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 圍困郿塢

字數:3502   加入書籤

A+A-




    史載:東漢初平三年, 董卓築塢於郿 ,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世稱“郿塢“。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而《三國演義》則有這樣的記錄: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築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內蓋宮室,倉庫屯積二十年糧食;選民間少年美女八百人實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積不知其數;家屬都住在內……

    由此可見,無論是史書的記錄,還是文學家的渲染,都表明郿塢的高大巍峨、富麗堂皇和堅不可摧。

    當許褚、典韋率一萬虎衛軍抵達郿塢時,卻發現想要圍困郿塢困難不小,而這個難就難在郿塢以西不足五裏的郿縣,兩地互為犄角、相互支援,虎衛軍兵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圍住郿縣和郿塢!

    郿塢守軍不多,僅五千人,但這五千人卻是西涼軍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戰力僅在董卓親衛軍——飛熊軍之下!鎮守郿塢的不是別人,正是董卓的弟弟董旻,所謂兄弟齊心,其力斷金,身為董卓親弟的董旻,這些年壞事沒少幹,何況他還有一個十惡不赦的哥哥,一但董卓失敗必牽連家族,整個董氏一族都將麵臨滅頂之災,故而不隻是為董卓,就算是為他自己,為他的五個兒女、十多個妻妾,他拚死也要保住郿塢!許褚、典韋想要攻克郿塢絕非易事,雖然此次他們的任務是佯攻,吸引董卓來援,可是早晚還得攻克郿塢不是?相對郿塢,郿縣守軍更少,楊奉帶一部前往武功後,城內僅有三千兵馬駐紮,而且戰力遠遜郿塢駐軍,主將乃西涼驍將秦桐。

    兩地駐軍總兵力尚不及許褚、典韋部,但是作戰行動中,兩軍數量不是這樣比較的,作為攻擊一方,往往需投入三倍以上的兵力方可取勝的希望,這還是在守城一方沒有外援的基礎之上。郿塢和郿縣之間相距雖僅五裏,但畢竟是兩座城池,以許褚、典韋的兵力圍困一處已是勉強,甚至可以說漏洞百出,一旦處於圍困之外的一座城池出兵來援,配合守軍兩麵夾擊,即便精銳如虎衛軍,也不一定能夠穩住陣腳,幸好許褚、典韋還有援兵!

    許褚、典韋一合計,決定兵分兩路,典韋引兵三千駐紮在郿塢和郿縣之間,另外六千人由許褚指揮,一分為三,分別在郿塢東、西、北三麵安下營寨,勉強形成了一個並不牢靠的包圍圈,他們並不怕董旻會突圍,董氏一族家眷多在塢內,大軍突出去不怕,可是這些家眷總不能放棄嗎?何況董卓劫掠所得財寶絕大部分都放在塢內,這些死物數量龐大,更加不可能安全帶走,難道平白便宜劉璋?別說董卓不答應,就算董旻也不能答應,畢竟這裏麵有不少東西寫著他的名字!

    董旻發現許褚、典韋大軍圍住郿塢後,並沒有半點驚慌失措的樣子,郿塢的修建完全仿造長安城,有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城垣,城牆上箭塔林立,床弩、投石機數量難以計數,府庫內滿滿的都是各種器械、糧食,城中甚至還有近千名匠作人員,可以生產任何兵器,董旻相信他僅憑塢內五千人,便可阻擋十倍之敵一年以上,眼下敵軍不過萬把人,他更本就沒放在心上,不過他還是乘著夜色從城牆上吊下去兩個士兵,把這裏的情形告知董卓。

    兩天後,李典、雍闓先後率軍趕來匯合。

    四人圍在一起一商量,感覺無論是郿塢董旻,還是郿縣秦桐,似乎都無視他們的存在一樣,這讓這些驕兵悍將臉上很是無光,而且看著兩地守軍安步就班、一如往常,四人心中暗暗著惱,這樣下去,如何完成吸引董卓來援的目標呢?

    “必須狠狠打一仗,滅滅敵人的氣焰,把他們打疼了,他們才會向董卓求援,這樣才能減輕主公的壓力!”李典拍案道。

    許褚點了點頭,道:“我同意,必須給對方一個教訓!”

    雍闓身為唯一一個全部由蠻人組建的師級單位的長官,而且這個師還是益州軍三個大師之一(另外兩個為虎衛師和成都師,此二師皆是劉璋的扈軍,地位尊崇,第十五師能和他們並列,可見劉璋對蠻人的信任),為了當好這個師長,給蠻人長長臉,這些年他翻閱了許多兵書,隻是實戰經驗依然欠缺,聽了李典、許褚的話,他開口道:“魏將軍的意思是吸引董卓回援郿塢,故而我以為此戰選擇郿縣為好,郿縣守軍僅三千人,憑我軍的實力,攻克可以說易如反掌。而攻克郿縣既可取得殺雞儆猴的效果,也可以打破兩地的犄角之勢,利於我軍以後的作戰!”

    許褚看了看李典和典韋,見兩人都點頭了,便道:“那好,就這麽決定了,明日起兵攻打郿縣!作戰部署是這樣,曼成率部圍困郿塢,若董旻來援,務必將援敵殲滅或者趕回塢內,雍師長的第十五師和虎衛師一起攻打郿縣,務求一舉克之,大家還有沒有其它意見?”

    三人搖頭。

    “那就這樣了,大家散了吧,吩咐兄弟們好好休息,明日日出時分便是攻打郿縣之時!”

    “是!”

    許褚等人議定攻打郿縣之時,董卓收到了董旻的書信。雖然董旻的書信中措詞輕鬆,但董卓還是十分震驚,他的家當可都在郿塢之中,如果被劉璋攻克,那麽他半生積蓄可就全完了,他如何能夠坐視!董旻在書信中言敵不過萬人,但董卓可不這樣想,魏延手裏可是有十萬人,這一萬人必定隻是他的先鋒罷了,後麵肯定還有大軍跟隨!

    董卓立即召李儒前來商議。

    李儒同意董卓的判斷,他認為魏延身為益州四天王(有人謠傳益州軍四大野戰軍團軍團戰為益州軍四天王),見識不俗,必定知曉郿塢的重要以及堅固程度,既然知道這些,怎麽可能僅寄希望於一萬沒有攻城器械的部隊?

    李儒知道郿塢在董卓心中的地位,說實話,他情願魏延一舉拿下郿塢,斷了董卓念想,否則,隻要郿塢還在己方手中,董卓就會不惜一切派兵救援,他很清楚沒有人可以在這件事上改變董卓的決定,哪怕是董卓最信任的他!他勸董卓親征武功,除了表明決心外,還存了二個心思,一是一旦魏延不回援,便一舉擊潰劉璋,而後再騰出手解決魏延,二是一旦魏延回援,涼州無虞後便極力避戰,耗費劉璋軍糧草,令其糧盡而退。魏延出兵郿塢這一招,他隻希望是魏延在得知劉璋情勢危急後,想要攻克郿塢、郿縣,打通和劉璋的聯係,而後舉軍來援!若不是,那便隻有另一個可能,魏延或是劉璋把他的謀算完全看在眼中,以一招圍魏救趙之計佯攻郿塢,讓他的盤算全部落空,因為郿塢乃董卓必救之所!想要弄明白魏延這一招到底是何意,三五日內魏延軍的動向便可作出判斷,若是魏延揮軍猛攻,則是第一種可能,若隻攻郿縣,對郿塢采取圍而不攻的戰法,或者攻而不取的戰法,那便是後一種可能,而這後一種可能很可能將整個西涼集團帶入無邊黑暗!

    李儒知道不能祈求老天爺憐憫,讓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隻有自己掌握主動權,才能夠讓事情往自已希望的方向發展!因而他沒有坐等事情的發展,決定必須采取主動,將事態引導到對己方有利的方向來,因而他力勸董卓立即出兵武功,隻要在郿塢形勢危急之前擊敗劉璋,勝利仍是屬於西涼軍,若在郿塢告急之前不能擊敗劉璋,一切就晚了!

    郿塢雖然遇敵,但暫時尚無危險,董卓尚能夠聽的進李儒的意見,遂不顧兵力換防尚未完成,便親率六萬大軍往武軍進發,至於剩下兩萬人,則加緊換換,而後以最快速度前往武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