這個姨母了。”

    “主子,皇後娘娘這是在害怕呢。穆氏畢竟是皇上的發妻,這些年,礙著宗親和外頭的流言蜚語,她沒把穆氏怎麽樣。可昨個兒東宮走水,她心裏頭,又如何能舒服。”景嬤嬤低聲道。

    “是啊,太子雖如今是東宮儲君,可到底這個嫡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郭太後一邊說著,一邊神色凝重的轉著手中的檀木佛珠。

    這時,有宮女進來回稟,“太後娘娘,聽說梁公公把東宮兩個值夜的太監送到慎刑司去了。”

    “這蠢貨”郭太後猛的把手中的茶杯一陣,臉色難看極了。

    “主子,皇後娘娘也是怕因為昨個兒東宮走水之事,底下的奴才嚼舌根,憑白惹了一些流言蜚語。想來也是無奈之舉。”

    郭太後冷哼一聲“她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麽原不過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兒,這下好了,非要鬧騰成這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