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馬三爺

字數:4030   加入書籤

A+A-




    【】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穿越六十年代農家女(ie)”查找!

    磨坊在生產隊場院內,隊部是一間直筒式的房子,一溜兒的土炕,地麵寬敞,是之前集體吃飯時的地方。

    更是如今逢農忙時節勞動時集體吃飯的地方、大冬天裏隊裏的開會場地與貓冬幹活的地方。

    屋子東側的牆根擺了幾個石頭槽,一排排低矮的土坯石頭壘成的就是隊裏幾頭牛和毛驢的家。

    平時有一位馬姓的老頭子住在這裏管理,兼給生產隊打更。老頭子長得幹巴巴的,常常板著一張老臉。

    那嚴肅的神色跟馬隊長有得一拚,但為人不錯,雖很愛較真,但也愛講究個什麽都公平公正,當然更是少不了一副熱心腸,遇上誰家臨時有事急著離開磨坊的,他偶爾還會幫一把。

    最外間沒上鎖的兩間土坯草房就是磨坊,裏麵就放了大碾盤和石滾,再也無其他吸引人的東西。

    可一年四季家家戶戶都落不下來這裏,總有人家要磨糧食,也總有臨時急著離開的時候,因而也欠了對方不少人情。

    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屯裏人,不管老幼,遇上了對方都尊稱他一聲馬三爺,也不知道這是屬於什麽輩分。

    此處天還未破曉,低矮的木門就傳來石滾碾過磨盤的聲音,間雜著馬三爺對小毛驢的吆喝聲。

    原本這是生產隊財產,為公共所用,幾乎沒人管理,也用不著管理,誰家要磨米磨麵的就徑直去,不用和誰打招呼,也不需要給誰交費。

    這樣一來,總有鬧矛盾的時刻。

    可自從換了了馬三爺駐守場院,情況就不同。

    趕上人多的時候,就把麵袋子往磨坊裏一撂,跟他打一聲招呼,人就先回家幹別的去了,等別人用完了再自己用。

    有時,哪家的男人不在家需要磨麵,隻要女人吱一聲,馬三爺總會幫著磨完,無需太多的言語,也無需什麽報酬,就像拉家常一樣自然而然。

    因而屯裏鄉親們漸漸地相處得很是和睦,沒有誰會因為用磨的事再發生爭搶,誰著急誰就先用唄。

    比如此刻從馬三爺的吆喝聲裏就能明白這位老人又是發了善心。

    等關有壽一進入就看到被蒙上黑布的小毛驢正被套著碾架,就是一動不動,樂得他發出爽朗笑聲。

    “三爺,你老這是咋得罪這小家夥,居然跟你反著來?”

    馬三爺眼含笑意拍了拍小毛驢腦袋,“跟人相處多了,變機靈了唄。快點幹完活,我給你加餐。”

    也是奇怪了。

    馬三爺這麽一說,撅著後腿咋也不願意挪動一布的小毛驢居然用腦袋朝他身子拱了拱,這才開始一圈一圈地繞著碾盤走。

    提前來的兩位與關有壽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和一位大嬸正等著碾麵,見狀或多或少都露出笑意。

    大家都是一個屯裏的,彼此相識,見一時半會兒的輪不到自己,開始你東一句,我西一句的嘮嗑起家常。

    “老三,咋聽說你們昨晚分家了?”

    “嗨,這還用得了問,沒瞧這會天還沒亮,他們哥倆都一塊來?”

    這又沒啥不好對外傳言,關有壽聞言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啥時起屋?”

    關有壽打趣道,“你先借我點錢,明兒就起。”

    “關三哥,我都等著還饑荒呢。錢沒,力氣要不要?回頭你喊一聲,我不上工都跑過去幫一把。”

    “嘁,你咋不早說?老三,趕緊的讓這家夥今兒就去打土坯。”

    “行呀,定好地了沒?咱哥幾個誰跟誰!”

    關有壽跟他們走到一旁嘮嗑,而葉秀荷則叮囑閨女別靠前,小心被毛驢踢到,自己來到前麵那位大嬸子身邊幫忙。

    “全嬸兒,你這是今兒要來且(客人)了?”

    “哈哈……哪呀,是你叔稍信說今兒下響回來。這不他難得回來一趟,給他整點好的。你們這是要自個開夥了?”

    “嗯那。我叔往年不是到了農忙都不得請假?”

    站在門口附近的關平安聽葉秀荷這麽一說,好奇地踮起腳尖,伸長小腦袋望向正直起腰的對方。

    與她娘一樣,這位她該稱奶奶輩的婦人頭上也頂著方巾,不過身上多係了一條圍裙,瞧著歲數也就三四十來歲。

    昏暗的油燈之下,關平安終於見著了這一張臉——這是屯裏出名的半邊戶馬慶全婆娘全嬸。

    何謂半邊戶?

    那就是兩口子一位吃著公家飯,一位在老家下地的家庭。而馬振全據說就是在鄰市挖煤的下井工人。

    如今他家的大兒子就跟著他爹也當上了挖煤工人,剩下的幾個孩子跟著母親在屯裏生活在公社上學。

    此刻隨著小毛驢一圈圈地繞著大碾盤走著,石滾在碾盤上緩緩轉著,灰白的麥粉從石磨的溝槽裏淅淅瀝瀝地落下來。

    在屯裏,不是年節,能在尋常日子吃上麵粉的人家,看來這挖煤的,日子過得確實如屯裏那些婦人所言真不錯。

    “哈哈……他呀?”全嬸臉上怎麽也掩飾不了激動,“這回我爹過生辰,他跟單位特意請了假。”

    “那你是得給我叔整點好吃的。”葉秀荷聞言附和地笑著,很有眼色的沒去戳破對方的謊言。

    馬振全的老爹老娘早就骨頭渣子都沒了,對方說的爹無非是老丈人。啥時候一個老丈人的生日值得這麽小題大做?

    有了小毛驢推磨不止省事多,更是速度快了不少,要不然家家戶戶的口糧就全靠人力推磨,那大石磨還死沉死沉的,像全嬸這樣的半邊戶別說下地幹活,恐怕等她男人回來還得要抓瞎。

    按理來說,在春耕期間和農忙期間,毛驢和牛這些牲口還有其他用途,就比如隔壁王家莊生產隊的磨坊。

    他們的大隊長就規定不準在這期間動用牲口,想磨麵?簡單呀,想吃飽就靠人力,要不就送到專門收加工費的磨坊。

    從這點上來說,後屯比前屯更為有人情味,以馬慶國為主的隊幹部還真不錯,要不然大夥該得多累呀。

    當然小毛驢也是金貴物,輪到磨地瓜幹了,後麵的年輕人就趁著它緩口氣當口,自己稍微收拾一下磨盤,把盆裏泡著的地瓜幹攪幾下,猛一使勁端到磨盤上,身邊的人幫著拿起勺子往往磨眼兒裏喂了兩勺料,而他自己則抱住磨棍推動磨盤,石磨盤吱吱轉動,麵糊糊順著磨盤流出來。

    隊幹部講人情,底下社員也服氣,難怪她爹說馬六屯的村民淳樸,行事敞亮,這地兒不錯……<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