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字數:6007 加入書籤
美女如雲
記得看《笑林小子2:新烏龍院》的時候,某一關的通關秘籍就是四個金燦燦的大字:美女如雲。我第一次明確覺得影視劇裏出現美女如雲的還不是《建黨偉業》的本家兄弟《建國大業》,而是二零零三版本《天龍八部》:話說隨隨隨便一個南蠻也是鄭爽級別的。而建國大業之後,我國的優秀女演員凡是可以上的都紛紛想上,除了上了又被解釋為其實沒有上的。
關於楊開慧老師最有名的該是毛主席說的:“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飄直上重霄九”。其實我最早的時候不懂,我簡單以為過這隻是說大家都不要太難過了。後來我讀金庸老師的《神雕俠侶》才知道:因為他姓楊來她姓柳。但是這方麵的事跡不多,因為楊老師很早就被反動派殺害了,所以看這部電影我很好地了解到楊老師不是一出生一結婚就被殺害的。她很可愛,像紅樓夢裏的薛寶釵,當然是因為李沁演過薛寶釵。李沁的身材非常有說服力地證明“毛哥哥”這樣的稱呼是多麽順利成章,如果換成方青卓老師來演,那就要苦了劉燁哥哥了。她懵懂地問毛哥哥:你去了還回來嗎?我真想說,回來不回來和你都沒有什麽關係了。
第二個美女自然是小鳳仙。美得連小鳳仙都沒有這麽美的小鳳仙。我對楊潁老師有印象是在《全城熱戀》裏,那麽熱的天裏如果一個女孩還顯得好看,那就是真的好看。這次穿得狐皮纏身的:你去了日本,沒有我,誰來照顧你。曆史上出現過很多奇男子,但是蔡鍔蔡鬆坡將軍是完全不亞於劉德華老師的存在:上馬擊狂虜,下馬書草書。這裏的焦點該是寫蔡先生愛江山不愛美人,為了國家舍棄小家。我這裏不想糾纏曆史,這樣的電影最不應該的就是不該去糾纏曆史,但問題是僅僅從電影節奏而言:在危如累卵的千鈞一發之際,一個男同誌和一個女青年還是那麽篤悠悠地“我心裏實在放不下你,你要知道我不是想走”。這就叫火燒眉毛還去想昨天晚上的泡飯是不是還可以熱一熱吃掉。在所謂的黑雲壓城城欲催裏搞這種相持淚眼凝噎,最近有一部電影也同樣做到了如此發指的罔顧,那部電影的名字叫《戰國》(嗯,你們把這個當做我給《戰國》寫的軟文吧)。
最後的美女則是周迅。周迅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滿足我對美女的想法,她與其說是一個美女,不如說是一個小男孩。可恰恰就是這麽一個小男孩在一幫男人呼哧呼哧悶在船裏,緊閉門窗的時候,施施然坐在船頭的煙霧裏,笑嘻嘻地似笑非笑。終於窗戶打開了,那麽多男人看著她,她大大方方地隨便大家一起看。這時候,美是什麽呢,美是如釋重負,美是恍然大悟。美是煙波浩渺之間,她打著傘。
騎牆前後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下子就拍上海新天地的。他從清朝末年這麽一路小跑過來,其中便有五四運動。我要說一句心裏話,我對電影最大的好感就是這部分。對照導演崔嵬、陳懷皚於1959年拍攝的《青春之歌》,我強烈感知現如今是2011年,而不是一動不動的1959。
我還是要不識相地提一下《色戒》。《色戒》的一大好處就是拍出了破汗衫上大義凜然地寫著:廣州大學。當然,這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麽,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摘自百度詞條)。這場群情激憤的學生運動燒家具,燒房子,衝私宅,如果完全剝離政治光環的話是多麽饕餮的一次逃課行為。而一個極端的設定便是一個興高采烈地騎牆青年,揮手不久就臉色突變地輕輕對著牆外也變得鴉雀無聲的學生:牆內都是兵。那麽他們本來期望牆內是什麽呢?簌簌發抖的人妻?垂垂老矣的腐朽?還是腦滿腸肥的不良於行呢?至少,大部分人是沒有想到牆內都是兵的。
然後驚人的一幕出現了,男女學生勸男兵:讓我們進去啊,讓我們過去啊。然後男兵們深明大義讓開了,其實還可以舉一部電影,石揮的《我這一輩子》。其實建黨偉業裏也確實實拍了這樣一個納悶的偽警察對這些學生不理解。其實包括學生自己未必也不理解。他們的群情激奮其實不過就是為了讓他們一定會被捕,他們一定會被看做是冤枉的。而他們的確也是被冤枉的。因為有很多人有條不紊地在組織,在想:怎麽就這麽些人被捕。
但是學生的確不會隻有《青春之歌》最後麵對高壓水龍頭感到激爽的手拉手,而是那個孤零零的,惶恐的,騎在牆頭的小男孩:牆內都是兵。可惜,這個時候一般都已經晚了。
漁舟唱晚
終於要說到新天地了。
話說馬林避開法國巡捕的一幕算是本片不多的動作戲(我對動作戲的定義之一就是群p是不算的),跳高竄低鑽弄堂,簡直就是成龍附體甄子丹顯形。劉樺說的“我大哥是青幫的,找個人呢很方便。”我想說的僅僅是其實當時的青幫和某組織的犬牙交錯其實是非常精彩的武俠。電影自然不可能這麽張牙舞爪,(我到現在都好奇那個本片第一次審查被廣電總局槍斃的是否是傳聞),但是聽到他們是荷蘭人的時候還是覺得很好玩。然後之間俄國人還對房價表示了一點點小小的挑剔也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想說的其實隻是一個到處吃喝嫖賭的混子捕快知不知道如果逮捕了這些人會讓曆史發生多麽大的變化軌跡?但是即便那樣,真的會嗎?不是有所謂曆史的滾滾洪流是擋不住的嗎。
本片所有的船行水上都非常有電子遊戲的效果,我是強行腦補《射雕英雄傳》大鬧煙雨樓才勉強沒有出戲。這場戲給我的印象除了介紹了書記員才是會議的男一號,就屬最後突然高唱《國際歌》讓我有些呆呆的。我在想,在此時此刻,若黨隻是初建,上輩子都是什麽折翼的天使?
東鱗西爪
本片的一大貢獻除了美女就是俊男。周總理這種聞名遐邇的美男字姑且不論,張震扮演的蔣介石有多好看呢,好看到可以假扮一個修女。我是想到了加裏森敢死隊裏酋長假扮修女狂掃機關槍的橋段。我在想,如果這個部分是真的,完全皈依基督教的蔣先生真是情何以堪。
劉德華扮演的蔡鬆坡我覺得比較好的戲並不是月台離別,那麽悲戚的場景我總覺得劉老師總有忍俊不禁的感覺。而麵對袁大總統,慌慌張張衣襟半解地站起來,唯唯諾諾之間卻有狼奔豕突的寒光一閃,對他而言,袁世凱和蛐蛐的距離半步都不到。
很久沒有見到的李雪健,這次算是有所驚喜。他撇開劉燁熱氣騰騰的排比句,緩緩地問一句:我隻想問你到底要什麽。其實所謂歲月,所謂年華,都可以這麽冷冰冰地問一句,你不要馬上回答,你慢慢想。可惜這個世界是雜亂的世界,永遠沒有什麽慢慢想了之後才輕輕地說。
張勳這個人物基本被定性為跳梁小醜,這裏還是不深入討論,雖然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他比同為封聖的康有為更值得稱為忠臣。這裏單說他怒斥林森的一幕戲,其實在簡單粗暴的質問之下,管飯不管飯,說話誰的算算是簡單明了地直中紅心。讀書人就是廢話多,而當兵的總是直來直去,對付讀書人所以隻好直來直去。
這部戲的一個奇特是擷取了《我的一九一九》裏顧維鈞那段有名的“山東耶路撒冷說”。多年以後看陳道明先生重返電影銀幕(建國大業太短了,唐山大地震沒有看)非常感慨,感慨什麽呢?我是看過《我的一九一九》的。額。
這部電影比較奇特的一個細節是薑武殉情嚇跑陳公博一幕。我覺得是想說明整個事件的荒誕性,然後我就決定不再想下去了,否則倒是不一定會被跨省,而是會導致這個帖子嚴重崩潰。
民國風骨
剛才提到俊男,當然要單獨說說吳彥祖。
胡適先生在張中行先生筆下雖然頗多微詞,但第一句就是“他即便是穿長衫也和別的先生不一樣。”(雖然仔細推敲也不是什麽好話)。吳彥祖自然不能和胡適先生的學樣相提並論,但是他好在一個溫和從容。譬如緩緩說出“幹不了”,譬如麵對隨便闖入旁聽的學生緩緩說“請你出去”,譬如對質問為什麽要攻擊陳李的時候緩緩說“不可以嗎”。如果說緩慢催生優雅,那麽堅持不懈的緩慢就能讓人產生時空轉移的效果:進入那個也許從未存在過的民國。胡適,或者說吳彥祖版本的胡適做到了這點。
(原典故:15分鍾過後,胡適讓學生們自動舉手,報告用字數目,然後從中挑選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稿,電文是這樣寫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簡練,僅用了12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隻用了5個字:“幹不了,謝謝。”)
說完俊男,還是提一下辜鴻銘。劉佩琦詮釋得非常克製,我特別想表揚的並不是他不得不略顯輕浮的“三三得八”,而是那幕麵對群情激奮的學生:先生,您當年撰寫春秋大義……他用拐杖撥開人群,蕭然遠去。大師風範不在於循循善誘,一般就是一個不解釋地離去。唯上智下愚不移也,這是一種傲然,更是一種自尊。
餘音嫋嫋
最後說一下這種群戲的創作我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匆匆而過的電影始終是電影的大忌,嗯,就以這種明顯不是結尾的結尾結束吧。
隨便說說《建黨偉業》,如果真有什麽偉大的話,也許就是我們現在可以這麽隨便說說。
隔空約炮
隔空約炮是一種比較下流的說法,可是看著袁世凱和孫中山在銀幕上喊來喊去,莊嚴堂皇的廟堂戲就慢慢有一種奇怪的荒唐感,而恰恰也是因為這個荒唐感使得這部電影倒不妨可以隨便說說。
以下人物名就是角色名字,不妨把孫中山看作是孫二雲雲。
趙文瑄演的孫中山無疑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他完美地,赤裸裸地告訴我們政客和影帝真的是多麽殊途同歸的結合。他們不一定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這樣就可以時時安慰自己:你不是在搞政治,你是在演戲而已,既然是在演戲,還有什麽不可以搞的呢,哪怕是政治。
黃花崗起義失敗之後,孫中山對著直勾勾看著他的僑胞熱淚盈眶:他們都是孩子,你們的孩子為了你們的未來失去了生命。我們拿出我們的財產有什麽不可以嗎?這樣的陳詞幾乎讓人產生再不傾囊而出就是禽獸不如的感覺。但是誰是“你們”,誰又是“他們”,最重要的是誰又是“我們”呢?無人去想。
當黃興氣衝衝地把門關緊喝問他的時候:在外人麵前我支持你,關起門來我要問你……孫中山做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門,也就是說其實說什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在大家麵前堂堂正正地說,正大光明的說。這樣哪怕最後大家都不記得在說什麽,大家都可以記得:孫中山說話是開著門,我們都能聽見啊。其實,你們是看見而不是聽見,不是嗎?
臨時大總統被迫退位其實按照常理是多麽遜的一件事情,可是孫中山近似慈祥的表演讓觀眾不由肅然起敬:今天是我們見麵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雅蠛蝶,相逢總是初見,這是要大家像記住初戀那樣記住他那張臉啊。
讓我們由下而上地去看袁世凱。
孫淳表演的袁世凱可以用英武來形容,因為一般我們看見的袁世凱都是一大堆肥肉加一小堆肥肉的組合,像這樣正常的袁世凱形象已經讓人非常不習慣了。曾幾何時,這種在教科書裏被人定性的角色無論是日漫還是港漫處理,但無論如何一定是漫畫處理。能夠看見一個長得筆挺的袁世凱我已經覺得物有所值了。
袁世凱在這部電影裏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不斷問一個差不多的問題:孫中山究竟是怎麽一個人。當別人類似轉帖一樣的說了一大堆之後,哪怕他一定不知道白求恩是誰,也不妨礙他模糊地以為孫文就像白求恩那樣白璧無瑕甚至不像人那樣的崇高,所以當聽到孫文當選臨時大總統的時候,他近乎崩潰一樣地去摔自己家裏的各種古董。可是在摔了一陣之後,也許也是看見捧來的古董越來越貴重,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再怎麽生氣也不能摔自己的東西。
於是他匍匐於皇後與皇子身前:你們知道有個地方叫法蘭西嗎?
僅僅看電影其實可以概括為袁世凱凱旋記。
因為無論孫中山怎麽表演,在那個時刻,那麽多血肉鋪陳之後,是袁世凱喜洋洋地接受采訪:革命嗎,兄弟也略懂。
袁世凱終於放棄去想孫中山是什麽樣的人,就像隔空約炮的最大意義僅僅在於我有炮可約,至於和誰那本來就不是一個問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