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堡

字數:123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竊明 !

    點擊章節末圖片連接——筆者常駐的一個論壇的網友的帖子。

    第一張圖是一個大型棱堡設計圖,該棱堡可以掩護港口和城市。遠程攻城重炮出現前,這種棱堡被認為是“不可能攻克”的!當然這個棱堡已經是火炮時代的後期型,矮牆已經取代了高塔和三角高牆,因為隨著遠程火力的不斷強化,棱堡也在變遷,波浪式的城牆下火力死角很少,而且越推進越容易受到多方威脅和內外多層交叉火力。

    請讀者們仔細看一下內部的細致結構,棱堡的菱形棱角和棱麵設計很有趣吧,城門、城牆和通道都得到了完美的掩護。

    第二張圖是台灣荷蘭人的早期型棱堡,棱麵太少而且外牆也得不到足夠強的掩護。

    注意,半圓堡還沒有被淘汰掉。

    麵對半圓堡攻擊方容易展開兵力、防守方內外璧不能互相給予充分掩護而且火力死角相對多了一些。此外,一旦攻擊方占領半圓堡,就會立刻給守軍帶來極大壓力,半圓堡上的空間太大,出口太寬。

    此外由於火炮不發達導致高牆還在,為了發揮火器威力的多層矮牆和壕溝還沒有出現。

    即使如此,棱堡對城門的掩護已經很有威力了,突出的棱角有效地掩護了城門和城牆的安全,把死角完全消除還大大擴展了防禦線。

    進攻方對棱角單獨攻擊也會由於正麵狹窄而處於兵力劣勢,棱麵的設計使得防守方不存在火力死角。退一步說,即使攻擊方偷襲棱角得手,也沒有展開兵力的空間和通道,基本會立刻被四麵八方砸過來的火力打下去。

    還有一點兒請注意,甕城終究要被破浪型外牆淘汰,因為甕城一旦失守,防禦者極其難以奪回。即使是夜晚降臨,攻擊方大部回營的時候,甕城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堅固的橋頭堡存在。

    棱堡設計中的棱角和波浪型城牆,體現了防禦據點對防守者單方有利的特點:在攻擊方看來難攻易守,在防禦者反攻時要易攻難守。

    曆史上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麵對這種東西時,即使攜帶大炮他們的選擇也都是長期圍困,最後靠饑餓和疾病迫使守軍投降。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