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四章 陳宮留客
字數:4628 加入書籤
郿塢一線可以說事關整個戰局,考慮到許褚等人勇則勇矣,智略方麵卻略顯不足,為保萬全,在董卓派出援兵之前,十個全部由虎衛軍什長組成的小部隊護送著陳宮悄悄出了大寨,抄小道趕赴郿縣,都郿縣戰事。別看隻有十個隨行保護,但是能在虎衛軍中當上什長的人幾乎個個都是以一敵十的能手,有他們保護,來一兩百敵軍,還真不一定能夠擊敗他們。
陳宮帶著劉璋的命令趕到了郿縣,當眾宣讀了劉璋的任命後,正式接管了郿縣附近的戰鬥。情知徐榮率五萬精銳即將抵達,陳宮立即命令撤掉郿塢的包圍圈,虎衛師、第十五師悉數入郿縣城,騎兵獨立第一旅在郿塢附近機動。他給眾人定下八字作戰方針——避免決戰,全力牽製,避免於敵正麵交戰的情況之下,還要務必確保不能讓這五萬西涼精銳返回武功戰場。
徐榮氣勢洶洶的趕到郿塢,卻見郿塢安如秦山,至於敵軍,卻連半個人影都不見,心中頓時惱怒不已,此刻他已經完全相信離開前李儒告訴他的話,魏延確實沒有攻破郿塢的想法,之所以大張旗鼓的擺出一副要攻占郿塢,盡是為了讓董卓分兵,減輕劉璋的壓力。他又想起李儒的告訴他的另一句話,如果情況果然如此,那麽李儒要他立即派一萬步軍進入郿塢,與董旻一同堅守郿塢,他則立即率餘下的四萬主力全速趕回武功,李儒一再告誡西涼軍前途盡在他之手,務必要他當即立斷,若有遲誤,所有西涼軍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境!李儒的話尤在耳邊,他當時也點頭答應了,並表示為了西涼軍的未來,他寧願犯上不遵軍令之罪、萬死不辭。可是事到臨頭,他仍然猶豫了,雖然李儒說過一旦他違背董卓的命令而被董卓追究責任,李儒會用性命確保他的安危,可是李儒的保證能夠有效嗎?雖然董卓對李儒言聽計從,可是郿塢是什麽地方?如果李儒真的能夠勸住董卓放過他,那麽為什麽李儒勸阻不了董卓出兵之意?由此可見郿塢在董卓的心裏是比李儒要重要的,他奉了嚴令救援郿塢,並被逼立下軍令,以他自己和五萬大軍家屬為質,確保郿塢安危,這種事情古往今來聞所未聞,一旦他真的率主力離開郿塢,而郿塢又有失,董卓能夠放過他和五萬大軍及其家屬嗎?徐榮害怕了,他不敢落注這場豪賭!還有一點他也不得不考慮,這五萬大軍馬不停蹄的來到郿縣,一路急行軍,早已是人困馬泛,結果什麽事沒幹,又跑數十裏路回武功,在士兵看來這不是拿他們耍著玩嗎?能不心生怨恨?若是引發嘩變,那可就真的萬劫不複了!因此徐榮決定暫時讓大軍進郿塢休整,同時派出士兵將情況向董卓報告,表明郿塢之敵即無攻占郿塢之計劃,亦無決戰之意,其目的一如李儒判斷那樣誘使西涼軍分兵,為確保武功之戰的勝利,他希望董卓同意讓他留下部隊兵力助守郿塢,他則率主力趕回武功。
當李儒得知徐榮的決定後,再決哀歎徐榮誤事,最後的機會也沒把握住,或許真的是天要亡西涼吧!
董卓對於不信李儒的判斷有些後悔,中為魏延圍魏救趙之計,但事到如今後悔已然無用,他也隻能繼續征求李儒的意見,是否讚同讓徐榮率主力回援。李儒歎息了一句“隻怕已經來不及了”,董卓問其故,李儒言現在情況已明,魏延佯攻郿塢,隻為讓西涼軍分兵,以從側麵支援劉璋,既然如此,魏延怎麽會輕易放徐榮大軍回師武功呢?若是徐榮初到郿塢,當即立斷率主力回師武功,敵一時難以反應過來,尚有極大機會,如今消息往來便是兩天時間,兩天時間足夠敵軍布置了,再想撤回,近乎絕望!
董卓不信,傳令徐榮率四萬人回師武功。
徐榮得到命令後,立即整頓兵馬,告別了董旻,奔武功而去。
陳宮早有吩咐,遊擊在外的李典立即將騎兵獨立第一旅分作十股,沿途不斷襲擾敵軍,殺傷敵軍倒在其次,主要是為了拖延敵行軍速度。開始徐榮還派騎兵迎擊,可每次西涼騎兵一出動,騎兵獨立第一旅的士兵打了便跑,根本追之不及,徐榮隻得將所有騎兵派出去,左右護衛著大隊前進。李典見狀立即改變主意,派出千餘騎在前往武功的道路上挖掘陷井,砍斷樹木、鑿石阻擋敵軍行進,甚至在一些必經之處堆放柴草,一旦徐榮軍靠近,立即燃起大火,阻擋其前進……總之一句話,為了等級徐榮軍前進速度,李典是無所不用其及。
郿縣的陳宮也沒閑著,得知徐榮開拔後,他留下三千蠻兵防守郿縣,親率主力咬著徐榮軍的屁股追了上去。
徐榮發現陳宮主力追來,隻得派出騎兵阻擊,結果又給了李典機會,被他一通衝殺,殺傷無數後耀武揚威而去……
磕磕拌拌的走了半天,大軍才走了十來裏路,於此相反的是另一個數字倒是非常顯赫——五千餘死傷,其中絕對損失四千多人(這裏麵有不少其實是重傷,但這種情況下,根本無力照應,隻得被放棄了)。
徐榮情知繼續前進已無可能,隻得下令全軍退守郿塢。
陳宮見狀立即引兵緩緩後退,李典也放棄襲擾,和陳宮一前一後嚴密監視著徐榮。
“悔不聽文優之言啊……”徐榮見狀不禁哀聲長歎。
徐榮全軍進入郿塢後陳宮亦退守數裏外的郿縣,李典補充了糧草後仍留在城外巡弋。
董卓得知徐榮在撤退時受到敵軍襲擾,損失慘重,舉步維艱,不得不退回郿塢後,不禁怒氣勃發,想著是不是應該派支部隊把他接應回來,但是想到魏延手裏有十萬大軍,要派多少人才能把他們接應回武功?雖說在郿縣附近僅有四萬左右,但隻要這四萬人稍加牽製,魏延必調兵支援,那時候恐怕去多少就得被留下多下。
李儒提醒董卓,或許可以讓徐榮乘夜色掩護撤回,雖說機會不大,但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了。
董卓無計可施,隻得同意了李儒的計劃。但是經過了昨天的失敗,他自己也知道,即便是夜裏,敵人恐怕也不會給他太大的機會,事到如今,他唯一的機會便是正麵強攻劉璋,一舉擊敗劉璋便可逆轉整個戰局!
董卓當即立斷,給大營和武功城各留五千兵馬防守,並將此前數戰之重傷員留下後,董卓親率十四萬大軍奔劉璋大營而來。
劉璋方麵,李傕兩度攻擊給劉璋造成了三千多人的傷亡,但是劉璋得到了李嚴部的支持,總兵力仍保護在六萬人上下,另有一萬民夫,兵力對比約為一比二,作為防守一方,這個兵力比並不算太懸殊。
董卓大軍遮天蔽日而來,在劉璋大營北方三裏排成一個巨大的軍陣,軍陣最前方是三萬弓弩手,弓弩陣後方是三萬刀盾手,居高臨下可以清晰的看見刀盾兵中扛著難以計數的雲梯,而後是四萬手執槍、戈、予、戟等長杆兵器的士兵,軍陣的最後麵是近百架巨大的投石機,董卓的帥旗就在投石機陣之中,軍陣左右兩冀各有一萬五千騎兵護衛。
登牆察看敵情的劉璋等人見狀無不大驚,董卓的情況他們是比較清楚的,為何以騎兵為主的西涼軍,此次竟然來了個大變樣,十四萬大軍之中竟然隻有三萬騎兵,其他的騎兵到那兒去了?那猛增的步兵又是怎麽回事?
劉璋等人不知道董卓此次可算是破釜沉舟了,他深知騎兵在攻堅時作用不大,因而下令將大量騎兵從戰馬上趕下來,成為了靠兩條腿前進的步軍。
“難道董卓又有了新的援軍?”滿寵不確定的道,董卓的戰爭潛力都看在眼裏,若說董卓能神不知鬼不覺的突然增加數萬步兵,他是不怎麽相信的。
還是從後世來的劉璋很快猜到了個中緣由,這個時候的騎兵由於馬蹬尚未出現,作戰以騎射為主(不同於後世成吉思汗使用弓箭的那種奔射,此時的騎兵主要裝備弩弓,發起衝鋒前已經給弩弓上好了箭矢,當快要衝到射程之內時以左手握韁同時緊抓馬鞍、雙腿夾緊馬腹以保持平穩,右手單手持弩射擊,射擊後立即機動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後重新裝填箭矢,而後再次衝鋒……)近戰肉搏為輔,顯然騎兵的作戰方式在此時無法發揮作用,董卓又不願放棄這個龐大的兵力,很有可能會下令騎兵下馬,參與到攻堅之中。
劉璋把他的猜測一說,眾人都覺得是理應如此,否則不能解釋為何董卓騎兵數量驟減,步兵卻急速膨脹。
“這董卓還真舍得下本錢,培養一個騎兵花費足以培養五個步兵了……”李嚴道。
戲誌才道:“他這也是無可奈何,以他的步軍數量,想要擊破我軍大營可謂困難重重,一方麵是步兵數量不足,一方麵是數量龐大的騎兵使不上勁,與其這樣,不如狠下心來,以騎代步,增加攻擊強度和兵力優勢。他的算盤打不好啊,縱然損失大一些,隻要能夠擊破我軍,這筆投入便是賺到了!諸位請看,董卓盡攻北門,對東、西、南三方連佯攻牽製都免了,看來他是下令決心想要一擊攻破我軍大營啊!”
郭嘉笑著說道:“方今渭水大營已失,隻要攻破我軍大營,我軍便無路可逃,不得不說,董卓的夢想很完美!”
旁邊的李嚴聞言臉色忽然暗淡下去,心中升出一絲羞愧。
劉璋上前輕輕拍了李嚴的肩,示意他不必放在心上,放棄大營是原是劉璋計劃之中,怪不得李嚴,何況李嚴在麵對強大敵軍,殺傷敵數千人後,仍帶出了三千士兵,足以自傲了。
荀攸道:“雖說騎兵下馬步戰並無不可,但是騎兵和步兵戰法畢竟不同,又沒有經過長期聯合訓練,配合必定會出現混亂,能夠增加幾分戰力,我心中存疑,若僅憑此就想輕易攻破我軍大營,我看很難啊!”
劉璋道:“不去管他騎兵步兵,隻要做好自己的事,勝利終是我們的,吩咐全軍將士,嚴守崗位,務必奮戰到最後一息,未得將令,擅退者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