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彩禮
字數:296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誘鄉 !
“你,你欺負小孩,爹娘,你看丁燕在外麵找了個野男人,竟然這樣欺負我丁燕你長本事了?”丁洋把所有怒火都發泄在丁燕身上。
丁燕低著頭一聲不吭就在那裏盯著,讓柳星辰看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就算不喜歡丁燕這個女兒,但是至少不應該這樣做,丁父丁母的做法讓柳星辰不知所措。
“丁燕,你長能耐了,在哪裏找的野男人就這樣欺負你弟弟?你太讓我失望了。”丁母遺憾的說道。
丁燕連忙抬起頭驚悚的看著自己的母親:“娘我沒有你,聽我解釋他我……”
丁燕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柳星辰到底算他的什麽朋友,還是什麽他不知道,他也不想回答,柳星辰看著一旁懦弱的丁燕他一把搶過話語的主動權。
“你們不要瞎想,我隻是經樣的朋友,隻是替他看不慣出來打抱不平一下,老有天下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柳星辰惡恨恨的瞪著他們三個,丁燕完全不像他們的孩子一樣,仿佛隻是一個傭人一樣任他們使喚。
“嗬嗬,你知道嗎?你現在耽誤的是丁燕的終身大事,我們給他找好了婆家是他自己不願意嫁,反倒過來咬我們一口,這說出去,恐怕對於丁燕也不好吧,我告訴你,我們家的事,你少管。”丁父一直沒有出聲,看到他們很久,直到自己忍不住才說出這句話。
柳星辰想著這件事情應該沒有那麽簡單,村子裏有很多人都在賣女兒已經不足以為稀奇了,但是這件事情他已經經曆過一次了,總是在他麵前,他也不想看著丁燕親手被自己的父母送過去,心蕊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
“丁燕,你想嫁嗎?”
丁燕也一直在猶豫,他想見嫁嗎,不她不想,但是他很想逃離這個家,但是沒有其他辦法,如果想逃離這個家,必須通過嫁人才能走出這個家。
總是他對柳星辰有好感,但是柳星辰沒有提出來,她一個女人家的也不好意思主動去提這些要求,他抬頭看向柳星辰,仿佛在征求他什麽意見一樣。
柳星辰沒有看明白丁彥的意思,他好奇的看著丁燕盯他的眼神,這種眼神和以往不一樣眼神裏多了一絲曖昧的情緒,柳星辰不明白丁燕為什麽要這樣看著自己。
丁燕看柳星辰一直沒有反應,歎了口氣,她認了,就算不認又能怎麽樣?她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他不能違抗她們的意思,再看看自己弟弟,看著自己的眼神,無所謂了,反正村子裏又不隻是她一個人這樣,沒有感情的婚姻,就這樣過一輩子。
“好,我同意。”丁燕仿佛對生活喪失信心一般,低著頭說道。
丁父丁母這才開心地看著丁燕:“早這樣多好呀,省的人家看了這麽多笑話,我告訴你,你這個婆家真的是我精挑細選了好久才特意選定了這一家。”
你眼中的笑了笑,無非是這家給的彩禮多了一些對自己的弟弟有好處,要是按照丁母這個性格肯定不會同意輕而易舉把女兒嫁出去,估計那個人出的錢剛好夠丁母心中的數字,所以父母才這樣幹脆利落的答應。
柳星辰看他們一家人齊樂融融的在那裏自己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雖然丁燕是被迫答應的。
但他也是答應了,有行程就沒有留下的道理了,那既然這樣,以後就不要和丁燕來往了,柳星辰笑了笑,自己的不自量力。
當她準備改邪歸正,做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卻不曾想到遇到了這麽多阻礙,這阻礙對於柳星辰來說,有些猝不及防。
在自己剛剛準備變好的時候,卻發生了這種事情,之前心蕊出事的時候,他也沒有什麽變化,那時候的他隻是想玩玩心蕊罷了。
柳星辰不知道自己怎麽回到了自己的診所,診所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柳星辰卻沒有心情去管那些人,他皺著眉頭,看著那些人。
“你們排起那麽長的隊伍幹什麽??”柳星辰知道原因,但是還是想確認一遍。
“醫生,我們是通過栓子介紹過來的,我們都有長時間的關節炎,我們也沒有想過去看一看,因為那些費用對於我們來說太高了,聽說你們這裏很便宜,所以我們想來試一試。”
他們特意派出了一個代表出來說話。
本來柳星辰的心情不太好,但是聽到他們這樣說,心也軟了一些,他將診所的門打開,讓他們都進去,由於機器隻有一個,所以隻能一個一個來,劉星辰查了一下,有十多個人,意味著他的一天的時間裏全部都給病人看病,其實這也不錯,虛度光陰吧!
有些真心的找不到一丁點的目標本來還有一些目標,但是被今天的事情給弄得一點心情都沒有,自然沒有什麽目標可談,她拍了拍腦子,突然想到他有翠翠,雖然翠翠多方麵不及丁燕和顧念蒽但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加上現在的翠翠家裏又沒有了老人,對於柳星辰來說,減少了不少的負擔,就算在村子裏混,不好也能帶翠翠出去,他們兩個人一起幹個生意夠養活一家子人,這是柳星辰最向往的生活。
柳星辰的心裏雖然還掛念著翠翠,但是也沒有走開,畢竟這一屋子的人都在等著他。
柳星辰想著要更改一下規則,如果這些農民都拿著菜來,那柳星辰就會一分錢得不到,況且電費一個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村子裏又沒有繳電費的地方,還必須跑到縣城裏,對於柳星辰來說,麻煩了不少,按照這樣下去的話,自己家沒有一個人出錢,那麽柳星辰這個月電費都不知道能不能維持自己以後的生活開支。
但是看著這村子裏的人都沒有錢,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作何選擇,經過思想的一番,柳星辰最後決定隻收三塊錢,這三塊錢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