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王者歸來(二)

字數:949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華夏立國傳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王者歸來(二)
    升平三年春三月,長安閣台議事堂,曾化坐在正中間,左邊是笮樸和車胤,右邊是毛穆之和馮越,接下來兩邊依次圍坐的是參知政事荀羨、李存、彭休和左右判樞密院事-劉顧、榮野王,後麵依次是各曹、各司主事官,算得是北府一次“軍政擴大會議”。
    “素常先說說。”曾華開口道。笮樸主掌軍事,而今日的會議主題是如何應對燕軍,正是軍事問題。
    “是的大將軍,我就先說說目前的關東勢態。”笮樸也不客氣,當即應了下來,他身後的兩位秘書連忙將整理好的文書依次遞了過來。
    笮樸看了一下文書,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始講道:“去年秋九月,王景略大人領軍出壺關,準備伏擊燕軍主力,卻不意慕容恪領軍奔襲荊州軍,大敗桓公,迫其退回洛陽。十月,桓公留揚武將軍沈勁守洛陽,繼而退回襄陽。”
    “同月,燕主慕容俊以慕容恪為大都督,司空陽騖為副將,率軍轉攻青州的段龕。段龕弟段羆驍勇有智謀,曾進言道:‘慕容恪善用兵,加之兵盛,若任其渡河,進至城下,恐雖乞降,不可得也。請兄固守,羆帥精銳拒之於河,幸而戰捷,兄帥大眾繼之,必有大功。若其不捷,不若早降,猶不失為千戶侯也’。段龕不從。段羆固請不已,段龕怒,將其殺之。”
    聽到這裏,預知戰果的眾人不由都暗暗歎息一聲,這樣無謀的段龕,不滅真沒有天理。
    “十一月,燕軍全部渡過黃河,距臨淄百餘裏。段龕率軍三萬人迎戰,慕容恪於淄水大敗齊軍,擒段龕弟段欽,斬右長史袁範等,數千名士卒降燕。段龕退回廣固,閉城固守。慕容恪率燕軍在廣固城外修高牆挖深塹圍困之,並招撫廣固四周諸城,段龕所屬徐州刺史王騰等於十二月降燕。”
    “段龕早遣使求救於江左,豫州刺史謝萬懼而不敢發兵,據守壽春。隻有琅邪太守諸葛攸出兵泰山以為呼應。慕容恪遣陽騖、慕容臧分兵進擊,大敗之。諸葛攸退守東莞(今山東沂水)。”
    “段龕守廣固已經有四月,恐怕城中軍民早已餓寒斃命過半了。”笮樸最後感歎道,“城陷恐怕就在這兩月吧。”
    曾華暗自合計了一下,搖頭附和了一句:“應該是這樣,想不到段龕如此不堪,占據齊地,擁兵數萬卻難擋一擊,慕容恪經略齊地恐怕傷不了筋骨。不知徐州能不能牽製一下燕軍?”
    說到這裏,曾華轉向荀羨,眾人也隨之望了過去。
    荀羨做過徐州刺史,知道那裏的底細。
    “恐怕難也,”荀羨很快就給出了答案,“徐州兵馬不精,而且數目不眾,恐難行大事。如果豫州出兵壽春,徐州輔之,對兗、青兩州倒也有五分威脅。隻是現在……”
    說到這裏,荀羨不往下說眾人也明白。自從他去職徐州後,弱徐就更加弱了。不過實力還留有大半的豫州如果有大將主事,並徐、揚諸州實力奮力向北,說不定還有點機會,可惜現在豫州主事的是謝萬,這位名士不求有功,隻求無過,他可不想步殷浩的後塵。
    “現在荊州也無力北上,這伐燕之事隻能我北府獨行了。”曾華點點頭。
    眾人不由交頭接耳低聲商量起來。目前形勢的確如此,豫州不敢北上,荊州剛曆大敗,有這個心也沒有這份力,總得讓桓溫喘口氣吧。
    “另外還有就是慕容垂已於去年十二月攻破信都,王午自殺。”笮樸不管眾人的議論,又繼續開口自己的講述,“自此燕國已經平定了冀州了,如果廣固再陷,青、兗兩州也會落入燕國手裏,而司州大半已入燕國囊中。”
    聽到這裏,眾人反而都安靜下來了,都看著曾華,期待他的發言。現在燕國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席卷大河南北,實力驟然雄厚,成了北府最大的敵人。
    “想不到慕容燕這麽大手筆,不過雖然出乎我的意料,但還在我能接收範圍之內。現在我們北府隻有一個對策,那就是打!”曾華撫著下巴斬釘截鐵地說道。
    “大將軍說得對,此時不打,更待何時?”毛穆之開口接道,“不要看現在燕國實力大增,那是虛象。燕國剛占了冀、青、兗、司諸州,根基不穩,不但不能將這幾州收為己用,還要四處遣將分兵鎮撫,實力反而分散了。”
    眾人一聽是這這個理。燕國滅了魏、周、齊三國,收了數十萬降軍,看上去實力大增,但是這些降軍人心不穩,上了戰場不但不能取勝,說不定是大敗的根源。還有那些歸順的將領和地方官,今天能降燕,明天說不定就降晉,燕國還要派人四處收攏鎮守,自然將嫡係主力分在各地了。
    “現在我們必須趁其根基未穩出兵伐燕,要是等他安撫好了諸州新地,我們就難打了。”毛穆之說完了自己的觀點。
    “武生說的是!”曾華讚許道,“景略先生在給我的書信中也明言了這一點。當初他見勢態逆轉,伐燕隻能為我北府獨支,於是幹脆退回並州,將河北讓給燕國。與其讓燕軍主力集中在一處,不如讓他分散各地,以便我們各個擊破。”
    “現在並州府兵已經收複劇陽、山陰等地,兵鋒直指平城南白狼塞;朔州府兵收複雲中,鐵騎已經在武周山上東視平城;拓跋什翼健匯集漠南騎兵已經攻陷賀賴頭部的老巢-彈汗山,大軍現在已經西進至芪真山,與平城不過百餘裏。”笮樸接著補充道。
    “有王大人坐鎮晉陽,加上我軍匯集朔、並、漠南、漠北府兵近十萬,劉悉勿祈和賀賴頭的死期指日可待。”
    “傳令給晉陽及雲中前線,各部加緊步伐,務必盡快剿滅平城亂賊,隻有去了這根肉中刺我們才能全力伐燕!”曾華右手在桌子上一拍,下令道。
    “伐燕部署不變,依然是景略先生攻河北,拓跋什翼健攻幽州,盧震由北攻平州,既然下決心打,我們就竭盡全力,放手一博,在最短的時間裏攻滅燕國。再打下去關東就沒有剩多少元氣了。”
    曾華說到這裏轉向劉顧、榮野王:“伐燕的兵力配屬,後勤調度,樞密院盡快做個詳細的章程出來。”
    劉顧應了一聲便接過身後秘書的文書,準備仔細講解起來。而榮野王和笮樸對視了一眼,一咬牙搶先開口道:“大將軍,伐燕是其一,但是屬下現在最擔心的是伐燕成功該怎麽辦?”
    榮野王的話剛一落音,議事堂就象是被台風席卷過一般,頓時鴉雀無聲。
    是啊,伐燕是注定要成功的,大家心裏都有數,隻要北府全力東進,燕國剩下的不是敗不敗的問題,而是能撐多久的問題。這十餘年北府拚命地發展,關東諸國卻在拚命地打仗消耗,除此之外大量的百姓紛紛西逃到北府地盤,兩下增減,差的就不是一點兩點。伐燕成功後又該怎麽辦?那時天下就真的一統了,北府是不是要還政歸製給江左朝廷呢?
    眾人的腦海在拚命地轉圈,真的要歸製江左嗎?這十年的心血就這樣讓江左那幫清流名士如此輕易的取走?一旦歸製那些清流名士立刻會爬到自己的頭上來,這些人打仗治國不行,玩起權術來倒是套路挺熟的?一旦歸製了,那些江左的世家貴族肯定會象餓狼一樣向北而來,到時北府上下怎麽辦?甘願屈於這些寸功未立的名士之下?
    在座的都有私心,他們知道自己跟著曾華一路直上,走到今天這一步都不容易,一旦歸製,就是曾華都結局未測,更何況自己呢?在天下人眼裏,北府上下都是一個整體,已經被深深打上“曾”字標識,不管如何洗脫,總逃不離和曾華榮辱與共的結局。
    但是不歸製,在座的許多人心裏都還有一份忠君報國的心思,這道義上怎麽過得去呢?以前還有江北未定可以敷衍一下,要是燕國都滅了還有什麽借口,那時不歸製就等於造反了!
    過了半晌,水軍司監事張平開口道:“不管如何,這江山不能便宜那些無用之輩!”
    張平原是北趙的並州刺史,對江左朝廷的感情淡薄的很,自然不願意歸製,而且一旦歸製,他這種降將就連毛都不是了。
    “張大人,你怎麽能說出這無父無君的話來?”左都察院事江逌漲紅了臉斥責道。他是荊襄過來的人,正是最矛盾的那一撥人,剛才正在痛苦地抉擇和煎熬著,聽到張平的這番話立即找到了借口,趁機發作一番。
    “無父無君?我等在江北乞活偷生,那時就有父有君了?”軍政司監事梁定冷冷地答道,他是長水係的人,在江北流浪數年,遇到曾華時早就家破人亡,對江左的感情好不到那裏去,而且做為讀書人,他還覺得這天下是晉室無能而敗的,這才使得天下萬民倍受煎熬。
    “從正(梁定)大人說的是,要不是大將軍,我們這些早成泥了。我隻知道,這北府是大將軍帶著兄弟們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大將軍就是這北府的天,就是北府百姓的君父!”說話的是步軍司監事柳畋,他是跟隨曾華最早的那撥人,自然有資格說這話,而且以他的身份說出這話,也代表著北府軍中主流意見。
    聽到這話,不但江逌和荀羨的臉色變了,就是毛穆之的臉也動了動。
    “黔夫,休得胡說!”曾華開口把柳畋斥責了一頓,“這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這話就說的有點意思。
    “但是不歸製恐怕我北府會盡失大義名分呀。“說這話的是笮樸。但是歸製派可不會認為他是自己這一撥的,笮樸出身隴西世家,顛沛碾轉,吃的苦更多,對曾華的忠誠越勝於對江左朝廷。
    “正是如此,大將軍在關隴勢如破竹,萬民擁戴,皆因是朝廷派出北伐複地的大員。“不管笮樸真正的心思是怎麽樣,荀羨連忙借著這個話頭說下去。荀羨不是真正的歸製派,但是他的思維慣性告訴他必須這麽做。
    曾華聽到這裏,心裏不由地歎息了一下,令則說的還真是。曾華倒不是覺得自己手下有鐵杆歸製派,畢竟在北府任用的沒有幾個是真正保皇派的。在這個動蕩的年代,有學識的人心裏都明白天下走勢是怎麽樣的。曾華任用的人才多出於寒門或江北留民之中,真正的世家子弟你還真找不出幾個來,而執掌權柄和軍隊的盡是心腹親信,相對於自己的命令來說朝廷的詔書等於手紙。
    但是天下的大義和名分還在晉室,看自己出兵關隴,隻要把朝廷王師的大旗一樹,檄文一發,百姓們無不踴躍相迎,伏地痛哭。老百姓和讀書人不一樣,他們搞不清楚這天下大亂的根源是什麽,心裏多少還係著一點晉室。恐怕要再用心經營十幾年,這人心才能完全收攏。
    “不如以地方未靖,仍需大將軍鎮守安撫為名,請江左朝廷授假黃鉞,以藩國就北府。”車胤突然開口道,他雖然是荊襄出來的,但是寒門出身,跟隨曾華又早,歸製派早就不把他當自己人了。
    假黃鉞顧名思義就是將黃鉞借給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權之意,權柄可殺節將(含假節、持節、使持節),實在是晉室臣子最高權利的象征。而以藩國就北府就是想讓江左給曾華封王,自成一國,隻是保持對江左的藩屬宗主的名分。
    此言一出,眾人又是一番震驚,參知政事馮越猶豫地說道:“朝廷能答應嗎?”
    是啊,這麽大的封賞晉室開朝以來從未用過,江左會同意嗎?真的如此,就是正式把江右讓給北府了。
    “不如請大將軍上表朝廷,為荊州桓公請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請封楚王。”笮樸淡然地接言道。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聽得笮樸這麽一說,心裏都開了竊,曾華上表江左朝廷為桓溫請封,再大的封賞朝廷也得咬牙接受了,要不然一下子就把天下最大的兩個方伯給得罪了。但是給桓溫封賞了,怎麽也要一碗水端平,曾華說什麽也要給差不多的封賞,這樣才能牽製桓溫,達到平衡的勢態。
    “那大將軍呢?”梁定眯著眼睛問道。
    “請武子先生給桓公去一封信,說明緣由,還請桓公為大將軍上表,請朝廷授大將軍假黃鉞、都督征討鎮撫諸軍事、請封秦王。”笮樸繼續答道。
    “如是朝廷不肯呢?”江逌低頭想了想,最後抬起頭問道。
    這次笮樸和車胤沒有答話,隻是笑了笑。反倒是柳畋站了起來,大聲道:“如是這些封賞朝廷都不肯的話,我等當即聯絡軍政同僚,請大將軍自立!”
    “好!”柳畋話剛說完,馬上站起十幾人,大聲讚同道,這可是擁立之功,弄好了大家就是開國立朝的勳臣,江左朝廷給再多的好處也比不上這個,當即許多人的心都熱了,直在那裏喊讚同,並開始策劃去找相熟的同僚戰友一起上表請立,那氣勢恨不得讓曾華明天就自立。
    “吵什麽?這是議事堂!”曾華淡淡地發話了。聲音不大,但是立即讓眾人靜寂無聲。
    “武生先生,你看如何?”曾華待大家都安靜下來後轉向毛穆之問道。
    “我讚同武子和素常兩先生的主意。”毛穆之沒有猶豫,當即答道。
    荀羨等歸製派頓時一陣失望,毛穆之是荊襄官宦世家出身,在北府又是重臣,要是他支持歸製,曾華當然會尊重他的意見,考慮再三,但是毛穆之如此態度,說明他立場中立,至少和車胤是一樣的。
    歸製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曾華轉而進行其它的議程。
    “此次西征共獲利一千六百四十九萬銀元。”曾華開口道,話中滿是喜悅。眾人聽到這裏也是精神一震,好家夥,這西域諸國也太富了吧。
    這高出曾華預料一大截的數字是從赤穀城裏翻出來的。當薑楠搜查烏孫王官內外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金庫,裏麵堆滿了金銀珠寶,折算了下來足有四百多萬銀元。後來仔細一問,原來這些東西都是烏孫從西邊的大宛、康居、貴霜等國搶來的,累計上百餘年,自然多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由於商貿往來流入到龜茲等國手裏,誰叫烏孫國除了放牧和搶劫外其它業務不熟。
    曾華想了想也正常,貴霜挨著天竺,那裏多的是黃金珠寶,康居、大宛靠著兩河流域,那裏應該多產白銀,自己依稀記得在哪本曆史課外書看到,兩河流域有兩個地方是大食帝國赫赫有名的銀礦。想通了烏孫財富的來源,曾華更加期待對西邊諸國的友好訪問,而他的這種情緒也深深影響到了薑楠、先零勃、斛律協、竇鄰等人。
    眾人聽到這個巨大的聲音,頓時發出了嗡嗡聲,就如同一群聞到味道的蒼蠅。曾華也不去責備他們,隻是叫人請錢富貴進來。
    “這是錢富貴,我準備表他為度支司副監事,負責度支。武生先生的計台管的是錢有沒有亂花,但是怎麽花,甚至越花越來錢卻要靠錢富貴了。”聽到這裏大家都不由笑了起來,這位錢富貴看來是個財神,以後要多和他聯絡一下感情。
    “這次西征所有的收益由錢富貴計算分配,武生先生的計台負責審計。富貴,初步收益出來了嗎?”
    “回大將軍,除去軍士犒賞和撫恤,西征債券的收益是一千一百九十六萬銀元,每股債券的收益是一點一倍,也就是說一張十元的債券連本帶利是二十一元。”錢富貴井井有條地答道。
    發財了!發財!眾人心裏隻有這麽一個念頭。買的多的人心裏樂開了花,買的少的開始還樂了一陣子,等回過味來心裏卻悔的不行,到後來把自己恨得牙根直癢癢。
    “不過大將軍,我這裏有個問題。”錢富貴依然平和地說道。
    “什麽問題?”
    “我拿不出這麽多白銀來。”
    錢富貴地的話頓時讓眾人傻眼了,不是剛剛還說有一千多萬銀元,怎麽轉眼就變成沒有銀子了,沒有銀子你嚷嚷什麽?
    這裏麵估計也隻有曾華明白這個道理,心裏笑了好一陣才對錢富貴說道:“富貴,你給大家說清楚!”
    是要說清楚,不說清楚大家跟你沒完。
    “大將軍,是這樣的。”錢富貴全然不顧眾人如刀子般丟來的目光,不慌不忙地說道:“這一千一百九十六萬銀元是個總數,包括有七百八十九萬白銀鑄造的銀元,還包括黃金、珠寶、銅器等等,折算下來是這麽多,要是大家都以銀元形式提取,我沒有足夠數量的白銀兌現!”
    你這王八蛋,說的老子一驚一詐的,這黃金珠寶不是錢嗎?大家對錢富貴肆意蹂躪大家小心肝的行為表示了極度不滿。
    “武子先生,武生先生,你們看如何辦呢?”曾華知道這其中玄機,但是沒有聲張,隻是轉過來問車胤和毛穆之,他們一個管政務,一個管計台,正是他們的職責。
    車胤和毛穆之想了半天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對於他們來說,理財這種事有點外行了。
    “大將軍,兩位大人,小的有個提議。”錢富貴看到車胤和毛穆之在那為難,不由出聲道。
    “請說。”車胤和毛穆之連忙說道。北府幕中多有奇才,兩人可不敢輕視同為曾華手下的同僚。
    “不如以度支司做擔保,援西征債例,印發憑證,上麵印有銀元數目,各州司庫可見票兌付,免了現在現銀不足的問題。”
    錢富貴的話讓車胤、毛穆之的眼前一亮。要知道計台發行的西征債券見天就漲,一張十元麵值的債券你十五塊銀元都買不到,現在收益出來,那就是實打實的二十一塊銀元了。
    曾華卻心裏有數,這不是古代貨幣嗎?以前老是聽說有銀票,交子,那都是在商貿極度發達的時候出現的,看來古代商人還是很有頭腦。不過曾華打算再加點料。
    “富貴此計極妙,我們還可以加上其它用途,比如用來抵交賦稅,反正這憑證是度支司出,賦稅也要入度支司,兩下抵消免了很多麻煩。”
    曾華的話不但讓車胤、毛穆之震驚,更震撼了錢富貴,這個商業天才從曾華的話裏一下子看出其中的玄機來了
    “大將軍明見,這樣的話可免了糧穀絹布和銅銀等實物在流通中的損耗。”車胤想到了其中一點。
    看到大家在那裏猛誇銀圓憑證的好處,曾華知道該給他們打打預防針。“有利必有弊,這憑證隻能用來幫助流通,而且隻有物品豐富的時候才能起作用,你想想,糧食絹布非常缺乏,銀圓都不太管用何況是一紙憑證呢?而且這憑證印發容易,要預防官府濫行,反而成了盤剝百姓的東西,有違初衷,最後還要預防作假。”
    曾華將弊端一一指出,讓車胤、錢富貴等人不由地沉思起來。
    過了半晌錢富貴開口道:“大將軍的意思屬下明白,屬下先借此次西征債券派息還本的機會,先試行一下這銀圓憑證,做為銀圓、銅圓的輔助。”
    “如此甚好!”看到錢富貴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曾華非常高興地點點頭。
    會議主要議程差不多了,這天色也到了傍晚,曾華看看時間,宣布散會,然後帶著與會的數十人奔向自己的府邸,宴請這些心腹。
    吃到久違的曾府大宴,大家是一片歡躍,不過這其中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