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九章:分歧

字數:455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人神 !

    “終於完成了……”

    日落時分,劉秀才把最後一個字抄完,下意識就把手中的筆扔在地上,再不想拿起。

    剛休息片刻,外麵傳來僧人的叫聲。

    他慌忙應道,奮力站起來,收拾淩亂的紙張,疊好,成一大疊,捧著送出去,心裏不由腹誹:“都說出家人慈悲為懷,這白馬寺的僧人卻像催命鬼似的……”

    接過經文,那僧人道:“劉秀才,我這就送去藏經閣那邊驗收,希望沒有問題。”

    聞言,劉秀才不禁打了個突——他連續奮戰了五六個時辰,期間飯都來不及吃,頭暈眼花的,難免會出些紕漏。如果不過關的話,那就慘了。

    然而這個時候,多說無益,唯有祈求佛祖保佑,藏經閣那邊高抬貴手,不會計較一些小瑕疵問題。

    返回房中,左思右想,始終覺得不踏實。打來一盆冷水,掬一把在臉上,渾身打個激靈,驅散困意。

    約莫半個時辰,外麵猛地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聞聲知事,劉秀才暗暗叫苦。

    “劉秀才,劉秀才你快出來!”

    彷徨無計,他隻得硬著頭皮走出來,見到那知客僧後麵,還跟著一位老和尚,觀其服飾,便知地位不低。

    “你便是抄寫經書的劉秀才?”

    “正是小生。”

    老和尚手一舉,舉著一張宣紙:“我且問你,這一張筆墨是怎麽回事?”

    劉秀才睜大眼睛看去,不禁“啊”了聲,忙道:“大師,此張字帖,是小生忙亂出錯,不小心夾雜在經文裏麵去了。”

    老和尚點點頭,問:“你寫的?”

    劉秀才嚇一跳,連忙擺手:“不是,偶然所得。”

    “可知是誰人所作?”

    劉秀才搖頭,老實回答:“不知。”

    心裏卻直打鼓,不明所以。

    老和尚略一沉吟,忽道:“劉秀才,此張字帖轉給貧僧如何?”

    那知客僧在邊上解釋:“劉秀才,這位是藏經閣的了願大師,平生最愛書法。”

    劉秀才釋然,陪笑道:“大師喜歡,拿去便是。”

    了願大師道:“哪能如此……嗯,這樣吧,我給你五百文錢,你看如何?”

    “什麽?”

    劉秀才差點蹦跳起來。

    他去撿拾葉君生的字,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字好,拿回來可以當臨摹藍本,如此而已。

    從未敢想,這樣的字帖竟能賣錢。

    無它,隻因字帖本身被揉成團,折痕滿幅。說白了,這是一幅壞字。

    加上沒有署名,沒有印章,根本不算是正式的字帖作品,比草稿還不如。

    這般的字都能賣錢?

    真以為是書聖墨寶嗎?

    隨便一個字,都能賣出高價。

    一時間,劉秀才有些暈乎,轉不過彎來。

    了願大師道:“怎麽,秀才莫非嫌價格低?”

    劉秀才如夢初醒,忙道:“不敢不敢,可我有十幾幅呀。”

    了願大師雙目放光,踏前一步:“還有?都出自一人之手嗎?快快拿出來,每幅五百文,多少老衲都要。”

    聽到這句話,劉秀才幾乎要哭出來了:“可是我,昨晚都燒掉了……”

    心在滴血,若是沒有燒的話,十幾二十幅,能賣多少錢啊。有了這筆錢,哪裏還需要寄人籬下,忍氣吞聲?都能住進京師有名的“高科客棧”,與八方才子高談闊論了。

    後悔莫及。

    “什麽,你都燒了?”

    了願大師狠狠一跺腳,看表情,仿佛比劉秀才還肉疼些。

    ……

    西門二公子成立“京劇團”的地方,位於京師西區,名為“錦園”。

    地方頗大,亭台樓閣,一應俱全;其中又有假山流水,風景十分宜人。

    院子裏的建築,依照職能分為樂部、唱部、雜部等,分工清晰,功能齊全。

    現階段,招攬進來的人員足有三十多人。在行業中,算是比較大的一個團體了。

    由此可見,西門二公子答應辦雜劇團,絕非敷衍了事,著實也是下了許多本錢功夫。

    看了一圈後,葉君生表示很滿意。葉君眉更是好奇地東張西望,遇到裏麵的老師傅,開口問個不停,很是興趣的樣子。

    等閑不知道,還以為她想學藝,登台表演呢。

    班頭人稱“老王張”,走南闖北,在許多州府都帶過團,這番被西門二公子挖來,坐鎮錦園。

    他負責接待葉氏兄妹,而西門二公子,早回揚州去了。

    在客廳分賓主落座,上茶,期間葉君眉問起《紅娘傳》的演練情況。

    老王張皺了皺眉,道:“請問此話本是葉姑娘所寫的嗎?”

    葉君眉點點頭。

    “咳,請恕老朽直言,此話本,有點不合時宜呀。”

    當今時宜,自是“佳人才子”,《紅娘傳》裏倒是有佳人,有才子,問題在於神展開,神轉折,才子最後被佳人身邊的丫鬟奴婢給“搶”了。

    這算什麽戲呀?

    老王張經驗豐富,手中不知排過多少話本,可從未曾見過如此劇情,相當難以接受。

    倒不是他老頑固,而是根據一生的經驗來審視,覺得如果劇團耗費力氣來排練這個劇,很可能竹籃打水,收益慘淡。

    這是他所不希望見到的事,更不願為此折墮半世聲名。

    西門二公子臨走之時,不曾點破葉君生的來曆——這也是葉君生特意囑咐的,他不願泄露身份,張揚出去,惹得許多圍觀。

    也許他的身份,早被某些有心人洞悉,可對方有所圖謀,故而也沒有曝光出來。

    因此,對於葉氏兄妹,老王張表麵客客氣氣,實質並未如何放在心上。

    聽到他的評語,葉君眉麵色有些漲紅,分辨道:“班頭,正因為潮流多年不變,時宜沉積,偶爾換一下套路,或許能讓大家耳目一新,覺得很好看呢。”

    老王張嗬嗬一笑:“葉小姐此言差矣,世事人心,多依習慣而行。如果覺得戲路不符合,根本就不會來看。”

    這般的問題爭論,不可能在口頭上辨出個子醜寅卯來。於是葉君生直接開口:“班頭,西門公子應該已吩咐下來,你們按照話本排練即可,至於其他,無須擔心。”

    老王張頓時無言,在天華朝,伶人的地位堪稱卑賤,本來就沒話語權,不過……

    他心裏暗暗道:“我一定要分析厲害給西門公子知曉才行,怎能胡來呢。”

    要知道大場麵地排演一個話本,花銷方麵可不是小數目。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