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稱王
字數:4086 加入書籤
安鎮山下葬之後,還有一件事沒有塵埃落定,那就是英王的爵位該由誰承襲。
安鎮山無子,整個王府隻剩下了一個女孩子。若是別的王爺也就罷了,這位王爺生前是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女兒也是戰功赫赫的巾幗英雄。若無人襲爵委實說不過去。所以,朝臣們的一致看法是,在皇族中過繼一個孩子入英王府。
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說起來,先帝之所以能全心全意信任倚重安鎮山,不隻是因為安鎮山是先帝的同胞弟弟,也不是因為他戰功赫赫,更重要的是,安鎮山在有了一個女兒之後再無兒女,尤其是沒有能繼承爵位的兒子,這樣一來,安鎮山對皇位的威脅就小了很多。
但若因為安鎮山的薨逝而撤銷了英王府,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現在,人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解決辦法,就是能為攝政王過繼一個子嗣來繼承英王爵位。
先帝駕崩時雖已半百,兒子卻很少,能安然活過三歲的隻有三位。嫡長子就是當今天子,剛滿十歲;次子是慧王安佑臻,六歲;三子是梁王安步泰,隻有四歲。
要想從父輩的王爺家子嗣中選,更是不可能。去年,先帝的幾位堂兄弟齊王、楚王和蜀王趁著新帝年少而作亂,被安鎮山掃平,其他有眼力的同姓或異姓藩王紛紛主動交出兵權和財權。此事不過一年時間,誰敢迎上去,讓自家孩子承英王的爵位?
朝臣們的目標多指向慧王,說慧王雖年少,母親也隻是個嬪妃,但到底是正牌的皇子,聰明乖巧,做事謹慎,玲瓏郡主不會難為他。
安瑞鵬攥得死緊的手汗津津的,他說:“不如今日朕派人去一趟皇陵,問詢一下郡主的意見。”
琅琊王站了出來,說:“陛下是天子,若陛下決定了,誰還敢說一個不字?想來陛下是舍不得慧王殿下。臣以為,玲瓏郡主雖征戰沙場多年,但對人和善有禮,不會虧待了慧王殿下的。”
“朕想的不是這個!”
“那陛下指的是……哦,梁王的出身更高貴一些,陛下的人選是梁王?”
“不,也不是。”
琅琊王頷首笑道:“隻要陛下決定了,臣等都不會有異議。”
大臣們也說:“全憑陛下決斷。”
什麽全憑決斷,分明是要皇上馬上給出過繼給英王的皇子人選。快一點決定,玲瓏郡主乃至整個英王府手上的兵權就會早一點交出去。這才是這些人的目的。
安瑞鵬半天不發話,他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朝堂上一時亂哄哄的。
站在陛階下的琅琊王臉上都是笑意。
“玲瓏郡主覲見!”太監尖銳的聲音恰在此時想起。宣政殿的所有人因為這個突然的聲音而有一瞬的安靜。
逆光之下,一個修長的身影飄然而來。
安玲瓏今天穿的不是鎧甲戎裝,而是朝服,但這身朝服不是她自己的,而是絳紫色蟒袍,是英王朝服的規製,隻是它更精致瘦削一些。她的頭發樣式簡單,壓鬢的是一枝雪白的玉蘭。臉上沒有上妝,眼圈微紅,嘴唇還是白色的。腰上係著英王隨身的佩劍。
宣政殿的空氣都靜止了。
“臣安玲瓏叩見陛下!”安玲瓏跪倒在玉階下。
安瑞鵬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說:“平……郡主平身。”
安玲瓏站起來說:“臣知道陛下有大事難以決策,特來陳情。”
“郡主請講。”
安玲瓏說:“父王無子,故對爵位一事早有安排。他曾說,英王的爵位不僅意味著血脈的傳承,更意味著要時刻肩負保衛江山的責任。如今慧王和梁王尚幼,不能料理軍務、討伐叛逆,所以,並不適合繼承英王爵。”
“那……叔父有何安排?郡主又有何想法?”
安玲瓏再次跪在地上,拿出英王兵符和皇屬軍金令,高舉於頭頂:“臣既然已經掌管兵符和軍令,自以為能襲英王爵!”
什麽?女子襲爵?千古奇談!朝臣中間立刻爆發出一陣議論。
兵部尚書站出來說:“郡主三思,此舉有傷我儀國威嚴。自古哪有女子稱王的?傳出去豈不是讓他國笑我儀國無人?”
兵部侍郎說:“郡主一介女流,就該養在深閨,將來相夫教子,怎麽能承襲王爵統領兵馬?”
群臣似乎都深以為然。
安玲瓏站起來,環視了一下亂哄哄的朝堂,眼神鎖定在兵部尚書身上,然後走了過去。
朝堂又安靜了下來,兵部尚書後退了兩步。
“我記得,尚書大人已經四年沒有上過戰場了,最近的一次因為巡查換防,一個不慎險些丟了命,若不是我的副手米男反應及時,您就沒有機會在這裏說三道四了。還有侍郎大人,當初烽火繚繞邊境的時候,為什麽你沒有站出來義正言辭地說,本郡主是閨閣女流啊?”
“你……”
安玲瓏一字一句擲地有聲:“我安玲瓏十一歲上戰場,十六歲接受皇屬軍金令,以往的功勞一筆一筆大家應該記得清楚。縱觀朝堂上所有文臣武將,誰能與我齊等?”
“誰說有軍功就能稱王的?”人群中蹦出一句話。
安玲瓏說:“自然不是有軍功就能稱王,但本郡主是前任英王之女、陛下的堂姐,這樣的身份,整個儀國卻找不出第二個。”
“依朕所見,”安瑞鵬說,“郡主說的有理。”
“陛下三思,女子稱王自古沒有先例。”琅琊王周止拱手說。
安瑞鵬坐回龍椅,表情竟然輕鬆了不少,幹淨的臉上都是單純的笑:“剛剛琅琊王舅舅不是說,一切聽憑朕的決斷嗎?”
“這……是。”琅琊王有些後悔剛剛的得意。
安瑞鵬笑意更濃:“那就是了。凡事總有個開始。朕覺得郡主功勳卓著,能擔起英王大任。隻是郡主身上有傷,且要為英王叔守靈,襲爵典禮就定在兩個月之後吧——禮部。”
禮部尚書站了出來:“臣在。”
“一切事務要準備妥當,萬不可委屈了郡主。”
“是。”
安瑞鵬心情大好,隻是因為一眾大臣在場,強忍著沒有表現出來罷了,他囑咐堂姐:“郡主——不,英王,你常年在外征戰,對朝廷事務了解不深,今後要常與各卿家走動。”
“臣遵旨。”
在朝臣們各色的眼神中,安玲瓏走出了宣政殿。
太陽有些曬人了,不過,正好。
當日,郡主以女子之身襲爵的消息就像插了翅膀的鳥兒,很快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如此開天辟地的奇事,其關注度甚至高過了三年一次的殿試,難怪百裏穆站在宮門口長歎:“這輩子就算隻是為了見英王殿下一麵,十年寒窗也是值得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