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明爭暗鬥
字數:2811 加入書籤
“原來玄德公亦為我大漢宗室……”劉璋裝作不知,實際上他對劉備皇親的身份一直是存疑的,可是這會兒又不好表現出來,隻得用自己不曾聽說為由,小小的反擊一下。隨即,兩人述了族譜,兩人竟然還是同宗兄弟(八杆子打回來的,應該出五服了吧),既以兄弟相稱,劉備年長十餘歲,自然為兄!
說了些眼下時局之事,劉璋道:“兄與雲長、翼德皆不世之猛將,手是兵器與是絕世神兵,將來大漢中興必少不了三位。然三位一身衣甲與座騎卻是不符。雖錐在囊中其鋒自現,但世人多短視,諸兄雖不在意,卻不免受人輕賤。弟有一座騎,乃羌地所產千裏良駒,俗語雲寶馬贈英雄,便贈與兄,以壯兄之聲色!”
劉備連忙推辭:“無功不受祿,備安敢奪弟之所愛?”
劉障道:“弟無萬夫莫與匹敵之本事,也未有率軍衝陣之膽氣,此良駒在弟處不過是一代步之物而,別無它途。兄得之,卻如虎添翼,兄有雲長、翼德等英才相助,又有神兵、良駒,定可縱橫馳騁、掃蕩群雄,還大漢一個郎郎乾坤。兄勿得推辭。”
劉備這才連聲稱謝,應了下來。
劉璋又從軍中選兩匹良駒送與關羽、張飛,同時又送了三人每人一套銀甲、華衣。得知劉備依附公孫瓚,錢糧皆告其接濟,而公孫瓚自己不遠萬裏而來,物資自用尚卻不足,支援給自己這位學弟的自然也不會很多後,劉璋立即命人送來了一百貫錢,三百石糧草。
劉備感激戴德,連連稱謝,從此二人關係親若兄弟(表麵上)。
當日中午,奉詔討董誅路諸侯會集大營,商議作戰事宜。
袁紹再次以主人身份道:“現今逆賊橫行、天子蒙塵、都邑塗炭,諸公萬裏而來,為大漢複興而奮鬥,紹在此感謝諸公!”說罷深施了一禮。
然而,袁紹這個言論卻是捅了簍子,眾人來此處是都是為了討董救國(至少一個個都是口頭上都是喊著諸董救國的口號),身份一樣,哪裏用的著你袁紹來感謝?難道說這大漢天下是你袁紹的?
當下,袁紹一派的人急忙還禮,口稱不敢。敵對方(或者叫異勢力更恰當,畢竟現在他們還不是敵人)則或不屑、或憤怒、或無視……
袁術的實力排在第二,而且他一貫看不慣自己這個大哥,道:“大兄這是何意?我們皆是奉詔來此,受的乃是漢詔,大家同為漢臣,大兄此言有僭越之嫌啊!以後還是少說此話為好,若傳揚出去,恐聖上難恕、袁氏蒙羞!”
袁紹臉色一寒,冷冷的瞪了自己的弟弟一眼,可是他又不能反駁,因為袁術之言占據大義之名,如果反駁的話,無疑是坐實了僭越之罪。強壓下心頭火後,袁紹拱手道:“賢弟教訓的是,兄知罪也,來日定向聖上請求責罰!紹實因感念聖上受董逆所侮,心恨難平,心急於救聖上出水火,眼見大事將成行,一時激動,這才口不擇言,諸公勿怪!”
袁紹這樣一說,眾人也不好再說什麽。
坐定後,袁紹道:“諸公,董逆妄自廢帝、穢亂後宮、放任西涼軍在洛陽奸淫擄掠,實是罪大惡極,每每思之,吾恨不能口啖其血肉!”
孫堅恨恨的說道:“當日討伐邊章、韓遂之時,某曾與董逆同在張司空帳下效命,當時某便認為董卓乃心懷不軌之人,曾諫言司空大人,將其拿下以軍法斬之!如若當日司空大人聽了某的話,我大漢如何會有此場浩劫!”
劉璋心想,你殺了董卓就能避免了嗎?如今大漢國勢日衰,諸侯擁兵自重,皆有割據之心!就算沒了董卓,也會有項卓、祝卓、梁卓站出來!
眾人卻紛紛點頭。
袁紹又道:“如今我等奉大義之名來此,聚會討董,自當戮力同心,共扶大漢!然而我等份屬不同,無有統屬,常言道‘蛇無頭不行’,我等在此行舉大義之事,若無一人發號施令,豈非一團散沙,安敵西涼數十萬大軍!因此,以紹之愚見,當前我等最重要之事莫過於選出一位盟主!”
曹操道:“本初公之意在下讚同,如無盟主發號施令,我等各自為戰,定教董逆逐個擊破!”
王匡也道:“吾認同本初公與孟德之言,如果我等未能齊心合力,兵敗身亡事小,誤國事事大,因而選出盟主之事刻不容緩!”
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沒有人會反對,有異議的是這盟主究竟應該花落誰家!
王匡見眾人無有反對,便道:“袁氏四世三公,名聲重於宇內,本初公為袁氏長子,英明睿智、仁義無雙,試問,這盟主之位若不由本初公擔任,還有誰威望足以服眾?”
袁紹假意謙虛道:“公節繆讚了,此間才德勝紹之人大有人在,紹安敢居此高位,還是請大家另推賢主為是!”
袁術哼了一聲,道:“既然大兄有此自知之明,那依術之見,便另推賢德之人吧!”大帳之內人頭攢動,但真正敢當成和袁紹對著幹的卻是不多,袁術勿許是唯一一個吧!其他如韓馥、陶謙雖有爭盟之誌,卻也是暗中進行,並不願意公然和袁紹翻臉!
任誰都聽的出袁紹是在故作姿態,偏偏他這個“好兄弟”故作聽不出來,再一次公開排擠,這讓他如何不怒,可是他又明白,想要折服所有人,共尊自己為盟主,便不能如潑婦一般向著袁術發難,否則單一個沒有容人之量,便足讓他與盟主保座無緣了。當然,他也用不著親自上陣,卻見他微微向袁遺輕輕點了下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