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諸葛連弩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A+A-




    前世的劉璋很喜歡看紀錄片,有一次他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一個人根據祖上傳下的一把弩複原出了一支諸葛連弩,這個人複原的弩還被某軍事博物館收藏了,那一期節目他看的很仔細,從中也得到了連弩的基本製作方法。穿越後,有一次劉璋在觀看一場演習時發現軍隊使用的單發弩裝填速度太慢,難以對敵形成壓製,他便想到了這把大名鼎鼎,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連弩。親自動手做,劉璋是做不來的,不過他把原理給馬鈞一說,草圖一畫,沒一個月,馬鈞便製出了三把樣品。劉璋親自試射後感覺還不錯,不過以他多出一千多年的眼光來說,這款連弩還不夠完善。首先,高高的箭匣占據了“望山”的位置,而且還擋住了射手的視線,如此一來便沒有辦法做到精確射擊;其次就是更換箭矢速度太慢,火力有斷層,容易被敵軍逼近,使連弩失去效用。

    苦思良久後,劉璋從步槍彈匣上得到啟發,將箭匣由上改到下,這樣一來便可以保留望山的位置,提升了精確射擊的能力。當然,曆史上的連弩箭匣安置在上麵,依靠地心引力使得箭匣裏的箭矢一支支落下,從而實現連續擊發,改到下麵之後箭矢依舊往下沉,便不能被地心引力送往擊發位置。但這難不到劉璋,他命人做出一些彈簧,安裝在箭匣的蓋板之上,就像彈匣一樣,利用彈簧的張力將箭矢由下而上送到擊發位置。至於裝填速度慢,這也容易解決,劉璋將箭匣最下方製成漏鬥狀,抓起一把箭矢放入漏鬥之中,箭矢便會很迅速的自動滑入箭匣,等到箭匣裝滿,蓋上蓋板即可,這就大大節約了裝填時間。劉璋甚至想過是不是製出可以更換箭匣的連弩,如此一來的話火力將會更加凶猛,但是使用箭匣後士兵可以攜帶的箭矢將會大大減少,而且因為成本太高,益州的財政也難以承受,他讓馬鈞製造了幾把供研究後放棄了裝備軍隊。

    馬鈞遵照劉璋的意見進行了改進,再次試射後無論是劉璋還是各謀士、武將都對它抱以很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表示這是一種劃時代的、改變戰爭方式的兵器,同時對能夠發明這樣鬼斧神工的兵器的劉璋表示敬佩。劉璋心中暗樂,命馬鈞大量製造,以裝備軍隊。

    然而連弩生產工藝比較複雜,製作同期遠遠長於普通弩箭,還有就是費用也比較高,難以實現全軍換裝。直到劉璋決意出征董卓,馬鈞和工匠加班加點,也隻生產出了一萬一千把,箭矢倒是十分充足。

    劉璋給張任留下了一千把,餘下的他一股腦帶到了漢中前線。這次決定攻取駱峪口,考慮到實際的困難,劉璋給高順的第一旅配發了兩千把,這樣一來高順的兵力雖然和駱峪口相當,但火力卻是敵軍數倍……

    自從引導馬鈞開發出連弩後,劉璋這才意識到自己腦中那些一知半解的軍事知識是多麽重要,於是他把自己關在屋中,禁止所有人打憂,花了三天時間,他將自己所胡想到的關於冷兵器時代的知識,那怕僅僅隻有一句話,他也會詳細的寫下來,三天時間,他寫下了數萬字的遠遠高出這個時代的關於兵器、戰法、科技的知識,從傳世兵書到出土古物,甚至影視作品中,凡是他能想到的都事無巨細的記錄了下來。這其中,後世的兩本書對他的幫助最大,一本是明朝的《天工開物》,一本是宋代的《武經總要》。這兩本書劉璋不說倒背如流,但書中收錄的大多數東西他都有印象,這得益於他的祖父。劉璋的祖父收藏了許多古籍,小時侯跟隨祖父生活時,祖父時常教他閱讀這些藏書,用祖父的話說,這都是中華民旅的瑰寶,要讓它們流傳萬世。要說祖父的藏書至少也有幾千上萬冊,為什麽劉璋能對這兩本書記憶猶新呢?原來這兩本書裏麵附有許多插圖,小孩子嘛,對枯燥的書本能有多大的興趣?於是乎這種帶有許多圖畫的有趣的書籍便成為了劉璋的最愛,翻閱的多了,記下的自然也少不了。劉璋從這兩本偉大的書籍中受益太多,根據他的回憶,許多劃時代的東西出現在益州,這也讓益州在軍事、農業、手工業等方麵可以說全麵領先,而連弩隻是其中冰山一角。

    行藏暴露無遺後,再無隱蔽的必要,士兵在徐勤的指揮下,迅速的暴力斬斷門閂,城門洞開後,這些士兵返身回到盾牆之後,與戰友一道阻止敵軍即將到來的衝擊。

    高順見天色昏暗,不利交戰,命令士兵準備火把,士兵得到高順的命令,紮起幾十根火把,隨後使出吃奶的力氣拋向隘口中,因為沒有準備桐油等助燃之物,這些火把都是士兵從自己所穿的衣服下割下的布片製成,燃燒時間不久,很快便熄滅了大半,不過有幾根扔到了城中建築之上,很快便引燃了幾座營房,衝天的火光立即將整個隘口照的燈火通明,火光下,無數敵軍狼奔豕突,十分的狼狽。衝天的火光就是信號,仍在行進的益州軍知道前麵的兄弟已經和敵人發生了戰鬥,麵對十倍於己的敵軍,他們明白前麵的兄弟們急需他們的支援,沒有人吩咐,快速奔行的隊伍頓時又加快了步伐。

    很快,二百多敵軍匆匆殺到。城牆上的高順嚴令射擊,直到把敵軍放到三十步之內,這才一聲令下,城牆上的弩手立即向敵人拋灑出一波又一波密集的箭雨……

    因為箭匣被改在了下方,所以這款連弩使用起來很像後世使用泵動步槍,雙方持握,拉動杠杆完成上箭、擊發、再次上箭……

    這一次高順給先頭五百人每人配備了一把連弩,每支連弩箭匣中可放弩箭十支,也就是說傾刻間,高順就可以指揮部下向敵軍射出五千支箭,而敵人僅二百出頭,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之下如何能夠抵擋?

    慘叫聲此消彼漲,轉眼之間,二百餘敵死傷殆盡,大多數人中箭二支以上,隻有極個別敵軍運氣較好,沒有被射中要害,暫時得以幸存,但是猛烈的箭雨已經讓他們膽寒,別說起來和敵人拚命了,他們連起身逃跑的勇氣都沒有了。作為西涼精銳的他們都是上過戰場的,可是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明明看起來敵人數量並不多,可是對方表現出來的火力隻能用恐怖來形容,剛開始他們還冒著箭雨往前衝,因為他們知道,弓箭手射速有限,區區三十步隻要付出少量的傷亡,轉眼他們就能跑完……可是他們錯了,猛然間他們才發現,似乎自己麵對的是沒有間歇的箭雨,一波接著一波,就像一倒銅牆鐵壁,仍憑他們撞爛了腦袋,也不能前進半步……

    高順見再無站立之敵,大聲道:“停止射擊,裝填箭支!”說著,他倒轉手中連弩,拉開箭匣後部活門,反手從背後的箭筒中抓起一把弩箭放到箭匣的倒三角形的箭巢之中,弩箭咕咕滾入箭匣……高順手感很好,剛剛這一波的攻擊他隻射出去六支箭,他這一把不多不少正好抓了六支箭,剛好將箭匣裝滿,他滿意的一笑,蓋上箭匣後將弩箭翻轉過來,瞄準了前方……

    這一波猛烈的箭雨震懾住了不少敵軍,以至後隨後趕來的七八百敵軍竟然眼看著屍山血雨中的戰友哀號而無動於衷,他們臉上的表情流露出了他們心中深深的恐懼,前方就好比雷池一般,他們不敢有絲毫逾越。

    這時,丁強領著數百士兵到來,眼見到自己的人如無頭蒼蠅一般聚在一起,深知情況緊急的他禁不住大怒,罵道:“他媽的,一個個都傻站著做什麽?快,給我往前衝……”

    丁強平素打罵士兵慣了,淫威甚重,聽了他的話,有人不自覺得往前邁出了腳步,很快這些人便發現不對了,眼見別人沒有動彈,這些人立即很整齊退了回來。

    丁強更加生氣了,大罵道:“他媽的,快給老子往上衝,再有退縮不前的,老子的軍法絕不容情!要是丟了關隘,老子讓你們一個個死無藏身之地!”

    先期趕到的一名副將連忙道:“將軍,不可啊!對方箭雨太凶悍,兄弟們衝不過去啊!”

    丁強指著說話這人的頭厲聲罵道:“好你個李老黑啊,平日裏你不是總叫囂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嗎?現在怎麽軟蛋了?老子現在命令你,立即帶人往上衝,奪不回城牆,老子讓你死無藏身之地!”

    這個綽號叫做李老黑的副將忙道:“將軍,不是末將怕死,實在是敵人箭雨太古怪、太凶悍了,兄弟們衝不過去啊,就剛才,二百多兄弟往上衝,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全沒啦,一個都沒能回來……

    丁強借著火光看了看對方,不由得罵道:“他媽的,對麵頂天了不過五六百人,能有多猛?老子告訴你,你小子要再敢帶頭畏戰不前、殆誤軍機,老子這就砍了你的腦袋以正軍法!”

    “將軍……”

    不願再和李老黑多說的丁強斷然打斷了他的話,喝道:“刀斧手聽命,若李老黑再不遵軍令,立即給本將斬首示眾!”他已經看清了形勢,對麵益州軍不過五六百人,可是他足有五千精銳,隻要把這些人趕出城去,不管劉璋來多少人,他都有把握堅守三五個月的,隻要自己擋住了劉璋三五個月,相爺知道了還不得給自己加官進爵?想著功名利祿就在眼前,他如何坐的住?故而他絲毫不聽李老黑的辯解,一味的讓他立即出擊,甚至以死相脅。

    聽到丁強的話,左右刀斧手立即亮出了泛著森森寒光的長刀,神色頗不善的看著李老黑,大有隨時會一擁而上,將對方亂刃分屍的樣子。

    李老黑無奈,隻得如喪考妣如喪考妣一般轉身喝令麾下士兵準備發起死亡衝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