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漢萬稅

字數:3231   加入書籤

A+A-




    劉璋道:“大哥,二哥,小弟的意思是暫時離開。有一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隻有先將拳頭收起來,再打出去才能更有力量、更具殺傷力!現在大哥、二哥,甚至是我都在朝中任職,雖然看起來顯赫一時,可是卻連一兵一卒都無法調動,如果京城真的有變,我們除了坐視,還能做什麽?相反,我們返回益州後情況完全就不一樣了,我們可以兵出秦嶺,虎視關中平原,如此一來,必將極大的震懾住那些居心叵測之輩凡事三思而行!”

    劉範道:“如果有人真要行叛逆之事,我等願拚盡最後一口氣,悍衛我大漢尊嚴,讓他們看看我劉氏男兒的錚錚鐵骨!”

    劉璋道:“大哥對漢室舍身忘死,弟十分欽佩,可是弟以為,大哥、二哥此般想法,並非真的為大漢著想!大哥二哥試想,我們兄弟留在京城,如果有變,除了白白犧牲外,又能做什麽?如果劉氏子孫都抱此般想法,那叛逆之人無不拍手稱快,因為他們會很高興可以將劉氏子孫一網打盡,一旦劉氏子孫被殺光了,沒有人來興複大漢,他們便可高枕無憂了!所以,弟以為,留在京城乃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如果劉氏子孫部身死,漢室香火斷絕,這便是忠嗎?非也!真真的為大漢著想,便應該竭盡全力,荀全性命,隻要劉氏子孫還有一人在外,叛逆之人便不得安生,而隻要還有一個劉氏子孫活著,漢室即便覆滅,也有複興的希望。王莽篡漢之時,光武帝不是也忍一時屈辱,方有我漢室再興嗎?如果光武帝抱著大哥、二哥的想法,恐怕漢室國祚早已斷絕!”

    “可是……”劉範、劉涎終於有些鬆動了,但還有些猶豫,似乎還是下不定決心。

    劉璋趕緊趁熱打鐵,道:“剛剛弟所言,隻是道出二位哥哥此舉不忠之處,現在,弟再鬥膽直呈不孝之處!二位哥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願意離開京城,一旦京城有變,我等身陷囫圇,父親應該怎麽辦?如果父親起兵勤王,叛賊必以我等性命相脅,父親愛惜我等性命,必然不願意和叛賊魚死網破。如果父親擔憂我等遇害而不願發兵,那便會被全天下人唾棄、罵為不忠之人。如果因為我們而讓父親受盡天下人謾罵,此不孝也!故而,如果二位哥哥執意留下,弟也不敢違逆,隻好與二位哥哥共同進退,但是,這樣一來,這不忠不孝之名就洗不之盡了!”

    劉範、劉涎不由得苦笑,他們並不怕死,可是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幼弟也陷入險地,他們更不願意讓自己的父親受苦天下人嘲笑。劉範吸了口氣,道:“好吧,我聽你的盡快離開京城,二弟你呢?”

    劉涎道:“四弟都說了,不離開就是不忠不孝,我也不願意做這不忠不孝之人,否則,老四這嘴皮子指不定一會兒連不仁不義都罵出來了!”

    劉璋見終於說動兩個哥哥,又聽了二哥的話,不禁臉色微窘:“小弟年幼無知,放肆之處,大哥、二哥莫怪!”

    劉範道:“你也是為我們好,而且說的很有道理,我和二哥怎麽會怪你?那你看什麽時候離開,我們好將差使交接一下。”

    劉璋忙道:“大哥,二哥,小弟的意思是,我們秘密離開,如今京城已經是山雨欲來,還是不要節外生支的好!”

    劉範、劉涎既然已經決定離開,這些小節倒也不再計較,點了點頭同意了。

    三天後,劉璋尋到荀攸,一行人扮作打獵模樣,跨駿馬、背長弓、牽獵鷹,在二十幾個護衛的為簇擁下,往城門而去。

    城門司馬見是一群遊手好閑的公子哥兒,不敢多問,京城這個地方絕對是臥虎藏龍,隨便拉出一個來,都不是他一個小小的城門司馬招惹的起的,萬一若上身世尊貴、囂張跋扈之人,那可真是飛來橫禍了,多一事還是不如少一事的好。

    一群人正大光明的離開了洛陽。

    一路上,眾人打馬疾行,午間時分,到了有洛陽門戶之稱的汜水關。

    傳說當年周穆王曾在此牢虎,故而又名虎牢關(羅大師筆下虎牢關與汜水關並非同一關隘)。這汜水關東接嵩山,北瀕黃河,以嵩山為首、黃河為尾、虎牢為腰,如同一道天塹橫亙與洛陽與中原之間,真可謂固若金湯,洛陽門戶之名實至名歸!

    劉璋抬頭遠眺,隻覺嵩山氣勢磅礴,關城雄偉堅固,山風吹過,關城上一根五丈多長的旗杆上九尺方圓的漢字旗迎風飛舞獵獵有聲。

    立於關前,看著那飄動的漢字大旗,一股豪情由然而生,劉璋向著那漢字旗暗暗發誓,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振興漢室,早日還百姓安穩富足的生活,他絕不答應有自己來到這個世上,仍然發生五胡亂華之事!

    汜水關地處東西要衝之地,人來如梭,三道關門旁各有隻一案,上麵放著一隻竹筐,不論農商,想上出關,每人必須交納十文錢,如有馬車、騾車,更要加收二十文,想“逃稅”,關門口那幾十名士兵可不是擺設,但凡敢於“抗法”者,先打再罰,沒錢?找死活該!

    荀攸歎了一口氣:“苛稅如此繁重,百姓安得……唉,黃巾亂民亦是逼不得已啊!”

    徐晃道:“公達先生久在京城,或許不知道,這人頭稅天下皆然,當初我在家鄉之時,聽鄉鄰一位貨郎曾言,有一次他拉了一騾布匹往鄴城出售,來回不到六百裏地,層層人頭稅竟然先後交納了數十次,回到家鄉一番清點,一車布竟然隻得了五貫多錢,半文錢沒賺到,還搭進去兩貫多!”

    滿寵道:“以前還好些,可是黃巾之亂始發後,各地太守皆以保境安民為名,大肆征收各種賦稅,名目繁多竟達三十餘種,名為購買武器、整備軍隊,實際上全都進了官員自己腰包!”

    “我大漢官員墮落至斯,天下安得不亂?”荀攸歎道。

    劉範也罵道:“正是有這些柱蟲敲骨吸髓,才令大漢陷入風雨之中,想要複興大漢,必須取締這些苛捐雜稅,必須改革吏製,否則大漢朝的血肉早晚會被他們吞食的連渣都不剩!”

    劉璋忽然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則關於民國時期的對聯,不禁念道:“大漢萬歲,天下太平!”

    眾人皆好奇的看著劉璋,就算他是漢室子孫,也不用這樣違心的為大漢朝歌功頌德吧!

    劉璋笑了笑,道:“這個稅並非年‘歲’之歲,乃‘稅’賦之稅,平亦非‘平’安之平,還是‘貧’窮之貧!”

    荀攸道:“公子一語中的,正是大漢萬‘稅’,天下太‘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