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槿桂番外:雙姝並蒂不相親1

字數:4619   加入書籤

A+A-


    一個遍地紅色的年代,一輛綠色的卡車,載著一群懷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年輕人來到了蘇北的一個山村。

    那是個事事都與政治、政策掛鉤的時代,所以,這個已經命名了幾百年的謝家村在那個時候被改成了進步村。

    年輕人們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耗殆盡,隻剩下每天辛苦的勞作和前途渺茫的怨天尤人。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至少每天去村裏老葉家的那兩個青年就是開開心心的,尤其當他們離開葉家的時候,二人談論著從老人家那裏聽來的知識,津津樂道之中,更有彼此認同和欣賞的心靈相通,當然,他們也隻是低低的私語,生怕被某個耳朵聽了去,否則,那種麻煩不是他們兩個能承擔的,或許還會連累遠在家中的父母。

    既然是謝家村,村子裏基本都是姓謝的,而老葉家無疑就是個例外,沒錯,他們是外姓者,他們不屬於這個村莊,但是,他們在這個村莊裏生活了十年。

    農民們弄不懂教授是個什麽官,或者是個什麽差事,總之是要被農民階級重新教育的,當然,大家非常積極的教育了這兩位據說是說了什麽不合時宜的話而被下放到這個村裏的夫婦。

    兩位老夫婦很虛心的接受,隻是他們的那個娃——一個正值十七八歲的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很不服管,那麽,隻能對這種不能主動接受教育的人進行專政了,可是,當村裏的人將情況匯報給了上級,而上級派來了警察的時候,小夥子跳了崖。

    長江中下遊的山隻能被稱作丘陵,可是對於弱小的人類來說,這樣的高度也足以要了性命。

    當村民們協助警方找到屍體的時候,具他們說,屍首被摔碎了,裝了三個麻袋,而老夫婦也隻是聽村民們說,他們並沒有親眼看到,懸崖邊上是他們與孩子相見最後一眼的地方。

    小夥子的媽哭得暈死過去,但那位姓葉的教授隻是麵無表情的將昏倒的妻子抱在懷中,看不出悲戚,甚至可以說,看不出任何表情。

    在那小夥子死了不到三個月的時候,村裏發生了一場蝗災,漫天的蝗蟲啃噬了所有的莊稼。

    不知是誰,說起了在山崖下收拾屍首時候的情況,說起了在屍體上發現過幾隻蝗蟲,一直趴在那屍體上不走,甚至轟趕都趕不走,最後是被收屍人拍死了。

    於是乎,事情越傳越怪,越傳越離譜,但唯一的好處就是,那對葉姓夫婦的日子不再像開始時那麽難過了。

    不過葉教授對這樣的改變,依舊是無動於衷,直到幾年後,他看到一批批的年輕人被送到了這座村子裏,他發出了一聲歎息。

    但是,那些年輕人聽說了葉教授的舊事,大部分都是不屑的態度,還有幾個激進的想舊事重提的批鬥批鬥,最終是村委會的用農忙之事岔過去了。

    農民自古看天吃飯,縱使有著最先進的思想和理論,但他們始終相信,他們善待這兩位之後,村子沒再發生過蝗災,也沒有旱災、水災等等一切的災難,而且,據說在那三年到處都有村子裏餓死人的時候,他們的村子雖沒有大魚大肉,但無一餓死,特別是聽了葉教授的夫人——據說是研究什麽植物的老師——大家在野地裏種了紅薯和南瓜,解決了村裏缺糧的困境。

    所以,一切精神思想都排在了肚子的後麵,大家一致認定,這兩個人的身上是有某種仙氣兒存在的,隻要他們好好的,大家就好好的。

    村裏人的想法當然不能被那些戰天鬥地的年輕人接受,但破壞偉大的耕種任務,那也是要不得的,當精力過剩的青年被農活磨得隻想回家倒頭就睡,便也就沒人想著做什麽思想糾錯的工作了。

    不過,也有幾個年輕人得知了這兩位的過往,懷著崇拜的心走進了葉教授的家門,而且得到了教授夫婦毫無私心的教誨。

    隻是,隨著越來越讓人疲勞的繁重的體力勞作,來葉教授家的人漸漸減少,最後,能夠始終堅持的就是那兩個年輕人,男的與葉教授同姓,也姓葉,女的姓石,兩個人都是S市人,葉教授夫婦在被下放到村子之前,也是在S市任教。

    小葉和小石在這種並非組織安排的學習中,感情得到了升華,而在那個充滿了絕望的年代,愛情便是唯一可以滋潤並安慰人們因為絕望而幹涸的心靈。

    不論何時何地,結婚的主題永遠都是喜慶的,兩個人共攜連理,一群人插科打諢,笑聲彌漫在小村莊的上空。

    然後是孩子呱呱墜地的哭聲,因為孩子出生的時候正是桂花盛開、處處飄香的季節,於是,孩子的父母將“桂”字做了孩子的名字。

    新的生命總是帶來新的希望,甚至會有些不尋常的奇跡發生,喪子多年的葉教授夫婦似乎是受到了上蒼的眷顧,四十多歲的葉夫人有了身孕,十個月後,葉槿降生在了這個小山村。

    孩子們在慢慢的長大,而當年那些來村裏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年輕。

    回城的思潮在漸漸滋生,然而,回到城裏的機會太少,雖然有些積極樂觀的沒有門路的人在拚命的找門路,可是,最終實現心願的,畢竟不多。

    而這個時候,一個不亞於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傳到了村莊,高考——且沒什麽出身限製的高考——讓這些沒有門路的以及怎麽找也找不到門路的曾經的年輕人燃起了新的希望。

    大家紛紛報名,當然,也是紛紛落榜,知識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補回的,就算是錄取成績再低,也不可能把log都看不懂的人錄取到大學裏,更何況,報名的人數與錄取的人數其比例之低,讓人難以想象,是啊,放眼全國,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豈止千萬。

    不過,還是有人幸運的考上了大學,或者說,不是幸運,而是一直以來沒有中斷的求學態度,那便是小葉和小石。

    葉教授雖然是個曆史學教授,但是輔導他們那些高考涉及的知識是綽綽有餘的,且不說語文、史地等這些內容,就是數學,他掌握的內容也足夠輔導他們的。

    大概是受了老教授的熏陶,小葉和小石選擇了文史專業。

    可問題也在這順利中產生了,小葉和小石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帶著孩子去上學,顯然是不可能的,還好,葉教授夫婦願意幫他們照顧孩子,於是,小葉和小石沒有顧慮的去上大學了。

    而時間一晃便是幾年,葉桂八歲了,而葉槿也七歲了。

    葉桂的父母大學畢業後分別分配到了S市的某檔案館和某博物館,那時,正是天之驕子們為了恢複被動蕩年代的那些無知者破壞的國家而孜孜不倦的用自己全部的熱情兢兢業業工作的激情歲月,即便是在這種並非直接進行物質建設的人文單位,也有不少工作要做,而小葉和小石自然是主動且欣然的加入到國家建設的大軍之中,那麽,就顧不上將葉桂接回S市。

    葉教授夫婦沒能回到曾經的教學崗位,他們與小葉、小石那樣的年輕人不同,他們不可能再通過什麽考試改變自己的境遇,畢竟,他們不是響應號召來到的廣闊天地,他們是……

    即便上麵在糾正錯誤,但是,他們沒能得到原諒,不過,葉老教授已然想開,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終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淘公的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和愜意應是很多人夢寐的追求,而今,他實現了,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教授的夫人更是沒有什麽意見,雖然這裏是她唯一兒子的葬身之地,可也是她唯一女兒的誕生之處,對這裏,她沒有厭煩的感覺,反而覺得這裏是距離兒子靈魂最近的地方,兒子墜崖的地方,也是她每年會去的地方。

    而出生於此的葉槿則是完全沒有任何概念,而且,七歲的她正在為了能和“姐姐”一起去上學感到開心。

    葉教授當然不同於村裏的人的思維,他是堅決支持讓葉桂、葉槿去上學的,可是,葉桂是小葉夫婦的孩子,理應是回S市讀書,然而,這個那個的政策,總之,沒能讓葉桂回到S市,還耽誤了一年的時間。

    村裏是沒有學校的,隻有鎮上的小學,而鎮子距離這個村子大約三十裏。

    當然,鎮子的小學就是為了教育周圍許多村子裏的孩子,所以,學校裏有宿舍,供這些住得偏遠的孩子們住,且沒有任何費用,夥食費也僅僅每個月兩元。

    小小的葉桂和小小的葉槿背著行李與同村的謝家兄弟在謝家大人的陪伴下,走去了三十裏外的學校,畢竟葉教授夫婦的年歲已長,不太適合奔波。

    謝家的兩個兄弟也是在那個小學讀書,大哥謝冬生已經上五年級了,而弟弟謝春生比葉槿大三歲,上小學四年級了。

    葉槿的年齡最小,被葉桂牽著,而葉桂開心的與謝春生聊著天。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