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起兵借糧
字數:3053 加入書籤
劉璋忙道:“文台公,且聽小子一言,吾以為,文台公此舉欠妥啊!那王睿乃先帝欽命的荊州刺史,與文台公亦有統屬關係,文公如若冒然舉兵攻城,傳揚出去,那些愚民村夫恐以為文台公乃不忠之人,如此豈非壞了公一生英名?”
孫堅是個武夫,人敬他一尺,他還人一丈,王睿如此待他,在他看來隻有用實力說話,攻下此城,將他的侮辱一點點的加倍、十倍、百倍的還給對方方顯英雄本色,因而根本沒有想太多。此刻聽了劉璋的話,雖然覺得有些道理,可是想想自己無端遭受的侮辱,又極不心甘。
劉璋道:“文台公,不如這樣,待在下為文台公與王荊史說和說和,如若王刺史聽了在下的話,則皆大歡喜,如若不聽,再從長計議不遲!”
孫堅心想你是大漢宗室,又是益州牧的兒子,或許姓王的會給你點麵子也說不定。便道:“既然這樣,便勞季玉一試!”
“不敢!”劉璋向眾人團團施了一禮與孫堅等人步行向城池走來。
守軍很快便發現了這區區十來人的小隊伍,可是他們的表現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隻見城牆上守軍人頭聳動,嘈亂不堪,刀槍箭弩齊上陣,似乎來的不是十餘人,而是十餘萬人,個個如臨大敵一般,他們或許以為這十餘人個個都是飛天遁地的活神仙吧!
為了不刺激這些精神極度緊張的守軍從而引起誤擊,眾人在百丈外便停了下來。
隻見劉璋從眾道:“煩請城牆上的兄弟通稟王刺史一聲,在下劉璋,乃益州牧四子、大漢奉車都尉,有要事需與王刺史當麵詳談,請刺史大人上城樓一會!”
在士兵心中,宗室的身份可是很尊貴的,聽了他的話,一名小校道:“都尉大人請稍侯,小人這便去通知我家大人!”
“麻煩小哥了!”劉璋笑著致謝。
王睿剛剛在城牆上十分的大義凜然,可是回到刺史府他的臉色頓時變得蒼白起來,他其實並不想得罪孫堅這個常勝將軍,可是他的慕僚告訴他,孫堅和武陵太守曹寅合謀,準備刺殺自己這個上官,一旦讓孫堅大軍入城,便是自己身死之時。因而他堅決不同意孫堅入城,甚至不同意送糧到城外接濟孫堅,他擔心孫堅會乘著城門打開的時候下令殺進城來。他原以為孫堅見圖謀難成,自己又是孫堅的上司,他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攻打自己。可是剛才在城牆上,他看著孫堅滿含憤怒和殺意的眼神,他知道自己錯了,孫堅就是個愣頭青,不可以常理視之,此次自己把孫堅給得罪死了,一旦自己落到孫堅的手裏絕難逃一死。他清楚知道孫堅已經做出了攻打自己的決定,別看襄陽城城高牆厚,守軍更是一倍於敵,可是他更加清楚襄陽城的少爺兵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孫堅手下那百戰餘生的精銳之敵……
就在王睿擔驚受怕之時,一個小兵突然衝進了房間,他一肚子的火氣正找不到地方喧瀉,便要拿小兵撒,卻聽小兵說什麽益州牧四子、奉車都尉劉璋在城外示見,小兵或許不知道劉璋的出身,可是身為一州刺史的他不會不知道,他暗暗一喜,或許這是一個機會,有劉璋從中調和,也許不用兵戎相見?他顧不得罵小兵,立即叫來一群親兵護著自己往城牆而去。
不多時,一身官服的王睿出現在城樓上,隻見他深施一禮,道:“不知哪位是劉都尉大人?在下王睿有禮了!”
劉璋還了一禮,道:“在下便是,大人貴為一州刺史,職位遠在在下之上,在下萬不敢受大人之禮!”
王睿道:“劉都尉乃我大漢皇親,尊崇無比,自然當得!不知劉都尉大人召老夫前來,有何見教?”
劉璋道:“在下響應檄文率益州大軍入京勤王,途經貴境,發覺襄陽城上下一片殺氣騰騰,心中疑惑,故而輕車入孫太守大營之中解惑,這才得知事情始末!小子無德,卻不忍我大漢同袍相殘,鬥膽想為王刺史與孫太守說和說和!”
王睿道:“劉都尉,在下食漢祿、守漢土、忠漢事,一心為公,所作所為有何錯繆之錯?請大人指正!”
孫堅喝道:“王大人,你既為漢臣,為何坐視聖駕蒙塵?為何不尊從詔命起兵討賊?下官雖然兵微將寡,卻毅然起兵討賊,隻因長沙地貧人稀,水災瘟疫頻繁,府庫難盈,這才想與大人借得些許糧草,以資討賊,為何大人確是不允?莫非大人和那董逆乃是同謀?”
劉璋見兩人立馬要僵住,忙道:“王大人,孫大人,請稍安勿燥,大家又同殿為臣,低頭不見抬頭見,有什麽問題大家一起商量商量不就解決了嗎?何必弄的跟仇敵一般?”
王睿率先發難道:“劉都尉,我身為荊州刺史,為大漢牧守一方,孫文台不過我治下一郡守,這天底下隻有郡守向刺史府交納賦稅的規矩,可有郡守向刺史討要糧草的先例?不瞞劉都尉,我襄陽城中糧草豐足,可那全是我荊州百姓交給朝廷的賦稅,每一粒的使用都必需有朝廷的旨意,沒有朝廷的旨意,別人休想從我手中取中一粒糧!”
劉璋道:“王大人忠於職守,在下萬分佩服,可是眼下皇上受董逆欺淩,身不由己,這才詔命天下士討伐逆賊。孫大人欣然從詔,如果因糧草難以為繼半途而廢,大人豈不是成了我大漢之罪人?以在下之意,事急從權,王大人不如拔下一些糧草經資助孫大人,此亦是大人一功啊!”
王睿道:“劉都尉,我亦收到了討董的詔命,可是我以為此事需從長計議才是,如今皇上處於董逆股掌之中,如果我輩冒然起兵,董逆惡身膽邊生,加害皇上,我輩才是大漢罪人!”
孫堅道:“哼,你諸多借口,無非便是不想出兵,我倒要問問,你倒底是漢臣還是董臣?你心中還有我大漢朝嗎?”
劉璋忙道:“文台公,王大人所慮亦有道理,皇上的安危確實是重中之重!可是王大人,難道我們便要因此而束手就縛,眼見董卓欺淩聖上,倒行逆施,為禍天下?”
王睿道:“在下並無此意,但此事事關重大,必須思一良策方行,如若輕易出兵,豈非陷皇上於危難之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