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益州名將

字數:3127   加入書籤

A+A-




    劉璋看向典韋,臉笑的跟朵花似的,沒想到啊沒想到,典韋這大老粗竟然為自己發掘出了張任這位益州第一名將!如果要將劉璋喜歡的武將分出三六九等的話,這張任絕對是最喜歡的武將之一,而在他與張任齊名的不是呂布那三姓家奴,也不是後世被吹噓成武聖人的關羽,而是呂布手下陷陣營將軍高順!

    張任,益州從事,以忠勇果毅著稱,劉備圖謀蜀地之時,張任奉命抗擊,兵敗寧死不降,慷然求死,高順與他的結局類似,同樣長笑赴義!這樣的忠義之士自然深受劉璋敬重和喜愛,劉璋進入益州就曾暗中打聽過他,希望早早將他招入麾下,可惜此時張任名聲未顯,而他又沒有顯赫的出身,因而一直沒能打探到他的消息,劉璋一度曾經放棄,反正他的才能出眾,總有一天會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到時就能與他相見了。

    典韋被看的不好意思了,道:“公子,我可沒騙你,昨天我和他試過身手,打了個旗鼓相當!”

    劉璋收了笑意,道:“我自然明白你不會騙你,我這是開心!擎衛,你為我益州發掘出大將一名,獎你美酒十壇!”

    典韋皺著眉頭道:“公子,你可別引誘我,出發時你可是下了禁酒令的,我的酒蟲要是被引出來了,違反了將令你可別斬我!”

    劉璋笑道:“為了獎勵你的大功,今晚這禁酒令對你無效,一會兒你去找公達……”

    典韋立即喜笑顏開:“好呢,謝公子賞!這次非得饞死仲康那家夥不可……哈哈……”

    劉璋忙道:“你可別當著他的麵喝,偷偷的喝,炫耀的不要,知道嗎?要是被他知道了……”

    這會兒許褚在外麵甕聲甕氣的道:“公子,什麽事情還得瞞住咱啊!”

    劉璋笑罵一聲,讓他進來。

    許褚施了一禮,看到旁邊的張任,立即明白了,道:“好你個擎衛啊,我說怎麽找不到他,原來是被你偷偷帶來拜見公子了!哼,不管公子賞你什麽,得分我一半!”

    劉璋很快明白了來龍去脈,原來昨天典韋、許褚訓練劉璋的五百親衛,言語中對益州兵不甚尊敬,原本這麽簡單的激將之法張任是不會看不清的,可是為了益州兵的榮譽,明知是計他還是大聲反駁,典、許二人正要拿人開刀立威,他就一頭撞了上來,典韋當既便要教訓他一番,可是沒想到這個小小的親衛武藝居然十分高強,硬是抗住了典韋五十餘招。二人知道劉璋求賢若渴,便決定舉薦他。結果率先舉薦的典韋得了十壇美酒,許褚自然不樂意了,劉璋心中高興,便也賞了他十壇美酒。

    處理完典韋、許褚的爭端,劉璋這才對張任道:“張任,我可是久聞你大名,諸般打聽,隻可惜甚至緣慳一麵,不甚噓唏!沒想到竟然會在此處與你意外相見,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張任聽了劉璋的話,心中也是歡喜,他參軍為的就是出人頭地,如今劉璋言語中對他極其看重,他焉能不喜!可是心中卻也有疑問未解,拜道:“小人參軍未久,未有功勳,大人怎會聽過小人賤名?”

    劉璋當然不能說自己是從三國誌和三國演義中看到他的名字的,道:“我聽聞槍神童淵有三大弟子,大弟子姓張名繡、三弟子姓趙名雲,這二弟子就是你張任,對嗎?”

    張任心中更是高興,劉璋既然知道自己的師承,那說明他確實有關注自己,此前的話也並非冠冕堂皇的套話,拜道:“回大人,小人確實師承童師,隻是小人資質魯鈍,所學者不過恩師皮毛而已!”

    “張任你謙虛了,槍神童老爺子收徒何其嚴苛,能拜入其門下,必定是人中龍鳳之輩!而且童老爺子能夠讓你出師,不也說明了你已經淨得其真傳了嗎?”

    張任又謙遜了幾句。

    劉璋忽然想起史料張任隻有姓與名,而無字,便道:“張任,你表字為何?”

    張任道:“回大人,小人出身寒微,不曾取字!”

    劉璋道:“如此,我為你取一字可好?”似乎從典韋開始,劉璋就有了給你取字的興趣(前世的他小時候被同學取了很多的綽號,什麽呆瓜、木魚、石頭、啞吧……那時的他性格內向,默默忍受不去分辯,或許那時他的心裏就有了陰影,這會兒沉睡的小惡魔醒來了)。

    張任連忙拜道:“請公子賜字!”

    劉璋思索了片刻,道:“任,信於友道也……子言……就叫子言如何?”

    張任曲膝而跪,道:“小人謝大人賜字之恩!”說罷磕了三個頭。

    劉璋扶起,道:“子言,我觀你非池中之物,留在我身邊做一親隨,難免曲沒了人才!這樣吧,公明的騎兵營尚缺一副手,你去相助公明如何?”

    張任忙道:“聽憑大人差遣!”

    劉璋回到案頭,取過一方布帛寫下將令,待墨跡幹後遞與張任,道:“騎兵營統率不多,你暫時做個屯長,幫助公明!”

    張任雙手接過,道:“多謝大人提攜之恩,小人必為大人身先士卒,死而後矣!”

    劉璋點了點頭,道:“好好幹,待立下功勞,我必有升賞!”

    “小人必定全力以赴!”

    劉璋讓典韋安排小船送張任到徐晃船上,自己躺在船倉中偷偷直樂,張任已經收歸麾下,現在就剩高順了,想收服他恐怕難度不小。那家夥絕對是個一根筋,連呂布自己兵敗後都向曹操乞降,他卻一心求死。按說他既然對呂布失望了,又有曹操誠摯勸降,他應該順勢降了才是,可是他偏偏一心求死!唉,頭痛啊,應該怎麽做才能勸降他呢?

    船隊順流而下,劉璋每日研讀《孫子兵法》、《司馬法》、《吳子》等兵書,每有不懂便虛心請教荀攸等人,進境極快。他時常與荀攸等人以銅錢作士卒推演戰法,偶出奇兵竟能令荀攸等人感到束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