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一十九章 不破東都軍不還

字數:2829   加入書籤

A+A-




    長安,兩儀殿。小說

    李淵看起來顯得很憔悴,頭的黑發已經白了一大半,起一年前,他的眼窩深陷了許多,坐在禦案之後,眉頭深鎖,而身邊的裴寂,也是眼血絲密布,臉的皺紋如同枯樹皮一樣,一道接一道,這一年下來,大唐的這對君臣,都可以說蒼老了不少。

    而站在他們麵前的封倫,卻是神清氣爽,麵色紅潤,他穿著紫色的官袍,氣定神閑地立在殿,看著正在看手奏折的李淵,雙眼神光偶現。

    終於,李淵看完了這道奏折,他拿著奏折,眉頭深鎖:封書以前隋朝的內史省是前代的書省,長官是侍,但隋朝為了避楊忠的諱,改書省為內史省,改侍為納言,武德三年的時候,李淵又把內史省改回了書省,把內史省的最高長官納言改成了書令,而封倫現在的職務是檢校書令,相當宰相,你給朕說句實話,洛陽那裏,還打不打得下去了

    封倫微微一笑:秦王殿下已經把戰況詳細地寫在了奏折之,臣以為,他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陛下可以明察。

    李淵咬了咬牙:他隻是一直再說洛陽必須打,王世充必須要消滅,卻絕口不提各種困難,哼,朕也不是瞎子聾子,自四郎元吉以下,絕大多數的將帥們,都已經失去了勝利的信心和勇氣,厭戰情緒嚴重,哪還肯繼續打下去了

    封倫點了點頭:將軍們隻會從戰場來看一時之得失,但秦王是從整個天下的戰略來判斷的,所以,他才會和眾將的意見相左,象在淺水原,雀鼠穀一樣,最後的事實證明,秦王才是對的。

    裴寂冷冷地說道:封書,事不過三,秦王前兩次雖然成功了,但並不代表這一次他的判斷正確,前幾次他是以少量兵力固守大營,拖到敵軍糧盡後再決戰,一戰成功,可是這回是反過來,我軍數量有絕對優勢,卻是頓兵於堅城之下,長達半年之久,師老兵疲,軍心浮動,將士思歸,反倒是王世充在城,有多少糧草我們都不知道,可以說王世充現在象前兩次的秦王,而我們唐軍,倒是跟秦軍,漢軍一樣,無法打破堅城,你還覺得繼續圍攻是正確的選擇嗎

    封倫的神色從容,淡然道:困難隻是暫時時的,現在我們是和王世充在拚最後一口氣,洛陽城大人多,但是城裏變不出米糧莊稼,我們十幾萬大軍的軍需都困難,他城的幾十萬人更是每天的消耗都是個天數字,撐得越久,對我們越有利。

    李淵勾了勾嘴角:可為什麽三個月前他用麵黃肌瘦的民夫城防守了,現在卻仍然能守住城呢

    封倫搖了搖頭:這是兵法,陛下應該知道,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以弱兵饑卒城,是給我們看的,是要誘我們攻城,好讓他們用守城兵器大量殺傷,洛陽城高池深,甲兵犀利,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攻城的話,我們損失太大,會消耗有生力量,這是王世充希望我們做的。

    李淵點了點頭:所以秦王一開始攻城是希望能引起城的內亂,但是這個計劃沒有實現,是嗎

    封倫點了點頭:城確實是有內亂,前後統計,大約是有十二三次有人想要開門投降,結果都給王世充鎮壓了,這是以前楊玄感攻打洛陽時沒有出現過的事,這說明城真的已經是山窮水盡了,要不然這些習慣騎牆的世家貴族們,絕不會在勝負未分時鋌而走險,主動獻城,他們完全可以等我們打進洛陽再歸順不遲。這也證明,王世充的糧草快完了,連世家公卿的供應都不能保證,隻要我們再堅持一下,一定可以攻下洛陽

    裴寂咬了咬牙:封書,你還記得那困守蒲阪的堯君素嗎,他一個小小的蒲阪城,困守三年,最後城人相食也不肯投降,王世充那裏可有個吃人魔王朱桀啊,精通各種吃人的辦法,算真的沒糧了,他們不會吃人嗎

    封倫搖了搖頭:應該不至於到這個地步,算王世充和朱桀肯吃人,那些個百姓,世家貴族,甚至是王世充的帶兵將領,隻怕也要起來造反了,作為將帥,或者是反賊頭目,偶爾為之尚可,但是王世充可是帝王啊,哪有皇帝帶頭吃自己百姓子民的道理他要真這麽幹,那統治的合法性一點也沒有了啊。

    李淵點了點頭:說的也是。但現在我軍也沒有糧草了,這可怎麽辦從關運糧進原,千裏迢迢,關山險阻,而且我十二衛府兵在外作戰長達一年,今年的莊稼都沒法收,關今年的府庫收入非常少,算傾其所有供應原,也最多維持兩個月的軍糧啊,萬一全給了秦王,這時候有外敵來攻,我們連應戰的軍糧儲備都沒有了

    封倫微微一笑:陛下,關雖然糧食有些困難,但是並州的太子那裏,應該還有五十萬石的軍糧,足夠三個月的大軍食用,隻要太子肯撥出這些糧草,那原的軍隊糧食問題,可迎刃而解

    李淵的眉頭先是舒展了開來,轉而愁雲密布:這,這個大郎和二郎的關係,你不是不知道啊,他肯給這些軍糧嗎若是借故拖延,這可如何是好

    封倫笑道:這不是問題,陛下可以先讓微臣帶個二十萬石的軍糧出關,給秦王的大軍先應急,然後再說關糧食不足,要太子給關提供糧食,太子可以拖延給秦王的軍糧供應,難道還敢拖延給陛下的嗎

    李淵哈哈一笑:好,這個好,不過,一個月的時間,真的可以攻下洛陽嗎

    封倫的嘴角勾了勾:臣以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軍糧的多少,而在於陛下的決心,眾將之所以思歸,是因為陛下沒有下死命令,如果陛下讓臣帶著軍糧返回,那眾將和全軍將士都知道陛下不拿洛陽,誓不班師的絕心,沒有了退路,也一定會奮戰到底了

    李淵的眼神光一閃:按封書說的辦還有,所有前線將士,全都晉爵一級,以示嘉獎,破洛陽之時,除了曆代藏書和典章之外,城府庫的金銀財寶全都拿出來分賜將士,絕不食言

    7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