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遊說荀攸
字數:3594 加入書籤
回到堂中,眾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恭唯道賀,看的出來,自己的兩位便宜哥哥是真心為自己高興的,劉璋甚至覺得就算是他們自己升官,他們可能也不會這樣的高興。
劉範又叮囑,從現在開始就是朝廷官員了,不能像以前那樣隻顧著留戀花街柳巷,到任後要好好和同僚相處,不要仗著宗室的身份處處勝氣臨人的樣子,要勤勉自省……
雖然有些嘮叨,但劉璋心裏卻熱呼呼的,認真的點頭表示自己會注意的。而後自然是吩咐廚房準備酒菜,五個人把酒言歡,開懷暢飲。
要不是劉璋不停的提醒自己晚上還要去見荀攸,恐怕這頓酒又得喝到日薄西山。
睡了一覺的劉璋,酒意已經去的差不多了,看看天色,他叫上了徐晃、滿寵,乘坐馬車往荀攸府上趕去。
一頓飯的功夫,三人再次來到荀攸府前。
早上那門房一直擔心自己會不會得罪了劉璋,心中十分的忐忑,因而一整天都留意著府外的動靜,希望劉璋再來時好好表現一下。這不,看到早上那輛馬車又趕了過來,連忙奔上前來,揭開簾子,道:“劉公子您來啦,快裏麵請!”
“多謝這位小哥!”劉璋道了一聲謝,道:“請問小哥,荀侍郎可在府中?”
“回公子的話,我家老爺在府中,小的已經告訴老爺您會前來拜訪,老爺說了,您來後不用通稟,讓小的直接領您進去便是!”門房彎著腰道。
“那就麻煩了!”
“不麻煩,不麻煩,劉公子請,兩位公子請!”
荀攸的府宅並不大,但布置的十分別致,一籠矮竹,幾枝花期已過的臘梅、幾片翠綠的荷葉靜靜躺在池中……
門房引著三人來到荀攸的書房外,輕輕敲了敲門,道:“老爺,益州牧四公子前來拜訪!”
“請進!”屋內一個中正平和的聲音道。
“三位請!”門房小心的推開了門,引三人入內。
劉璋三人除去鞋襪走入房內。隻見一個頭戴方巾,身著藍色深衣、一臉書倦氣的男子正在將手中竹簡卷起,不用說,這位自然是劉璋此行的正主荀攸了。荀攸細心的將竹簡放好,這才起身迎上前來雙手藏於袖中,雙掌相貼,左掌在前右掌在後深深一躬,道:“未知劉都尉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三人倒沒有意外荀攸竟然知道劉璋已經被封奉車都尉,荀攸身為黃門侍郎本就負責協調尚書台與皇帝處理政務,自然不會不知道劉璋被賜官一事。要提一下的是,荀攸的黃門侍郎和黃門郎是兩個有著本質不同的部門。《後漢書-百官誌三》中明確記載:黃門侍郎,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由此可見,黃門侍郎是官職,由士人擔任,因為可以接觸到皇上和許多機密之事,故而十分重要,一般都是皇上十分信任之人擔任。而早上給劉璋傳旨的小黃門,也有叫做黃門令、黃門署長等稱呼,此類人皆為後宮宦者,日夜隨侍皇上左右,而不似黃門侍郎那般“每日暮向青瑣拜”。
劉璋三人回禮後,道:“荀侍郎言重了,在下不請自來,還望侍郎大人勿嫌在下唐突!在下年少無知,蒙祖蔭而得功名,實在愧煞。”
荀攸見劉璋不似別的宗室貴胄子孫那般一個個眼主於頂、目中無人,反倒十分的謙遜,頓生好感,同時他也在好奇,傍晚剛剛回府,下人便說起早上之事,還說對方晚上還會再來拜望,可是他和劉璋並不相識,和其父也並無多少交情,饒是自他向來足智多謀,卻也想不出他突然前來拜訪所欲為何。
“劉都尉何必自謙,聖上雖然年幼,卻已現聖主之姿,能入聖上之眼,足見劉都尉必有過人之處!未知這兩位是?”
劉璋忙歉然道:“恕在下無禮,忘了給荀侍郎介紹了,這位乃河東楊縣徐晃徐公明,曾是我大漢強軍一員,智勇雙全,有亞夫之風!這位是山陽昌邑人滿寵滿伯寧,立誌剛毅,有勇有謀,皆在下至友。”
徐晃滿寵再施一禮,道:“我等久慕荀侍郎之名,聞公子前來拜訪,厚顏相隨,叨擾之處,還請荀侍郎海涵!”
三人彼此深視了一眼,荀攸發覺兩人一個幹煉毫爽,一個沉著穩重,雖名聲不顯,卻也絕非等閑之輩。徐晃、滿寵則認為盛名之下無虛士,穎川士子甲於天下,荀氏更為疑川士子佼佼者,今日一見,果然名副其實。
客氣了幾句,四人分賓主落座。
劉璋道:“早就聽聞荀侍郎之名,一直想前來聆聽教悔,隻因在下才疏學淺,唯恐辱了侍郎之名,時至今日方鼓足勇氣登門拜訪,還望侍郞勿怪在下唐突。”
荀攸拱手道:“劉都尉言重了,都尉大人身為大漢宗室,今又蒙聖上賜封為奉車都尉,官職在攸之上,按我大漢理法,攸應該呼公子一聲大人,並親自登門拜訪才是!今日公子不以攸官微屋簡,紆尊降貴、親臨寒舍,實令攸惶恐不已!”
劉璋笑了笑,道:“在下此次登門,乃有事相求,如果我等再如此客氣,恐虛耗寶貴光陰,荀侍郎,在下直言可好?”
“便如劉都尉所言,但侍郎、都尉之稱呼太過見外,不如我等以表字相稱如何?”
劉璋道:“故所願爾,不敢請爾!”
四人互稱表字後,劉璋直接了當的道:“公達兄久在中樞,不知如何看待當下時局?”
“這……”荀攸有些猶豫。
劉璋很明白荀攸的心情,他對眼下即將發生的混亂必定清晰的認識,但是大家初次相見,還談不上信任,如果放膽直言,恐為自己帶來災禍,便道:“既然公達兄不便直言,便由弟拋磚引玉了,一點愚見,請公達兄指正。弟認為,大將軍違旨不尊,立皇子辯為帝,實為大漢埋下動亂之根!”
“季玉慎言!”荀攸見劉璋直斥大將軍之非,忙道。說起來,他也有同樣的判斷,但穎川荀氏曆代皆忠於漢室,而大將軍既無代漢之心,那麽是皇子協繼承大統,還是皇子辯位登九五,皆是靈帝血脈,大漢依然掌握在劉氏子孫之手,故而他才沒有激勵反對。這也是為何曆史上何進當權時,他可以和其虛以萎蛇,輔佐幼帝,而董卓廢帝後,他便聯係議郎鄭泰等謀劃刺殺董卓的原因,他清楚知道董卓廢辯立協,主要是為了試探百官反應,待他站穩腳跟之後,定會代漢自立。
“無妨,公明、伯言皆在下生死至交,公達兄乃是至誠君子,斷不會背後議人。此前有先帝為十常侍撐腰,十常侍處處與大將軍作對,雙方可謂仇深似海,如今大將軍又背先帝遺命私立皇子辯,從而使得雙方關係更加惡劣,隻因十常侍失去了先帝這座大靠山,西園軍又投靠了何進,十常侍無以為持,故不得不偃旗息鼓。但是雙方的仇怨並沒有化解,大將軍很清楚此點,他不會留下這個隱患時刻威脅自己,十常侍為了活命,更無所不用其極,在下相信,雙方之爭已經到了一觸既發之勢,隻差一個火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