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先鋒大將
字數:2677 加入書籤
一行五人揮手告別了許家村,前往穎水。原本劉璋是打算雇艘船一路西去,拜會幾個重要的人物,可是在渡口等了半日,所有船夫聽說要往上遊去,一個個都如避蛇蠍般的拒絕了,劉璋提出支付雙倍船資,仍無人敢讓他們上船。沒辦法,劉璋隻得改走陸路,好在他們都有坐騎代步,速度倒也不慢,當晚夜宿苦縣。
翌日,一行人前往苦縣碼頭尋覓舟船,結果與在譙縣遭遇一樣,無論給多少錢,船家隻是搖頭不去。當劉璋等人一番相詢,這才知道,原來在穎水上遊武平一帶有一夥賊人霸著水陸要隘,打家劫舍、奸淫虜掠無所不為,如今整個豫州境內是聞之色變。再一打聽,劉璋笑了,敢情這夥賊人不是別人,竟然是劉辟、周倉、廖化、裴元紹、龔都等人。這劉辟、裴元紹、龔都倒還罷了,可是那周倉、廖化,劉璋卻是十分喜愛的。後世關羽廟他看過不少,無論哪座廟中,侍立在關羽旁邊除了關平便是這個名叫周倉的。周倉投效關羽後,為其捧刀執旗、出身入死,而關羽兵敗被殺後,周倉慨然同死,可謂忠義無雙。至於廖化,有一句流傳千古的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劉璋並不認為這是一句在貶低廖化,首先,領兵之人都有一些戰場迷信,這其中又以開門紅、旗開得勝、首功為著重之一,直到現代戰爭這個觀念依然沒有改變,後世的解放軍精銳都有句口號: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這句話就說明兩個問題,一,先鋒競爭激烈,二,非精銳不能勝任先鋒。沒有一支軍隊希望在做戰之初便讓對方當頭一棒,那對己軍的士氣是個很大的打擊,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一場戰爭的勝敗。既然看重首戰,那麽先鋒之人的選擇便極其重要了。這個先鋒之人得要勇敢、頑強、不怕犧牲、富有智謀(陳壽在《三國誌》一書中便稱其:以果烈稱),有這樣氣質的先鋒將才能帶給己方首戰之勝。因為是先鋒軍,如果遇到道路不通,還得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因此這個先鋒將還得要沉著、冷靜,不能因為時時做這些鎖事而變得急切、煩燥、易怒;先鋒將的事情還沒有完,由於是第一支抵達戰場的部隊,先鋒還要為後軍偵察戰場環境,因此這個先鋒將還得小心謹慎……
現在來細數一下,先鋒將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勇敢、頑強、不怕犧牲、富有智謀、沉著、冷靜、小心謹慎……一個將領具備了這些條件,難道還不能稱之為名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本身就說明在蜀國,他的能力是受到統率的認可的,蜀國沒有幾個將領的本領比他更大,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先鋒將之職,舉一國之力竟如此,他難道隻是一個不入流的人?而且廖化不隻是做一次先鋒,他幾乎是做了一輩子的先鋒,這對他而言便是極大的褒獎。俗話說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何況先鋒將這樣一個高危職業?但是廖化做了幾乎一輩子的先鋒,遇到的險情之多、之危自不必多說,可是無論情況多麽惡劣,他總能殺出重圍,應該說他的武勇也是很高的。要知道關羽、呂布這些萬人敵不也沒逃過被縛殺的命運嗎?而且廖化是個很高壽的將軍,直到蜀國亡國後方才病逝,真正的壽終正寢。
劉璋曾熟讀過《三國誌》,可是他這會兒卻忘了,曆史上的廖化可不是個普通人,先後出任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郡守等職,垂暮之前更被封為右車騎將軍,遙領並州刺吏,爵中鄉侯,而後世中比他名氣大上百倍、千倍的關羽生前不過一亭侯(注:漢壽亭侯念作漢壽-亭侯,並非漢-壽亭侯,意為食漢壽這個亭租稅的)。
無論怎樣,這樣兩個將領既然被遇劉璋遇到了,如果不能收在麾下,他是不會樂意的。於是他當既決定渡河、直奔武平!讓船家去上遊他們是不敢的,但是渡河倒是沒有問題。穎水並不寬,很快一行人便踏上了南岸土地,並於當日傍晚到了距武平不足十裏的一處村子。村子規模很大,依稀可見昔日的繁華,如今卻仿若一座死城,房舍破損失修、垃圾遍地,本應是炊煙四起、飯菜飄香之際,諾大的村子卻隻有寥寥數股青煙有起無力的吞吐,輕風撫過,便散入霧氣之中,不見了蹤影。
幾人一路前行,希望可以找戶人家寄宿一日,打聽打聽情況再定行址,一路行來竟然發現,那數股青煙竟然有大半並非炊煙,而是饑寒的村民升火取暖所致。
看著一個個雙眼塌陷、肢如枯柴的百姓,不用劉璋吩咐,徐晃、滿寵便將身上所帶幹糧分於眾人。
好不容易,一行人終於找到了一戶房舍還算完好的人家,叫開門,主人倒也好客,忙邀入內。一問方知,原來此乃村長之家,村長介紹說,因為本村地處穎水邊上,客商時常在此歇腳,往年頗有幾分繁華景象。然而黃巾一亂,村中財物、穀糧被劫掠一空、百姓也頗多死傷,幸好黃巾亂民搶掠一番後知道無油水可撈後便離開了,村民們有手有腳,勤勞一些,生活下去也不是難事。然而禍不單行,黃巾剛走,武平人何儀、何曼、黃邵便聚集了一群流氓、無賴,自稱黃巾軍,四處作奸犯科。黃巾之亂平定後,有一夥潰軍前來投靠,實力大增的土匪更是變本加厲。由於本村距其山寨最近,因而最受其“光顧”,村中糧食、財物、姿色稍好的女子都被劫去,許多村民眼見活不下去了,大多領著尚未被迫害至死的家人逃離了家園,現在留在村中的都是留戀故土、無親可投之人,這些留下來的人其實也都明白自己的結局——死!村長家受害稍輕,並非是其通匪,而是那些土匪出來做案,往往還需要一個歇腳的地方,他們也需要村長為其“維持”秩序……
知道這些情況後,劉璋等人情緒很沉重,他們知道大漢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可是從來沒有想到過,他們已經艱難到了這樣的情況!為了武平境內無數這樣的村子,這夥土匪必須被消滅!可是憑著他們幾個人怎麽可能挑破一個在當地根深蒂固、嘍羅匪兵達數千之眾的龐大勢力?
劉璋更是鬱悶,他以為周倉、廖化都是忠義之士,可是如今他們的行徑……
草草的吃過了村長準備的一碗可作鏡子用的粥糜,幾人擠在一間屋中休息了,並非村長不好客,不願為他們多安排兩間客房,實在是家中隻有這唯一一間尚能避風的空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