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有情調
字數:3908 加入書籤
“明天,我們就將紅紅火火地入住新樓,這是春江曆史上的大事,更是我們在座的各位的大事。新的辦公大樓,在我們的財力能夠承受的情況下,力求做到最好。無論是室外的綠化布置,還是室內的裝修設計,辦公用品,都是按照花最少的錢辦最好事的宗旨,去采購布置的。現在這座新的辦公大樓,不說是江油集團最好的集團級集團大樓,至少我們在隆江集團的兩集團兩區裏,是說得過去的了。當然,我們也不是要爭什麽第一,辦公大樓的用處就是用來辦公,一切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兼具現代化的美感。隻是,我們這座大樓,在最初的設計定位上太過於個人化,以至於我們後來要改變,都是非常艱難的。因為整體的框架設計已經成型了,要改也隻是內部的小改動。華興公司在這方麵也是下了功夫的。裝修裝出了個性,也裝出了實效。相信,這個大院,將是今後一段時期,春江的對外門麵。明天良辰吉日搬遷入住,相信在座的各位入住新樓後,都將迎來好運!”
蔣能來很是慷慨激昂地說道。
古麗青知道他的意思,他就是要貶低李健楠定位的這個樓設計得不好,因為當初是李健楠拍板用這個方案的,其他人縱然有意見也不敢吭聲。這棟樓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黃”字,濃縮的就是李健楠的個人主義思想,霸氣外露。當年蔣能來在這件事上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所以至今心裏都憋著一口氣,如今終於可以吐出來了。扁擔倒了就是蛇,這是春江人的古話。李健楠已經倒了,蔣能來怎麽評論他,都是蔣能來的事兒了。
對於蔣能來剛才的論調,古麗青聽著卻是心裏不爽,她接過話頭,說:“新集團大院的竣工落成,確實是春江的一件大事。從規劃到現在,經曆了七八年的時間,耗時之久,曆經波折,明天,我們在座的各位終於有幸,可以告別這棟老樓,進入新的現代化的辦公大樓辦公,這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沒有前人的規劃和建設,就沒有我們今天的這份幸運和享受。所以,不管這個大院經曆過什麽,我們每一位能入住的幹部,都應該心存感恩。我們的事業也一樣,都是在前人打下的基礎上,來進行的,沒有前人的基礎,就沒有我們今日的成績。”
古麗青說完頓了頓,看了看旁邊的蔣能來,發現蔣能來嘴角露出那麽一絲鄙夷的微笑。
他心裏在想什麽,古麗青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把所有的功勞背到自己身上,把一切的不利都推給別人,這就是蔣能來的做法。古麗青自然不能讓他這樣來說李健楠。本來這樣的場合,她不應該為過氣的李健楠力爭什麽,但是心裏的那口氣卻是咽不下去。
看到蔣能來沒有什麽反應,古麗青接著說:“搬新家過新年,這是高興的事兒。但是,我們也應該想到,還有一些貧困人口,不僅無法搬新家,他們有的甚至連這個年都不知道該怎麽過。所以,歲末年尾,我們應該把目光轉向鄉村,去看看那些在溫飽線上掙紮的人,給予他們一些關懷和幫助。冬天是寒冷的,但是我們要把溫暖送到那些需要關愛的人們家裏,讓他們感受到集團對他們的關心。往年,我們也會開展這樣的送溫暖活動,今年,我建議把這個麵要擴大一些,盡量把關愛送到每個鄉片每個村的特困戶家裏,建議集團、集團、人在大和政協、紀檢五大班子成員,都行動起來,分頭走訪,讓這些特殊的家庭能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
蔣能來看了看古麗青,有些不明白,她怎麽突然間提起這個話題?把麵擴大?什麽意思?難道要每家每戶都送到嗎?要如此勞民傷財幹什麽?溫暖年年送,大家都心知肚明,領導下去走走,鏡頭跟著拍拍,電視裏露個臉麵,這事兒也就算是做了!那麽多的鄉片那麽多的鄉村,每個鄉村都有特困戶,要基本送到,這年前都得忙死了!他瑪的,做個樣子也要做得這麽累麽?蔣能來心裏很不痛快。
“古書紀剛才的提議,我覺得理論上很不錯。每個特困戶都需要關心和關愛,把黨和集團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這也是體現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蔣能來說道,“但是,我不主張把麵鋪得那麽廣。因為年尾的工作很忙,我們大家都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工作上。顧此失彼,反而得不償失。溫暖年年送,領導走幾家,這是慣例。對於那些特困戶,我倒是建議可以讓各個鄉片自行解決,把過年的大米和油發放下去,一樣可以體現我們集團的關心和關愛。沒必要親自下去走訪。”
蔣能來說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然後靠著椅背,環視全場。
張浩威知道,蔣能來這是又要公然反對古麗青的決定了。
他現在還不知道古麗青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什麽?是為了體現新上任的集團書記對民眾的特別關愛?還是為了借著這個機會去多露露臉?或者這背後還有更深的意圖?他不得而知,但是,他相信,古麗青既然選擇了這樣做,一定有她的理由。每個鄉片每個村的特困戶都去走訪,這是個巨大的工程量,就是分頭走訪,也是需要些時日的。但是,他也相信,這樣做的效果一定是不錯的,一定是得民心的。所以,他要無條件站出來,力挺她。
張浩威想了想,說:“古書紀的建議,我覺得不僅理論上很好,實踐上同樣是很好!借著過年這個機會,我們五套班子領導分別帶隊,走訪鄉村貧困家庭,這不僅僅是送溫暖,更是體現我們真正關心特困家庭,真正把他們的冷暖掛在心頭。我們是基層領導,其實真正下鄉走訪的時間卻是不多,不接地氣,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不接地氣,無法真正了解百姓的冷暖。鄉村特困家庭究竟有多窮困,不下去親眼所見,我們不會有切身的體會。所以,這次下鄉送溫暖,我認為是非常好的舉措,也很有必要!”
張浩威說完,看了看古麗青。
古麗青微微一笑,她自然明白張浩威對她的隻持。
張浩威說完,現場出現了短時間的沉默。
徐文娟看了看大家,發現沒有人發言,她挪了挪本子,開始說話了。
她說:“我在鄉片工作了十幾年,對鄉村的特困家庭還是比較了解的。都說窮人家的年難過,也隻有窮人自己才知道有多難過。每年領導選擇慰問的對象,就那麽幾家,而且年年都是老對象,更多的特困家庭,是在清鍋冷灶中度過除夕之夜的。他們的冷暖也隻有他們自己體會得到。古書紀說今年要把慰問的對象擴大到每村的特困戶,這是讓人感動的舉動。更是深得民心的行動。這樣做了,我們黨和集團在他們心裏的形象將得到很大的提升。其實,真正需要關心的人,就是這些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存那麽艱難,給他們溫暖,就是雪中送炭。多一些雪中送炭,是老百姓最渴望的。”
徐文娟剛調查了那麽多的特困戶家庭,他們的情況,依舊曆曆在目,有些家庭的貧困,真正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她真的希望,這些每天都在辦公室裏指手劃腳,玩弄權術的人,能多到鄉村去走走看看,或許對他們的心靈能起到一定的淨化作用。
“是啊,我對徐書紀的話深有同感。別的鄉片我不知道,但是烏有片的情況我是知道的。我在烏有片的五年,每年過年的時候,特困戶家庭是最孤獨最淒涼的時候,別人家張燈結彩,紅紅火火過春節,就這些家庭,在寒冷中等待,他們的生活,因為貧窮而絕望……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的關心就顯得尤其的重要,就如徐書紀說的,就是雪中送炭,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溫暖,是希望,更是感動。讓每個特困戶過好春節,應該成為我們年終的一件常規和固定工作,不是走過場,而是紮紮實實把溫暖送到每個特困戶家庭。”於少鋒也深有感觸地說道。
古麗青笑著看了看徐文娟和於少鋒,知道其他的人可能也不會再表態,她很高興地說道:“剛才幾位的意見都很好。蔣次長說,年底的工作很忙,這也是事實,我們每天的工作都忙,年底更是忙上加忙。但是,正如剛才張書紀,徐書紀和於副次長說的,我們的溫暖要做到雪中送炭,對於那些特困家庭,如何過好春節,是他們年底最大的事兒。那麽,我們五套班子分頭行動,劃定幾個片區,把溫暖送給特困戶家庭,這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走過場,確保特困家庭不遺漏!”古麗青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加重了語氣,“讓需要關愛的家庭得到關愛,是確保我們這次工作有意義的關鍵!把溫暖和愛心送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這次送溫暖活動的意義所在。辦公室先讓民政局上報各鄉片匯報上來的特困戶名單,我們先摸個底,看看具體有多少戶,然後再來安排走訪的人員和路線。”(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