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四章 騎兵克星

字數:4393   加入書籤

A+A-




    次日,張飛領著一千士兵踏著晨露來到郿塢之下,隨即開始了一場“閉月羞花”式的罵陣。

    至於張飛到底罵了些什麽,因為實在太過血腥,這裏就不一一記述了,大家隻需要知道,此前一連數日,張飛雷打不動的前來挑戰,一罵就是個把時辰,可是郿塢裏麵連個屁都沒有,可是今天,張飛隻罵了不到一刻鍾的功夫,郿塢高大的城牆之上,董旻便和徐榮吵翻了天,由此可見其殺傷力到底有多麽恐怖。

    爭吵的原因也是十分簡單,董旻身為董氏之人,心高氣傲,無論如何不能忍受張飛比潑婦還潑婦的言詞,誓要出戰生擒張飛,把他的舌頭割下來泡酒。然而徐榮卻不同意,他以董卓的命令為由力阻董旻的決定,原來董卓再次失利後,接受李儒的意見,命徐榮、董旻嚴守郿塢,阻止魏延揮師武功,而命令已經專到了兩人手中,久經沙場的徐榮一再給董旻解釋,同時提醒董旻這很可能是益州軍的陰謀。但是自認英明神武的董旻哪裏聽的進去,何況身為董卓的胞弟,他一向把西涼軍大小官員當作自家的奴仆,而現在一小奴才竟然膽大包天管起主子的事情了,而且徐榮你個奴才以為本大爺沒長腦子?還有陰謀?呸!不就是上次浩浩蕩蕩的回師武功卻被人一通猛揍損兵折將不說,還灰溜溜的給趕了回來,因此被嚇破了膽嘛!

    最後,董旻拿出“主子”的身份,公然指責徐榮膽小如鼠,並表示徐榮不敢出戰他不攔著,但是徐榮同樣沒有資格攔著他出戰,如果徐榮再敢放肆,他不介意命人將徐榮拿下。

    徐榮情知董旻這個莽夫說的出就做的到,他倒不是害怕董旻真將他拿下,不說他身邊親衛無數,手中兵力更是近十倍於董旻,董旻能否拿住他還是大大的問題。而且他幾乎可以確信對麵的敵人一定有陰謀,如果真的讓董旻出戰,恐怕董卓交待的任務就全完了,如果他被董旻擒下了,倒可以借次逃避戰敗的責任,但如果他任由董旻將自已俘虜,冒然出戰的董旻必敗無疑,屆時群龍無首的郿塢還能守的住嗎?一旦郿塢失守,他還會有生路嗎?聽聽城外張飛叫罵的聲音就不難想像,如果自已落入了張飛手中,肯定會被砍了腦袋送到劉備幕前!現在看來似乎就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拿下董旻,死守郿塢,不過這個念頭在他心中剛剛生起,便被強壓下去了,郿塢裏董旻可不是孤家寡人,五千精銳不說,還有數以萬計的董氏親眷,如果他真的拿下董旻,那麽一向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董氏一族必然會乘此發難,一場內戰將不可避免,一旦城內發生內亂,幾乎等於將郿塢拱手送給益州人……

    勸說不住董旻,又不願意挑起塢堡內戰,無可奈何的徐榮結果還是敗下陣下,同意董旻出戰的請求,不過他也沒忘在董旻耳邊一次次告誡董旻,一旦益州軍撤退,千萬不可以追擊,以免中敵之計。這話聽得董旻大皺眉頭,因為在他看來徐榮就是在提醒他,你能力不行,不可能打敗張飛,一旦張飛逃跑,那就隻有一個可能——張飛想要誘敵深入!身為高貴的董氏族人,這簡直是個天大的侮辱,如果不是急著出戰,董旻非好好和徐榮“理論”一番不可,現在嘛他卻不顧不上了,離去時隻是暗暗發誓一定要生擒張飛,好好的打徐榮一個耳光不可,自然,對徐榮的提醒那是半點也沒放在心上。

    不多時,董旻率三千精銳殺出郿塢。

    張飛打馬上前,問了對方名字,竟然扭頭便走,還留下一句“大爺矛下不斬無名之輩,你快滾回城去,讓徐榮出來送死”。

    城頭觀戰的徐榮聽了張飛的話不由心中一緊,越發擔憂起來,顯然張飛很清楚董旻的性格,隻一句話便讓董旻失去了最後一絲冷靜,剩下的隻有憤怒和仇恨。

    張飛這一招果然頓時將董旻氣的七竅生煙,“哇呀呀”大叫著便殺向張飛。

    徐榮見狀連忙命人敲起了敲起了銅鉦,戰場上的人都明白那是什麽意思——鳴金收兵,然而董旻對此卻是置若罔聞,都沒舍得回頭看看城牆上一臉鐵青的徐榮,叫罵著繼續追擊。

    張飛故作驚慌回身迎敵,接了董旻輕飄飄的三槍後,不禁暗中“呸”了一口,要說這董旻原是一是戰悍將,可是自從董卓踏足洛陽之後,一大批的原西涼將士麵對如花美眷、金銀珠寶、錦衣玉食,一個個丟失了西涼軍尚武之風,開始墮落起來。董旻便是其中佼佼者,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他張飛隻需要一擊便可以要了他的性命,偏偏卻又不能這樣做,甚至還要“慘敗”給他,這不禁讓張飛大大的不爽……

    張飛賣力的“演出”了十幾招,終於演不下去了,打馬便逃,嘴裏還作驚恐狀大叫道:“賊將太厲害,撤乎……”

    跟隨張飛出戰的一千士兵立即配合張飛賣力的演了起來,一邊驚聲失叫一邊爭先恐後的“奪路狂奔”,那些“影帝”級別的更是先扔兵器,後脫鎧甲……

    董旻心裏恨死了張飛,看他竟然被自己打的狼狽而逃,本就沒打徐榮的提醒放在心上的他這會更是忘了個幹幹淨淨,他隻有一個想法,絕對不能讓可惡的張飛逃走,一聲令下,三千精銳西涼軍頓時如餓虎撲向群羊一般追了上去。

    “糟了……”徐榮見董旻竟然不聽軍令,冒然追擊,心知他這一去必然遇險,心中不由大罵起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作之人,盡管如此,徐榮仍不得不立即命令集合部隊,一旦董旻真的遇險,立即出兵解救。他不是沒想過坐視董旻失敗,可是董旻身份特殊,容不得他犧牲,而且城中董氏之人若是得知董旻遇險,恐怕也會向他施壓,讓他出兵解救,要是他坐視董旻兵敗,再加上得罪了城中數以萬計的董氏族人,恐怕自己的命也就到頭了。為了他自己的生命,就算明知對方有詭計,他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他隻能暗暗為自已打氣,對方不過四萬人馬,自已的兵力還稍占上風,就算有詭計,也未償沒有一戰之力。

    張飛聽著身後的喊殺聲,嘴角不由露出一絲獰笑:“計劃成功一半了!”

    因為董旻追的太急,張飛甚至連逃進郿縣的機會也沒有,隻能繼續往西奔逃,希望“擺脫”董旻。董旻豈能讓張飛如願?他一刻不停的緊追在他身後,這一追一逃,不知不覺間兩支軍隊一頭紮進了那道山穀之中。

    對全力奔跑的士兵來說,三裏路不過一刻鍾的功夫,一刻鍾後,張飛率部奔出了山穀西麵出口。張飛剛剛奔出穀出,便見山穀兩邊忽然被扔下無數個大陶罐,一陣“叭叭”的碎烈聲後,陶缺罐中散落出無數個形狀怪異的鐵器,這種鐵器名叫鐵蒺藜,俗稱紮馬釘,它有四個鋒利的尖爪,無論如何拋擲,皆有三尖撐地,一尖直立向上,無論士兵還是戰馬,一旦踩踏上去,鋒利的尖頭就會刺傷腳掌,一般多布置在敵方必經之處。據說紮馬釘是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發明的,因為當時蜀國不產馬匹,蜀軍難以和魏國強大的騎兵相抗衡,諸葛亮冥思苦想許久,終於發明了這種武器,用來限製魏國騎兵,要知道當時的騎兵還沒有馬蹄鐵保護馬蹄,紮馬釘那是一紮一個準啊,。

    來自一千八百多年後的劉璋從各種影視、小說中無數次看到過這種武器,此次北伐,他麵臨了和曆史上諸葛亮幾乎相同的局麵,為了抵消來自西涼軍騎兵的威脅,他想到了這個小小的、不起眼的武器,畫出圖紙交給馬鈞趕製。紮馬釘結構簡單,不需要複雜的工藝,因而在劉璋北伐之時,馬鈞共造出了近十萬枚,如果同時輔開,夠西涼軍喝一壺了。

    陳宮手裏一共有兩萬枚,他一次性灑出了一半,狹窄的穀口頓時被紮馬釘給封鎖住了數十丈。

    董旻被突然響起的陶罐碎裂聲嚇了一跳,不過這個世上還沒有人見識過紮馬釘的厲害,董旻看著地上密密麻麻灰不溜秋的紮馬釘,他還以為這是張飛的疑兵之計,為的是逃脫自己的追捕,滿腔怒火的他並沒有想過,一直被他當狗攆的張飛那裏有空去布置這個什麽疑兵之計?他自以為是的指揮士兵繼續追趕,結果……

    “啊……痛死了了……啊……”隻見陣陣慘叫從前軍傳來,董旻仔細一看,竟然發現三十四名西涼軍抱著血流不止的腳掌坐在地上,嘴裏哀號不絕,再一看,他們的紮上分明紮著就在一眨眼前他還不屑一顧的小玩意兒。

    紮馬釘主要傷害人、馬的腳,倒不容易直接奪命,可是有的士兵運氣不好,腳上受傷後本能的坐下去,結果一屁股又坐上了另外一個紮馬釘,唉呀,那場麵……

    突如其來的打擊頓時讓董旻醒悟過來,果然如徐榮那廝所說,益州人果然有詭計,可是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董旻剛剛下達大軍停止前進,原路返回的命令,山穀兩邊響起一聲鼓號,頓時自山穀上方射來一陣陣密集的箭雨。

    無遮無攔的西涼軍正如無頭螞蟻一般急速轉向,死神便突然降臨,山穀中登時回響起淒厲的慘叫聲!

    隻眨眼功夫,董旻便損失了五百多人,心中大悔的他情知靠自己的力量是逃不走了,他立即叫來幾名親兵,命他們不惜一切回郿塢搬救兵,親兵得令後立即便沿開路狂奔。全殲董旻不是陳宮的目的,於是早就得到命令士兵草草向逃走的敵軍射了幾支箭,便歡送他們離開了。要不是還要用董旻釣魚,別說區區幾個傳令兵了,就是董旻,陳宮也有把握在第一輪攻擊時便將其射殺,可是董旻一死,釣魚的魚餌便沒有了,因而他不得暫時放過了董旻,甚至他還特意降低的攻擊力度,為的就是讓董旻多堅持一會,讓徐榮不得不硬著頭皮來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