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九章 意誌消沉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A+A-




    董卓走到半路,忽然被攔住去路,原來是從長安僥幸逃脫的幾名西涼士兵。

    董卓得知長安失守的消息又氣又急之下,狂噴一口心血後暈厥了過去。

    李儒立即命人封鎖長安失守和董卓暈厥的消息,下令大軍立即改道向北,準備退守西涼最後一塊地盤——武威。

    李儒一向為董卓左膀右臂,在西涼軍中威望極高,可是轉向北方的消息一出後,卻引起了士兵極大的不滿和猜測,許多中下級軍這和士兵堵住李儒討要說法,或者讓董卓親自下令,否則他們拒絕執行命令。

    西涼軍家眷多在長安,眼見就要到家了,偏偏過門不入,反要去西涼苦寒之地,士兵當然不願意了,雖然他們中許多人是跟著董卓從西涼走出來的,但老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晚,由奢入儉難啊,再讓他們回西涼受苦,他們如何能夠高興?何況士兵也並非蠢人,自益州軍北伐以來,西涼軍屢戰屢敗,喪失大片土地和軍隊,眼下可說是日薄西山的地步,此次突然決定放棄長安改道向北,顯然是長安出了狀況,而且這個狀況一定非常嚴重,嚴重到上麵不得不做出放棄長安的決定。士兵們知道這次不回長安,以後恐怕是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長安了,那豈不是說他們將永遠和家人分開,而且他們搜刮所得財寶皆在家中存放,如果沒有那些財產,到了北方那苦寒貧瘠之地,豈不是要重新過上饑寒交迫的生活?

    李儒不得不下令大軍就地休整,由他來說服那些不願北行的士兵後再繼續前進。可是李儒有些高估了自己,他苦口婆心的勸了一個多時辰,非但沒說動士兵,反而弄的群情激憤,一片混亂。

    李儒向士兵保證,北行隻是權宜之計,不出半年董卓一定率大家返回長安,至於士兵的財產,李儒表示等到了北方董卓自然會補償大家,並且表示所有士兵隻要願意,到了北方董卓可以作主為每名士兵娶一名當地女子為妻……

    西涼軍的士兵太了解北方的情況了,地貧人稀不說,還有匈奴為禍,七八萬人到了地方,光是糧食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至於補償士兵財產損失,娶當地女子為妻,那更是天方夜談,北方常年有匈奴越境劫掠,百姓窮的連口鍋都沒有了,董卓拿什麽補償他們?除非郿塢、長安還在手中,可是這有可能嗎?郿塢中住著董卓幾乎所有族人,長安乃漢都所在(雖然獻帝被呂布挾持到了洛陽,但董卓對外始終稱長安為漢都),董卓此次北上竟然連這兩個地方都不聞不問,說明什麽還不夠明顯嗎?娶妻?當地的女子就算沒被匈奴搶去,不久前李傕、郭汜擊敗馬騰、韓遂後也已經糟蹋的差不多了……

    縱是李儒巧舌如簧,但是麵對情緒激動的士兵,他也是無能為力,當然,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承諾太空虛、太經不起推敲了。

    就在李儒急的滿腦門生汗之時,士兵來報,董卓清醒過來了,召李儒問話。

    李儒仿佛找到主心骨一般,立即奔向臨時為董卓搭建起的簡陋帳篷。

    經曆吐血後,董卓似乎蒼老了十歲,李儒看著那蒼白的臉,他懷疑董卓臉上的皺紋在這兩個時辰中深了許多,他甚至從董卓的神色間感到董卓內心的無力和絕望。

    “外麵怎麽了?”董卓一改平日氣吞天下的氣勢,看著神色有些慌亂的李儒頹然問道。

    李儒行了一禮,不敢有絲毫隱瞞的道:“稟相爺,相爺剛剛暈厥了過去,屬下鬥膽越權下令士兵改道北上,前往武威,以圖日後。可是士卒將校皆不願意……”

    董卓咳了一聲,旁邊的董榮立即遞上一方錦帕,董卓輕捂著嘴再咳一聲,擦了擦嘴角,董榮連忙從董卓手中接過錦帕,而李儒分明看到錦帕上有清晰的血跡。

    李傕連忙道:“相爺,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啊,您可是我們西涼軍的擎天柱啊,要是您有個三長兩短,西涼軍就完了!”

    李儒等也紛紛勸董卓保重身體。

    董卓無力的搖了搖手,道:“西涼軍還有未來嗎?我還有未來嗎?郿塢沒了,長安沒了,靠著這幾萬殘兵敗將,我還能東山再起嗎?”

    李儒道:“昔勾踐兵敗夫差,僅餘五千兵馬,不得不入吳為質,委屈求全,後經臥薪嚐膽,一舉擊敗夫差,成為霸主。今相爺尚有十餘萬兵馬,有西北方大地域在,隻要雄心不改,仿效勾踐臥薪嚐膽、曆經圖治,何愁沒有反敗為勝之望?”

    董卓道:“西北?魏延鋒芒畢露,連克本相數十座城池,安定郡幾乎盡入敵手,北地郡此時隻怕也是岌岌可危,若是魏延殺入北地,本相北行之路便被隔絕,這數萬殘兵如何突破魏延防守,平定到達武威?”

    “相爺,即使魏延安攻入北地郡,但是其四處征伐,兵力必十分空虛,隻要我軍竭力一戰,未必不能突破其防線,就算一時難以突破,我軍有大量戰馬代步,完全可經並州深入草原,避開魏延繞行武威!”

    “呂布與本相仇深似海,他豈可輕易讓本相過境?”董卓喃喃道:“至於草原,眼看寒冬將至,匈奴人難以放牧,正是外出劫掠的時侯,若是劫了本相,足夠匈奴人平安渡過這個冬天了,他們豈能放過?何況這些年本相手上早已經沾滿了匈奴人的鮮血啊!昔日本相從未將匈奴人放在眼中,但眼下卻是虎落平陽,一旦深入草原,隻怕……”

    “相爺,呂布一介匹夫,或許會逞懲一時之快襲擊我軍,但王允等人卻是天下少有的智者,他們定然明白西涼存在兩股勢力對他們的好處,一定會勸阻呂布襲擊我軍,呂布一向對王允言聽計從,此次必然也會聽從。何況呂布的處境同樣不妙,袁紹不斷增兵並州,呂布窮於應付;兗州曹操也在積蓄實力,等待時機報仇血恨;南麵劉璋南陽第二野戰軍團十萬人馬更是時刻威脅著洛陽。這種情形之下,呂布乘火打劫的可能幾乎沒有。至於匈奴,其騎兵凶悍不假,但我西涼鐵騎也非浪得虛名,何況匈奴部族眾多,分布在浩如煙海的草原之中,各部族相距遙遠,未等匈奴人聚集起來,我軍早已經出了草原,而少數部族前來,無疑於送死。”

    董卓搖了搖頭,到了草原那就是匈奴人的天下了,他眼下是傷兵滿營,若是匈奴人來攻,他拿什麽抵擋?他可不想死客死異鄉!

    董卓忽然道:“若是本相盡起大軍前往長安,文優以為可有取勝之機?”

    眾人聞言不由大驚失色。

    李儒對董卓十分了解,他更是在心裏唉歎了一聲,雖說攻占長安的益州軍隻有兩三萬人,己方尚有七八萬大軍,可是這七八萬大軍的組成是什麽樣?裏麵有超過四萬傷兵,可戰之兵不過三四萬人,兵力隻是略占上風,而且對方拿下長安後,有堅城可供防守,強攻必形成僵持,此時劉璋斷不會坐視不管,也許劉璋正率部追趕上來,到時和長安守軍來個裏應外和,西涼軍將萬劫不複也!如此淺顯的道理李儒相信董卓不會不明白,甚至明知攻打長安殊不智也,未何董卓依然提議攻打?隻因董卓已經失去了雄心壯誌,已經認定失敗已難以挽回,要破罐破摔了!

    李儒知道董卓並不害怕死亡,當得知郿塢被破、族人盡被俘獲時董卓其實已近乎絕望了,好不容易董卓才重新燃起一點鬥誌,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落下,董卓已經難以招架了,他不想再苟延殘喘了,向長安攻擊與其說是做最後的努力,不如說是董卓的尋死之戰,他不想客死異鄉,就算要死他也要和族人死在一起!

    李儒如喪考妣般道:“相爺不可啊……”

    董卓知道李儒明白他的想法,道:“難道要讓本相如喪家之犬般四處逃竄嗎?本相這輩子早知足了,既然劉璋如此想要本相的項上人頭,本相送與他又何妨?”

    李儒泣道:“相爺,您可曾想過,一旦您落入劉璋之手,董氏一族將麵臨什麽樣的結局?”

    董卓失神的眼睛道:“我的兒孫皆落入劉璋之手,命運已成定局,我是生是死又能改變什麽?”董卓連自稱“本相”都改成了“我”,可見董卓是如何的無力。

    李儒連忙道:“非也,非也,相爺,您是否活著,對董氏一族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隻要相爺活著,對劉璋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落入劉璋手中的董氏族人就是劉璋威脅相爺最好的籌碼,在沒有徹底解決相爺之前,劉璋是不會輕易處置董氏一族的。與此正好相反的是,一旦相爺戰死,劉璋失去了製約,以他的性格一定會立即懲辦董氏一族,到時董氏一族就將麵臨滅頂之災啊!相爺,董氏一族萬餘人的生死全在相爺一念之間,請相爺三思啊!”李儒知道說什麽攻打長安是自尋死路之類的難以打動已經陷入絕望的董卓,隻有從董氏族人方麵進言方有讓董卓回心轉意的希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