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李恪的事跡>

字數:3139   加入書籤

A+A-




    作品相關  吳王李恪的事跡

    三皇子李恪生於武德二年或三年。玄武門之變時估計約有7-8歲。從這裏就可以看出目前一些無良電視劇的劇情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一個7-8歲的孩子也能上演一出波瀾壯闊的奪嫡詩史?更不要說展什麽其他劇情。

    估計此時孩子還在母親和父親麵前混鬧呢。

    史料所載唐太宗對這個第三個兒子還是比較喜愛的當然不能與嫡子相比較。這很明確嫡子與庶子在古代的地位的差別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總之按照古代製度:“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個製度是國本不可能輕易撼動皇帝也不是說了就算的。

    在三皇子李恪年幼時太宗是比較喜愛的雖然在武德三年封蜀王後但以年幼而一直留在內廷直到貞觀十年。

    按照唐朝製度庶子成*人後必須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因此不管唐太宗願意不願意李恪都必須遵照製度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於是貞觀十年李恪晉封吳王他必須離開太宗前往封地任職。這個時候太宗顯示出對這個兒子的不舍:帝謂左右曰:’吾於恪豈不欲常見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歲後庶兄弟無危亡憂。”

    可見太宗對製度和對李恪的地位的明確尤其是這句“吾於恪豈不欲常見之?”

    流露出太宗的無奈。然後太宗的期望也表露出來:“使外作籓屏吾百歲後庶兄弟無危亡憂。”大家看仔細太宗說得是庶兄弟無危亡也就是庶子和嫡子的分別太宗希望李恪能擔當起維護庶子們平安的職責說明在庶子中太宗對李恪的器重也是他以後能被考慮立為太子的一個方麵。

    在舊唐書中提到太宗有一篇書戒一些mm立刻就說看是李恪不安分太宗對他的警示。嗬嗬說得以未免太沒人情味了。這其是就是一篇父親對即將出行兒子的教誨語言樸實表達了太宗嚴父和慈父的真情。從這裏我開始對太宗這位君主下了頗具“人情味”的看法。新唐書的解釋就更正麵了:“帝賜書曰:“汝惟茂親勉思所以籓王室以義製事以禮製心。外之為君臣內之為父子今當去膝下不遺汝珍而遺汝以言其念之哉!”

    很多人想給李恪潑奪嫡的髒水未免潑的有點遠。李恪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克盡職守低調而自在。

    我們繼續李恪的話題。也就在李恪奔赴封地的時候貞觀的朝局生了一些潛在的變化。什麽潛在的變化呢?李世民已經開始考慮更換太子了。也就在貞觀十年的時候李世民開始為李泰當太子積極籌劃允許其在府邸開設文學館。其心昭然若揭。誰都知道開設文學館是李世民的專利正是文學館的開設為李世民奪嫡立下了不小功勞。嗬嗬可李世民想的過於簡單:“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此一時彼一時。

    李恪盡管聰穎非常但那皇子的驕恣和父親的備加寵愛卻使他這年冬季惹了禍:他頻繁外出射獵使安州百姓的禾稼很受了些損失。李世民知道後大怒立即下令免去李恪官職並削去食邑三百戶!愛之切而責之重李世民正國為對李恪寄予厚望所以對他的過失也絕不姑息寬貸。李恪免職回京後李世民於日理萬麵中找李恪單獨作了一次語重心長的談話:“父之愛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訓也。子能忠孝則善矣若不遵誨誘忘棄禮法必自致刑戮。父雖愛子將如之何?”

    如果說李治是太宗十個成年的兒子中運氣最好的一個那李恪肯定是運氣最背的一個。

    總的說來李世民的兒子分三類:第一類是不肖子就是對皇位野心勃勃的幾個孩子。李承乾、李泰、李佑最讓晚年的李世民頭痛不已。最後流放的流放幽閉的幽閉誅殺的誅殺結局最慘也最讓父親傷心。第二類是縱情享樂的浪蕩公子李愔、李惲、李慎、李明都是這種人沒什麽出息大部分讓武則天給殺了。第三類就是少數幾個沒讓父親傷神品行也還算端正的孩子。少得很隻有三個李恪、李治和李福。李治不用說了出了名的孝順。李福是太宗的十三子也是個老實孩子雖然平庸了點但品行還是蠻好的後來過繼給李建成跟李治是唯一兩個沒死於非命的孩子還陪葬昭陵算是善終了。李恪跟李治、李福都不一樣那兩人是天生的老實李恪是低調。

    太宗曾說吳王英果類己這倒是個大實話眾所周知李世民的家庭教育相當失敗。12個這樣的兒子中矬子裏拔大個也能把李恪拔出來。但是聰明又能幹還不是李恪最大的優點最可貴的是他深知一個人人都懂但卻很少有人能做到的真理“做人要低調”。於是他真得很低調因為史書中關於他的記載還真是很少。

    按理說這麽好的一個孩子應該是可以善終的。但是沒有因為有些人的鋒芒是藏也藏不住的有些人的災禍是躲也躲不開的。所以很倒黴他被人盯上了。

    永徽四年出了個大案子那就是高陽公主兩口子的謀反案。高陽公主因為情郎被殺相當不爽繼而對社會產生了報複心理戴綠帽子的老公房遺愛是以前是跟李泰一起幹事業的夫妻倆在謀反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於是糾結一幫李泰的餘黨扯起旗子準備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不料還沒等行動就被哥哥房遺直給告了。這下可把長孫無忌樂壞了立刻抓住機會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皇室“大清洗運動”。當然清洗的主要對象不僅包括造反的李泰餘黨還有早就想拔去的眼中釘李恪這絕對是惡意的栽贓嫁禍。

    我們的主角房遺愛這個彪呼呼的卻又窩囊軟弱的紈絝很快就在長孫無忌留他一命的引誘中作為證人告了一向與他關係密切的李恪可是他同樣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這家夥看的我生氣真恨不得抽這家夥一頓)

    小王爺死之前曾大罵長孫無忌罵得很難聽並惡毒地詛咒他不得好死。沒想到權傾一時的長孫無忌後來真的栽了個大跟頭栽在鐵娘子武則天手裏因為他不識時務地跟鐵娘子作對但沒有鬥過這個女人被流放並且死了。

    因為李治的無能才讓長孫無忌費盡心思地要消滅一切會威脅到外甥皇帝寶座的不安定因素;因為李治的軟弱才讓長孫無忌能輕而易舉地借皇帝之手順利的除掉李恪。菩薩心腸的李治哭著對長孫無忌說好歹是我親哥哥啊你竟忍心下手!唉可是話說回來難道這宣判的詔書不是你唐高宗親手按得大印麽?絕對是鱷魚的眼淚。

    李恪這一生除了感歎他時運不濟外我真的無話可說。

    這個人死的挺冤這麽多年了就請21世紀的各位觀眾口下留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