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

字數:5182   加入書籤

A+A-


    李飲與陳希烈和張同三人率眾人將蘇扈冬、李騰空、hua奴兒三女率領的巾幗軍迎進城中,縱然張xuan大軍還在後麵,但有了這麽一支數千人的女軍馳援長安,對於留守的朝廷官員和長安軍民來說,無異於是一支強心劑。

    對於安定軍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進城的時候,巾幗軍騎兵受到了長安軍民超乎尋常的歡迎。老百姓情緒之高漲、態度之熱情,歡呼聲讚美聲震天動地,讓女軍們臉se漲紅,感覺受寵若驚。

    巾幗軍的主力其實是蘇扈冬帶來的回紇女軍,這些回紇女子頭一次進入長安這種繁盛無比的超級大城,早就被高大巍峨的城牆和寬闊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店鋪和摩肩擦踵的人流所奪去眼球,目不暇給。

    蘇扈冬是回紇女子,性情豪爽,她倒是還沒有覺得怎麽樣。但李騰空卻是出身相國門第,雖習武弄劍卻也知書達禮。

    她在馬上向建寧王李續施禮道“殿下,奴家等著實不敢當殿下和諸位大人以及滿城百姓如此厚愛!”

    李談哈哈大笑回禮道“兩位女軍大將軍率軍馳援長安,蒞赴國難,我等出城相迎,理所應當!…

    陳相,傳召下去,今〖日〗本宮在大明宮設宴,為隴朔巾幗軍將士接風洗塵!”

    陳希烈和張同也在旁附和。

    李騰空見李談如此殷勤,心裏也明白他此番禮遇她和蘇扈冬兩人,一方麵是為巾幗軍馳援長安而感動,另一方麵也是看在張xuan的麵上。

    畢竟,她們還是永寧王張xuan的兩位愛妻。

    張xuan能讓他的女人率軍馳援長安,這就足以表明態度了。

    張xuan絕不放棄長安,一定會想方設法保住長安。

    這樣一來,李談焉能不歡喜焉能不感動又焉能不對蘇扈冬和李騰空禮遇有加!

    李騰空便不再說什麽。

    她現在已經不再是那個李林甫的幼女了,而是永寧王張xuan的夫人。

    她和蘇扈冬及hua奴兒三女,就代表著張xuan的顏麵和形象。

    hua奴兒深深凝視著李談,突然伏在李騰空耳邊小聲道“空兒,這個建寧王李談張弛有度,看上去比那個皇帝強上三分!此人能在國難之際留守長安,頗有幾分膽識和勇氣:而他刻意與擅郎交好,明顯是有野心。”“這種有膽識有野心的皇子,將來定非池中之物。”

    李騰空默然點頭,也掃了李談一眼。

    李飲正與蘇扈冬談笑生風。蘇扈冬顯然對李談的印象很好,她是回紇女子,心機相對比較單純,她感覺這個皇子還不錯,有風度有氣量還有幾分骨氣。

    女軍的隊伍在滿城的歡呼聲中緩慢行進著,在即將抵達西市並要繞過西市改道進入朱雀大街進入皇城時,眼尖的李談一眼就望到了在一群護衛和shi女簇擁在其中,站在路旁的小腹明顯凸起的永寧王妃崔穎和明眸皓齒的萬春皇姑。站在兩女身邊的還有一個姿容妖嬈同樣小腹凸起的嫵媚夫人,正是虢國夫人楊三姐兒。

    李談哈哈一笑“兩位女軍大將軍,永寧王妃、萬春皇姑和虢國夫人出迎了!”蘇扈冬和李騰空還有hua奴兒當即笑著從馬上飛躍而下,大踏步走到崔穎等女跟前,一起率先施禮下去“見過姐姐!萬春妹妹!夫人!”崔穎四五個月的身孕了,已經有些行動不便,她笑吟吟地拉起蘇扈冬和李騰空的手,柔聲道“兩位妹妹回京,奴家心裏這才鬆了一口氣。難為兩位妹妹女兒家之身,還要從軍出征,奴家隻恨自己無用,不能與兩位妹妹一起領軍殺敵!”

    萬春則撅著嘴道“奴家也能騎馬射獵呢,夫君太過偏心,奴家也要領軍殺敵!”

    楊三姐掩嘴在一旁輕笑道“萬春殿下這是說笑話呐,你雖然能騎馬射箭,但沙場之上不是嬉戲,你手無縛雞之力,怎能上陣殺敵?”幾個女人在一起親熱地寒暄著,崔穎心思縝密,她沒有冷落hua奴兒,而是轉頭向hua奴兒笑道“鳳鳴姐姐一路辛苦了。”

    hua奴兒臉se一紅,躬身施禮卻是沒有說什麽。

    當日午後,建寧王李談在皇城之內大擺筵席,犒賞巾幗軍。隻是因為特殊時期,國難臨頭,飲宴沒有了歌舞。

    在飲宴上,李騰空向李談和張同傳達了張xuan的建議要求張同率一萬羽林衛軍馬即刻馳援潼關。

    張同早就向率軍開進潼關了,但李談卻微微有些猶豫。

    守住長安,目前就全部指望張同手下這一萬羽林衛了,若是這一萬軍馬也開拔進潼關,長安幾乎就成了一座空城,如何能抵擋安祿山的叛軍李騰空見李談猶豫著,不由出言笑道“殿下,我以為,隻要潼關不失,長安無虞。若是潼關失守,長安必保不住。不要說一萬羽林衛,就是三萬五萬,也難以抗衡安祿山叛軍!”

    “因此,讓張大將軍率軍馳援潼關,增強潼關守關兵力,以防不測,是可行的。而且,隴朔十幾萬大軍至多再有十日便可開進關中,殿下大可放心!”

    陳希烈起身抱拳道“殿下,老臣以為,燕寧郡夫人所言有理。

    隻要永寧王大軍開進關中,長安便固若金湯了。老臣相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隴朔大軍足以抵擋範陽叛軍!”李倓沉吟片刻,朗聲一笑道“既然如此,就依永寧王之策一張同,你便即刻率羽林衛軍馬馳援潼關,不得有誤!”“末將遵命!”張同大喜,起身領命而去。

    當然,他離開長安,末必會將羽林衛全部帶走,還得留下兩三千守城的兵馬,保持長安城的安全,維持正常秩序。

    ………,………,………,………,………,………,………,………,…………,……………………

    那一頭,李亨率軍和滿朝文武逃到隴州,安心等待張xuan的大軍到來護駕。但隨後,李亨卻又接到了張xuan的奏報,又得到消息說,張xuan率隴朔大軍沿著慶州外圍,急速向關中行軍而去!

    張xuan讓李亨去靈州安心等待,而並沒有來隴州護駕。

    李亨心裏當然有些不爽,但卻說不出口去。此刻國難當頭,他還指望張xuan平叛複國,心裏縱然有些火氣,也不能發作出來。

    楊國忠抱拳道“陛下,張xuan不尊陛下昭命,當下旨斥之!”兵部尚書公孫良也趁機在一旁參奏道“陛下,張xuan違抗陛下旨意,不來隴州護駕,其罪不小。以臣看來,陛下當奪去張xuan兵權,另派大將統率大軍於安祿山叛軍相抗!”

    李亨眉頭一皺。

    他還沒有說話,一直shi立在李亨身側默然不語的李豫突然開口怒斥道“胡說!張xuan率大軍急速開進關中,護衛長安,是為上策。若是潼關和長安不保,我等縱然北上靈州,又能如何?”

    “父皇,國難當頭,再有佞臣構陷忠良,當斬之!”

    李豫拜倒在地。

    他本來被李亨禁足幽禁三年,但因為安祿山叛亂,他就被李亨帶出了長安,禁足令也就算是因此不了了之了。

    李豫本與張xuan有仇隙,但在關鍵時刻,李豫卻表現出了極強的大局觀,竟然ting身而出為張xuan正名說話,這在某種意義上說,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李豫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在李豫看來,不管張xuan以前如何,如今的策略卻沒有任何問題。

    他隻有馳援關中,守住潼關,才能真正阻擋安祿山叛軍繼續西進。隻要關中不失、長安城不落於叛賊之手,大唐朝廷就巍然屹立。

    李亨微微點頭,李豫的表現讓他滿意。

    “正是此理。國難當頭,若是再有人出於si利惡意構陷勤王大臣,朕絕不輕饒!”李亨清冷的目光從楊國忠和公孫良身上掃過。

    楊國忠默然不語,而公孫良則心裏一顫,垂下頭去。

    “傳朕的旨意,冊封張xuan為平叛大元帥、天下兵馬大總管,節製各路兵馬抗擊叛軍,與安祿山狗賊決一死戰!”“朕就與諸位臣工啟程趕赴靈州坐鎮等候。

    待朝廷大軍大敗安祿山叛軍之日,再班師回朝!”

    李亨起身朗聲道。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楊國忠和公孫良率滿朝文武大臣山呼萬歲,隻是這山呼萬歲聲遠遠不若在朝堂之上有底氣,多少有些有氣無力,中氣不足。

    李豫俯身下去,心裏卻大為失望。

    本來在李豫看來,張xuan的十幾萬勤王大軍都已經準備開進關中了,這一趟逃離長安奔赴靈州躲避的鬧劇就該宣告結束,李亨本該率軍即刻返回長安。

    但他的這個父皇終歸還是太過怯懦了一些,他還是有些擔心張xuan會擋不住安祿山的叛軍,決心還是去靈武安心等候。

    反正靈州已經成為整個平叛的大後方,隻要朝廷兵馬不至於全軍覆沒,安祿山的叛軍就打不到靈州去。靈州,是相對最安全的地方。

    李豫心裏暗歎,搖了搖頭,心裏卻是拿定了一個主意。

    一念及此,他突然出班大聲道“父皇,兒臣亦曾修習兵書戰策,善弓馬騎射,當國難之際,兒臣想率一軍趕赴前線,為國效力,還請父皇恩準。”!。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