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節 高俅為帥
字數:546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穿越水滸之我是魯智深 !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正在喘息之際,隻聽到炮聲大震,戰鼓齊鳴,又有那水泊梁山的人馬殺來,這時,小火龍祝彪、濟州府的張宗也衝了過來與童貫匯合。
禦前飛龍大將軍酆美揮動大刀在前開路,童貫在中間,祝彪、張宗殿後,三個人保護著平寇大元帥童貫,一路舍命向前衝去,一連殺透了五路水泊梁山人馬的埋伏,終於衝出了包圍圈。
童貫殺出了重圍,正遇到那濟州知府張叔夜與張家二公子張顯帶領著一萬兵馬前來接應進了濟州府,這才驚魂稍定,讓那小白龍祝彪清點下了人馬,十萬大軍隻逃回來了四萬多人,其他的人那裏非死即逃。
童貫將這些殘兵敗將稍事整頓,帶著隊伍垂頭喪向東京汴梁方向狼狽而去。
眼見的離那東京汴梁越來越近,童貫整天是唉聲歎氣,隨行的飛龍大將軍酆美道:“元帥,何事愁眉不展。”
童貫歎氣道:“唉,大將軍,你說本帥出征時在那萬歲麵前信誓旦旦,一個定要掃平水泊梁山那些賊寇,那成想卻落到大敗而歸,這讓我有何臉麵去見聖上,有怎麽在那滿朝文官武將麵前抬得起頭來。”
飛龍大將軍酆美勸道:“元帥,水無常形,兵無常勢。自古就有這麽一句話,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那個人敢保證每次出征必能凱旋而回。”
童貫道:“道理雖然是這麽個道理,可是本帥見的萬歲還真不知道怎麽說是好。”
酆美道:“元帥,你回京的時候,先不仿去拜訪一下高太尉,請他幫你出個主意可好!”
童貫點點頭道:“好,也隻能如此了。”
看看已經到了東京汴梁城的萬壽門外,童貫讓那些眾多管軍的頭領,率領各部領所屬軍馬,回營寨去安歇,隻與酆美帶領著殘餘的一萬禦營軍馬進了城。
回到了自己的樞秘院之後,童貫卸了戎裝衣甲,換上了一套日常出入的服裝,徑直來到高太尉的府中。
高俅聽得守門的兵士報告,說是童貫大人求見,心裏就知道,那童貫一定是打了敗仗的,不然早就有那驛站的快馬送來捷報的了,便急忙出的屋門迎了上來道:“樞秘大人一路辛苦。”
童貫哭笑不得的道:“讓太尉大人見笑了,童貫真感覺到沒臉見大人的。”
高俅明知故問道:“樞秘大人,何出此言?”
童貫滿臉羞愧的道:“太尉,童某此是大敗而回。”
高俅故做吃驚的道:“什麽,樞秘大人,難道你所率領的十萬大軍竟然敗在了那水泊梁山的宋江手下。”
童貫哭喪著臉道:“太尉,童某以為那水泊梁山不過是一夥烏合之眾的草寇罷了,那曾想,他們竟然詭計多端,先是兩軍對壘,與我大軍抗衡,然後又出其不意燒了我大軍的糧草,童某怕沒了糧草軍心渙散,想來個速戰速決,傾十萬大軍之力想一舉蕩平水泊梁山,那知道卻中的那宋江一夥賊寇的十麵埋伏,弄得差點全軍覆沒,童某也差點葬了命。”說著竟然擠出了幾滴眼淚來。
高俅急忙安慰童貫道:“樞秘大人,且莫憂傷,保重身休要緊的。”
童貫掏出塊手帕擦了擦眼淚道:“沒想到童某慘敗而回,這使我有何臉麵去見萬歲,又怎麽向聖上交待?”
高俅道:“樞秘大人不必煩惱,這件事隻瞞了今上天子便了,誰敢胡奏!”
童貫不無擔心的道:“萬歲身居深宮之中,還好瞞過的,可是就怕那蔡太師那一關難得過去的。”
高俅道:“樞秘大人,高俅與那太師一向交好,我帶領你去麵見蔡太師,咱們大家在一起好好商量商量,怎麽把這敗兵一事,圓說過去的。”
童貫和高俅兩人出門上了馬,直奔蔡京的太師府而來。
守門的人急忙進去稟告蔡京道:“太師,門外有那樞秘使童貫、太尉高俅兩位大人求見。”
蔡京在今天早晨就接到報知童貫回京了,就料道童貫一定是折翼而歸,又聽與那高俅同來,猜測到一定是落得個傷亡慘重。便讓人把童貫、高俅兩人請進了書房之中。
童貫一進門,就卟嗵一聲跪倒在端坐在太師椅的蔡京麵前,聲淚俱下的道:“還請太師救救在下!”
蔡京道:“童樞秘你這是幹什麽,有話好好說。”
童貫跪在那裏將自己兵敗水泊梁山之事一五一十的,仔細向蔡京講述了一遍道:“還請太師老大人在萬歲麵前替在下遮掩一番的,免得萬歲怪罪”
蔡京點點頭道:“休要煩惱,我來問你,難道那水泊梁山的賊寇們就真得那麽難對付嗎?”
童貫還沒有說話,高俅道:“那些賊寇深居水泊之中,非船不能征進,童樞密隻以馬步軍征剿,使賊寇有可乘之機,焉有不敗之理。”
蔡京道:“可是再怎麽說這童樞秘也是折了許多軍馬,費了許多錢糧,八路州府的軍官一個也沒回來,這可是個不小的罪責,這事千萬不能讓聖上得知的!”童貫嗑頭如搗蒜般道:“請太師幫助遮蓋,救在下一命!”
蔡京道:“好,看在同殿為臣的份上,本太師就幫你一次,明日上朝時隻奏道天氣暑熱,軍士不服水土,權且罷戰退兵。隻要萬歲信了,想來其他的人也不敢放屁的。”
第二天早朝時,文武分班,列於宮殿兩,隻聽得太監李琳喊道:“萬歲臨朝,有時啟奏,無事退朝。”
隻見蔡京蔡太師出班奏道:“萬歲,微臣有事啟奏”
皇帝趙佶在龍椅上欠了欠身道:“太師,你有何事啟奏,快快說來!”
蔡京道:“萬歲,前一時間,聖上親自點遣樞密使童貫統率大軍,進征梁山泊草寇,近因炎熱,軍馬不服水土,並且賊居在水窪,非船不行,馬步軍兵,急不能進,因此權且罷戰,各回營寨暫歇,別候聖旨。”
其他的大臣們雖然也都聽到童貫征討水泊梁山在敗而回,十萬大軍所剩不多,但既然蔡太師發話了,那個還敢再放個扁屁,那太師可是眾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主,誰敢與他老人家唱反調,那恐怕是不想活了。
皇帝趙佶看了童貫一眼道:“既然天氣炎熱,不利征戰那就不要再興師動眾的了。”蔡京道:“萬歲,依臣之見,那水泊梁山的賊寇,不能任其再猖獗的,否則那就是養虎為患的。”
皇帝趙佶道:“那不知道太師有何高見。”
蔡京奏道:“萬歲,童貫征戰不利,罪責難逃,可於泰乙宮聽罪,另令一人為帥,再去征伐,還請準予。”
趙佶道:“朕也知道那水泊梁山賊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誰能為朕分憂,掛帥前去征討?”
這時高俅出班道:“萬歲,微臣不才,願效犬馬之勞,去征剿此寇,請賜聖旨。”
皇帝趙佶高興的道:“好,既然愛卿肯與寡人分憂,天下軍馬任憑你擇選。”高俅又道:“萬歲,光有馬軍與步軍還是不行的。”
皇帝趙佶道:“愛卿,此話怎講?”
高俅道:“那水泊梁山的賊寇依仗著梁山泊方圓八百餘裏水麵為屏障,才能與前去圍剿的朝庭大軍抗衡。因此,微臣以為,非仗舟船,不能前進,臣請萬歲準予,在梁山泊近處,采伐樹林,督工匠造船,或者收買民船,以為戰伐之用。”
趙佶道:“既然朕已經委任你執掌大元帥之印,一切都由你全權處理就是的。”
高俅跪拜道:“微臣遵旨!”
皇帝道:“好,那愛卿就抓緊時間準備準備,一切就緒後,擇吉日出征水泊梁山。退朝。”說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由太監李琳的攙扶著,下殿睡回籠覺去了。
文武百官一齊跪拜在地道:“恭送萬歲,萬萬歲!”
大家走出了宮殿,童貫,高俅兩人將蔡京送回太師府,路上高俅對蔡京道:“太師,此番下官掛帥前去征討水泊梁山,非得精兵猛將不可。”
蔡京道:“你是兵馬大元帥,天下的兵將任你挑選的,看看那州那府兵將可用,調撥過來就是的。”
高俅道:“據下官得知有十名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金,遼等外番,武藝精熟,請太師下發鈞帖,調遣到我帳下為將。”
蔡京點頭道:“好好。”便喚來中書省關房掾史,擬傳聖旨,開始了調兵遣將。
發十道文書,令那十名節度使各領所部精兵一萬,前赴濟州取齊,聽候調用。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都是精銳勇猛之人,十節度使分別是:
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
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穎州汝南節度使梅展。
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
雲中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
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
並且從那金陵建康府調撥來了一枝水軍,為頭統製官,喚做劉夢龍,統領一萬五千水軍,陣船五百隻,隨同前往水泊梁山征討。
高太尉帳前不還有那二三百名牙將,其中兩個最為了得:一個喚做黨世英,一個喚做黨世雄,弟兄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高俅又從禦營內選撥精兵一萬五千,共計軍馬一十三萬,對外號稱十五萬,要以泰山壓頂,沸蕩潑雪之勢,消滅那些水泊梁山的賊寇。(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