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臨陣換將

字數:4179   加入書籤

A+A-




    “這麽說來,劉璋已經識破我們的緩兵之計了?”李儒問道。

    “是的,劉璋膽大包天,他說如果相爺誠心嫁女,便請相爺親自去他營中,而且……他還威脅,隻能相爺四天時間,四天過後,他便會強攻渭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天了……”

    “劉璋豎子,安敢欺我!”董卓一聲暴喝,一把將正挑著一塊牛肉往自己嘴裏送的少女推的遠遠跌倒,滿身肥膘顫動不止。

    斟酒的少女見妹妹跌倒,姐妹連心,她下意識便要去扶,這一動卻不小心輕輕撞了董卓一下,董卓頓時大怒,伸出右手如同五丁開山般抓住少女的頭發叫道:“想過去?本相送你一程!”說罷,就這樣扯住少女的頭發狠狠一摔,少女在他頭頂劃出一道孤線,“砰”的一聲摔倒在地。

    “啊……”少女幾乎被摔斷了腰,禁不住哭了起來,被推倒的妹妹見姐姐受此大難,忘記了身上的痛苦,爬行過去捧起姐姐的頭抱在懷中,哭叫著“姐姐”。

    董卓絲毫不以為意,揮掉扯下了一縷秀發,道:“嚎什麽?哭喪嗎?再敢發出半點聲音,本相立即砍了你們的頭,他媽的,若非看在你們還是雛的份上,本相非活劈了你們不可,滾,滾到後麵去,今晚本相要好好享受你們這對姐妹花,哈哈……”

    兩姐妹身子一抖,強咬著嘴唇相扶相攜著離開了。

    李儒道:“相爺息怒,劉璋小兒年幼無知,怎知我西涼軍的威風?益州不是有句話叫做蜀犬吠日嗎?以儒之見,那劉璋不就是那吠日之犬嗎?相爺不必與他一般見識,待來日生擒了他再慢慢泡製不遲!”

    “哈哈,文優之言有理,劉璋犬輩,本相確實不必與他一般見識。”

    李儒道:“這劉璋似乎一早就識破了我軍之計,既然如此,他又為何要留伍大人一宿呢?”

    這個問題伍瓊在回來的路上已經想過了,忙道:“以下官之見,原因有二,一是劉璋的渡河舟船不足,留下下官是為了拖延時間、麻痹相爺,二是他想讓下官目睹其軍容,借下官之口威逼相爺。”

    李儒點了點頭,隻是他並不認為就是這麽簡單,然而究竟是什麽原因,一時之間他也猜想不到。

    “相爺,下官還有一件要事稟報,事關渭水防線安危!”伍瓊道。

    董卓聽說事關渭水安危,心中不禁著急起來,他很清楚眼下渭水的安危幾乎和他的生命劃上等號,連忙道:“什麽事,快說!”

    “下官在劉璋處發現一封書信……”伍瓊將如何發現信件仔仔細細說了。

    原來,當日宴席間伍瓊無意間發現的那封信竟然是一封通敵信件,寄件之人不是別人,正是眼下渭水防線總指揮、鎮東將軍張濟。信的內容很簡單,張濟受到西涼軍的排濟,一直被閑置,心中頗有怨氣,而這些年他又目睹了然董卓倒行逆施、禍亂關中,令無數無辜者家破人亡,身為大漢子民的他不願坐視董卓繼續為禍天下,劉璋身為大漢宗室,不惜紆尊降貴,數度邀請他共舉大業,他感念到劉璋的誠意和為蒼生謀福的宏願,再加上他的侄兒張繡和劉璋麾下大將張任師出同門,情誼深厚,師兄弟始終有書信往來,故而張繡也在一邊勸他棄暗投明。經過慎重考慮,他同意投奔劉璋,並願意以渭水防線做為投名狀。但考慮到自己被閑置了數年,威望不足以震服眾人,如果公然投奔,恐軍中驕兵悍將不能同意,於是他和劉璋約定,在劉璋攻擊渭水防線之時,他將暗中配合,將董卓親信李樂等人擒住,調開河防兵力、迎劉璋軍過河。

    張濟被雪藏了幾年,知道自己不被信任,麵對董卓的寵臣伍瓊,自然是一副謹小慎微的樣子,然而這卻被伍瓊伍認為是作賊心虛,至於張濟關心和談的成果,落到伍瓊眼中,也成為了張濟在試探,目的當然是想搞清楚他是否已經暴露。而伍瓊把自作聰明的判斷也一並告之了董卓,如果張濟聽到伍瓊的話不會做何感想,會不會氣的背過氣去,可是他並不知道這些,他也不知道伍瓊的話等於讓董卓把綁在他的脖子上的繩索又收緊了幾分。

    董卓聽完伍瓊的話,大罵道:“張濟匹夫,本相對他恩重如山,他竟然如此回報本相?來人啊,立即前去武功將張濟叔侄嫋首!”

    李儒連忙勸住了,唯恐有詐的他一連問了好幾次當時的情況,這才確認了並非陷井。不過他還是不讚成輕易處置張濟,畢竟張濟乃西涼宿將,若隻聽一家之言便將他斬殺,豈非令眾將寒心?

    李儒道:“相爺,張濟跟隨相爺十餘載,屢立戰功,在軍中素有人望,如果冒然處置,隻怕眾將不服,若引得軍心動蕩,被劉璋得窺機會,乘機破渭水,則大事不妙也!而且此事太過蹊蹺,張濟一向對相爺忠心耿耿,並無反意,屬下隻怕這其中有詐啊,若不問青紅皂白將其處斬,萬一是劉璋離間之計,相爺豈非自斷一臂?”

    李儒後半截話董卓完全當作了耳邊風,他向來疑心甚重,禦下極嚴,就是害怕有人反叛,誰知日防夜防,這家賊還是沒能防住,還沒聽完伍瓊的話,他自認為“證據確鑿”,心中已經坐實了張濟背叛的結論,對這種人他向來隻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殺!前半截話董卓倒是聽進去了一點,那就是萬一被劉璋破渭水,他就危險了。因而他雖然早已經在心中宣判了張濟的死罪,可是為了自己的安危,他倒是願意留張濟多活一二日。

    “以文處置,渭水危矣!”

    李儒沉細片刻,道:“相爺,以儒之見,眼下必須盡快換將,而後慢慢審理張濟,一旦查實,證據確鑿之下,無論相爺如何處置,將士絕無半點異意!”

    “那何人可代其職?”

    “楊奉可暫代其職!”

    眼見連跟了自己十幾年的張濟也背叛了,董卓又犯起了疑心病,道:“但是,楊奉可靠嗎?”

    伍瓊道:“相爺不必擔心,屬下離開之前已經吩咐過李樂,讓他暗中監視張濟,如果他膽敢有絲毫異動,則無異於自尋死路!”

    董卓點了點頭,伍瓊這預先布置的一著總算能起到點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可是他現在的問題仍然是楊奉可靠嗎?

    這個時候李儒當然要為楊奉說話,如果不打消董卓的顧慮,不知道董卓還要為這個渭水防線總指揮的人選糾結多久,若是遲疑不決,劉璋大舉強渡渭河,那才是真的危險了。

    有了李儒的擔保,董卓總算放下心來,而且李儒提出以楊奉代張濟的理由也很充分,楊奉本就是秦嶺防線總指揮,以他代替張濟,不會在軍中產生太大的動蕩。

    董卓遂命李儒寫了調令,加上印鑒後速發郿縣,急令楊奉前往武功,接管兵馬,調查張濟投敵之事。考慮到劉璋的最後期限隻有兩天,如果時限一過,劉璋立即發起攻勢,萬一張濟真的打定主意要投敵,那渭水防線便危險了,因為無論如何,楊奉都不可能在兩天能趕到武功一線。於是董卓又給李樂去了一道秘令,若劉璋進攻,立即宣讀命令,解除張濟的職權,更授權李樂一旦張濟敢有異議則由他就地處置,不必請示。

    安排好渭水的事情,董卓依然不能心安,張濟的“背叛”讓他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而楊奉在他心中更是比張濟更需警惕的人,用楊奉可以說是一時權宜之計,麵臨劉璋的巨大威脅,他必須找出一個完完全全可以信任的人,可是這個人到那兒去找呢?

    李儒明白董卓的心思,然而他比董卓看的更開,這世界上真的能夠找到百分之一百忠心的人嗎?他不相信,他相信人都是有價值的,一旦人都到了高於自身價值的事情,他認為這個人便願意拋棄一切,什麽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統統都是臭狗屁,就算是他自己,身為董卓的第一寵臣,深得信任、重用,發妻更是董氏女,但是他也相信,如果條件真的到了某個地步,他也會拋棄董卓的。不過他也明白他早早打上了董卓集團的烙印,在他的安排下,董卓方得入主京樞,後來更是他一手謀劃廢帝另立新君、鳩殺先帝與後妃等,早已經不容於天下人,一旦董卓兵敗,無論他落到何人手中,必難逃一死,或者殺死他的這個人並不是真心恨他,但殺與不殺和恨與不恨完全沒有關係,這隻是一種態度,給全天下人的一個表態,表明他們疾惡如*對大漢的耿耿忠心!他不想死,可是落到別人手中絕對生不如死,為此他不能讓董卓失敗,隻有幫扶董卓,令董卓永霸關中,他才能夠平安度過下半輩子,才能盡享榮華!他並不是忠心,他早已經勢成騎虎,他能夠做的就是緊緊抱住唯一能夠抱住的東西,不讓自己摔的粉身碎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