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南下幹部(1)
字數:3581 加入書籤
複明1659!
劉看山又踏上了路途。
兩天前,一紙來自朝廷的文書由驛卒送到了他所在的小村莊裏。“聞該村吏員劉看山兢兢業業,治村有方,故調其南下聽候差遣。”
就這樣,劉看山回了一趟已經空掉的中興城,辭別了父母和姐妹,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家。
不是他官迷心竅,而是他不忍再看。
向南行了數十裏便到了一處渡口,渡口旁早已經有一隻龐大的船隊在此等候。
緬甸夏季多雨,所以碼頭旁有茅草棚。草棚裏坐著不少和劉看山一樣穿著的年輕男人,有些人一看就是從當地漢人提拔的,一些人則表現出了軍人的特征。兩股人在棚內分坐兩列,但偶而也有些交流。
“在下劉看山,是中興附近的一個小村官。今日就要同諸位同行了,還請大家多多關照則個。”劉看山自覺的和大家打招呼。
“今日?吾已經在此等了兩日,這船都來了幾波了,就是不讓咱們上船。”
一個黑臉漢子大大咧咧。
“此話怎講?”
“吾問過了看守渡口的軍官,他說什麽兩岸水匪甚多,故要等炮船來護航。”
“既然如此,那安全點也是好的。”
那黑臉漢子正要抱怨幾句,卻見遠處一麵掛著日月旗的炮船漂了過來,緊隨其後的則是幾艘同樣載著炮的戰船。
劉看山對軍事幾乎一無所知,隻是好奇的數了數數量護衛船隊的一共有四艘船,八門炮。
“諸位官爺,請上船吧。”
那驛卒話音未落,一旁老卒就急衝衝的跑了過來,當頭就給了他一腦瓜崩。“你這榆木腦袋!船票沒發,竟然還敢放人上船?”
小吏哭喪著臉,捂著腦袋恍然大悟。
“這次吾便幫你做了,下次若在如此,吾丟了飯碗,你也別想吃皇糧!”
“讓諸位官爺見笑了,”老卒滿臉堆笑的從袋子裏倒出一堆寫著字的竹片。“請官爺每人取一船票,按照船票上麵的文字上船。”
眾人排著隊領了竹籌,提著行李,踩著踏板上了船。剛一上船,劉看山就聞到了一股難聞的氣味,他忍不住用手捂著鼻子。
“官爺莫要嫌棄,我們的船在這江上,算是幹淨的嘞。小人曾經見過緬人的兵船,漢人的商船,那可是甲板上都亂糟糟的。”
劉看山隻是應了幾聲,並未當真。給伺候人的小廝看了竹籌,小廝便帶著他來到了船艙裏的一個小房間。
房間裏有兩張床,顯然,劉看山得在路途上與人同行了。
仔細檢查了一次潮濕的房間,除了一點異味之外,也無別的問題,竟比他見過的絕大多數房屋要幹淨很多。
“吱喲”一聲,房門被人推開了,走進房間的正是剛剛的那位黑臉大漢。
“真是巧合,我們又在此處見麵了。”
黑臉大漢笑著拱手“是啊,緣分。卻不知兄弟是哪裏人氏?”
這批上船的都是各地的小吏,而能送到南邊的,絕大多數都會被重用,自然這位黑臉大漢想認識一下潛力股。
而對於劉看山來說,這名大漢也是個潛力股。“在下是中興府人氏。”
“吾名為王啟年,籍貫廣西,距離此地有千裏之遙。”
“噢?啟年兄是內地人士?”根據這身打扮,劉看山確定一定以及肯定這個人沒有表字,所以直呼其名。
“是啊,吾是從行伍裏那個叫啥轉,轉業出來的。之前在家的時候,為了吃口飽飯,投了晉王的部隊,一路當兵吃糧殺韃子,護衛陛下來到緬甸。”
聽得出來,王啟年的話語中有著些許自豪。
“啟年兄忠心為國,舍生忘死,在下佩服不已。”
“吃皇上的飯,自然要為皇上賣命。沒什麽好佩服的。”
兩人躺在吊床上攀談起來,互相交換著彼此的見聞。王啟年文化水平低,隻是勉強認識幾百個字,閱讀量少得可憐;而劉看山則從小活在中興城中,從未見過城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兩人各有長短,倒也不缺話題。劉看山誇讚王啟年見多識廣,王啟年則誇讚劉看山滿腹經綸。兩人仿佛瞬間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劉弟弟,吾在離開位子之前,收到了一本小冊子。上麵是兩種亂七八糟的鬼畫符,第一種吾大概知道是緬甸字,但第二種就沒見過了。”王啟年從包袱裏拿出一本人手抄的黃紙做的小冊子。
“小冊子前麵會有字解釋意思把?”
“那倒是,可吾看不懂那些字。弟弟幫我看看罷。”
劉看山接過小冊子念了出來“緬甸已滅,其地盡數歸了皇明。本要做書同文車同軌的事情,讓緬人也講漢化。可緬甸雖小,也有兩百萬人,讓緬人丟緬甸話講漢化,十年尚不能完工。但緬甸字實在難懂,難寫。為了方便軍民人等掌握緬甸話,特編製了一套新緬甸字…”
後麵的內容則分成了三排,第一排是緬甸字(婆羅米字母),第二排則是諺文,第三排則是漢字注音。聽劉看山一講,王啟年很快就明白了小冊子的意思。“不錯,也不知是誰人發明的這字,很平豎直,比緬甸那彎彎繞繞的麻繩字好多了。”
“在下也如此覺得。”
“什麽在下在下的,咱們之間是兄弟嘛。”王啟年拍了拍劉看山的肩膀。
“看來自己要改口,這種人不喜歡那些客氣話。”
“是,是。”
王啟年拿出酒肉同劉看山分享。酒是低度數的黃酒,而肉則是常見的水牛肉,不過也算很不錯的夥食。劉看山生於城市之中,整日在家讀書,哪兒有什麽碰酒的機會?不多時,就被王啟年給放倒了。
見劉看山昏昏沉沉睡在吊床上,王啟年收拾了桌子,自己則掏出小冊子慢慢閱讀起來,讀著讀著,王啟年自己也進入了夢鄉。在夢境之中,他隱隱約約聽到了這麽一段話
“朕之所以力排眾議,提拔你們為吏,以後還能圍觀。是因為,汝等經過考驗,是大明的忠臣啊。可是,諸位連粗通文墨的人都不太多,朕即使想授予你們官職,也很難把朝廷重器交給文盲…可若你們能夠識文斷字,能看懂朝廷文書,朕就能讓你們充任一縣之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