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三章 安營紮寨
字數:3462 加入書籤
劉璋帶著賈詡回到帥帳,虛心向他請教了許多,兩人可謂相談甚歡。
次日,午飯後,劉璋命令華雄、張繡、胡車兒率騎兵第一師為全軍先導,拉開間隔向武功搜索前進,為大軍開道(張繡帶來了四百來殘兵,又在俘虜中勸降了部份原張濟心腹,合力一千七百餘,按照劉璋的規矩,這些士兵是不能直接編入軍中的,故而劉璋將他們全部留在了渭南,等接受完整訓後再打散編入各軍,士兵可以暫時閑置,可是作為將領的張繡和胡車兒就不能了,考慮到兩人久在西涼軍中,深諳騎兵做戰之法,更對西涼軍知之甚深,對敵之中一定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劉璋遂將兩人放到了華雄的騎兵第一師,協助華雄指揮做戰,劉璋也暗示張繡,等平定董卓後會擴編騎兵,到時必定讓張繡獨領一師精兵。張繡熟讀兵書,最希望的就是效仿霍去病北逐匈奴、封狼居胥,但是張濟出於對侄兒的愛護,不願意讓他輕易涉險,故而他始終沒有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劉璋的暗示立即讓他欣喜若狂,對劉璋讓他暫時作華雄的副手一事也是欣然接受(不接受也不行,誰叫他人在屋簷下呢?何況華雄也非無名之輩,同為西涼軍出身的他當然知道當年西涼軍第一猛將的名字,雖然後來光環被呂布壓了下去,但呂布乃是外來戶,當初對於呂布,西涼軍可說是懼而不敬,在西涼軍官兵看來,西涼軍第一猛將的名字仍然非華雄莫屬),至於賈詡,劉璋自然是將他留在身邊參謀軍機。
騎兵出發半個時辰後,侯成的第五師、楊任的第五旅、吳班的第六旅、半個第一師(李嚴率另外半個師留守渭北,與龔都一南一北扼守渭水)、虎衛師一部、第四野戰軍團直屬師計六萬人護衛著劉璋和三萬人運送著眾多物資隨軍民夫離開渭北大營,沿著騎兵第三師開辟的通道向武功前進,高順親率第一旅為全軍後衛。
武功縣城就在渭水邊上,如果騎兵縱馬狂奔,半個時辰便可抵達,即使是步軍行動速度緩慢,也隻需一個多不到兩個時辰便可抵達,在騎兵第一師的掩護下,大軍無驚無險的抵達了縣城。
武功是個小縣,人口萬戶以下的那種,有此可見武功縣城的規模不會有多大。
駐馬縣城北麵兩裏多,劉璋看著不遠處狹的縣城和低矮的城牆,如果現在發起攻擊,他確信至少有七成把握一舉拿下,但是拿下武功不是他的目的!
武功至長安是一片坦途,再無險要地形和城池可作防守,一旦武功被攻破,若董卓認為長安不保,率部撤離長安,匯合李傕、郭汜,而後利用其騎兵之利攻擊劉璋軍漫長、艱險的後勤補給線,或者匯合李傕、郭汜,重兵抱團、穩紮穩打、步步蠶食劉璋軍,劉璋此次北伐可必敗無疑。隻有讓武功握在董卓手中才會給他一個假象,他才不會輕易做出撤離長安的決定,一旦他不願意撤離長安,必將精兵猛將悉數派來,就算不能殲滅劉璋軍,也要阻止他們率軍攻擊長安,明眼人都知道,隻要劉璋不能速勝,以其脆弱的補給線,不出三月,劉璋必糧盡而退。董卓有董卓的算計,劉璋如何會沒有?他正是要以自己的餌,將董卓主力吸引過來,從而給魏延創造機會,等到魏延攻入關中後,便可以利用關中各地守備空虛的機會攻城掠地,或率軍東進,與劉璋裏應外合,一舉擊潰董卓主力。劉璋相信以他的兵力,出擊李傕、郭汜是不可能的,但纏住李傕、郭汜,不讓其分兵撲滅關中即將四起的戰火,他還是能夠做到的。
“命令大軍離城三裏安營紮寨,第五師居北,五旅、六旅拱衛左右兩冀,第一師居南,騎兵師、虎衛師、第一旅、第四野戰軍團直屬師居中策應,告訴各部,我們將要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強攻,營寨建設務求精益求精,告訴士兵們,想活著回益州,就把營寨有多牢固修多牢固,因為那是我們所有人的護身符!”
“末將遵命!”高順應了一聲,親自去指揮大軍安營紮寨了了。
“我們也回去吧!”劉璋說一聲,調轉馬頭離開了。
兩個時辰後,營房已經初具規模,夥房準備好了豐盛的晚飯,士兵和隨軍民夫匆忙吃過晚飯後燃起成千上萬根火把,繼續施工,衝天的火光讓不遠處的武功縣城仿佛籠罩在晚霞之中。
看著熱鬧的施工場麵,劉璋擔心李樂乘機前來攻擊,故而命令騎兵第三師整裝待發,一旦有情況,第三師將立即出動。
挑燈奮戰了兩個時辰,劉璋擔心士兵體力損耗嚴重會影響到後麵的作戰,吩咐第一旅戒備後,其他士兵全部回營休息。
次日淩晨,士兵們吃過早飯後再次開始工作。到這天的中午,整個營寨已經修建完畢。
整座大營方圓六裏有餘,由東南西北中五坐相對獨立的大營組成,一道環繞整座大營的兩丈寬、一丈深的壕溝是大營的第一道防線,壕溝的後麵是無數鹿呰組成的第二道防線,而後是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最堅固的一道以土壘築,以圓木加固的高兩丈、寬半丈的土牆,土牆的外側每隔半丈便立有圓木作成的半丈寬的柵欄,士兵可以躲在後麵躲避敵軍的攻擊,等到敵軍靠近後則可以從土牆上留出的空間反擊敵軍,土牆上每隔二十丈便建有一座全木製的高約五丈的了箭塔,箭塔既可作為了望哨,也可以作為防禦敵軍的一件利器,每個箭塔上配備有一架床弩和五名操作手,另有五名弓箭手。大營內側,東、南、西、北四方各配有五十架繳獲的投石機,可以有效的打擊敵軍。
劉璋領著眾人巡視一番後,對士兵們一天的辛勤工作表示了肯定,在劉璋看來,就這座大營的防禦力量來說,已經在普通縣城之上,隻要將士用心,抵擋李傕、郭汜一個月不在話下,要知道李傕的主力是騎兵,並不善於攻堅。隻是,劉璋的糧草並不足以支持六萬大軍和三萬民夫食用一個月,為了減少兵糧損耗,也為了減輕民夫的犧牲,劉璋派華雄將兩萬民夫護送回了渭北,並讓李嚴安排他們回到更加安全的渭南,大營內隻留下一萬民夫負責夥食和運送物資,少了兩萬張嘴吃飯,劉璋的攜帶的糧食便足夠一月之用了。
當劉璋在武功縣城外靜侯李傕、郭汜之時,另一路大軍在魏延、張飛的率領下悄悄的從漢中出發,經陳倉道向關中前進,大軍的開路先鋒不是別人,正是劉璋親軍虎衛師正、副師長許褚、典韋率領的一萬虎衛軍。
益州兵精可謂天下皆知,但說到最精銳的無非是三支,第一支為劉璋起家部隊現屬第二野戰軍團的原英武軍擴編而成的步兵獨立師,也是劉璋軍中唯一一個師級獨立做戰單位,別看他布置在第二野戰軍團,但卻是由劉璋直轄,這個師的師長可以直接和劉璋對話,如果這個師的師長認為第二野戰軍團軍團長的軍令不切實際,他有拒絕執行的權利,遍觀整個劉璋軍,這是唯一一個享有此項殊榮的單位;即使是劉璋的親軍虎衛師,論起戰力也隻能排到第二;第三個自然是高順編練的步兵獨立第一旅;這後麵才是原東州軍改編而成的步第獨立第四、第五旅和組建不久的歸屬水軍的甘寧的錦帆軍。
此次,劉璋將攻克駱峪口聽任務交給了步兵獨立第一旅,那麽誰去啃陳倉道口散關這個硬骨頭呢?劉璋很清楚,攻擊散關隻有一次機會,一旦失利,敵軍有了準備,完全可以憑借險要的地形擋住數倍、乃至十倍於己的敵軍,如果關中及時支援,恐怕百倍於敵的部隊也不一定能夠攻下散關。劉璋思慮了許久,認為不管是楊任的第五旅還是張飛的第七師或於禁的第十二師,都沒有一劍封喉的把握,他不得不將他的親軍虎衛師一分為二,由吳銘、周倉率七千步兵和三千騎兵隨他行動,由許褚、典韋二人率一萬步軍作為開路先鋒,為西路軍拿下散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