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哥舒翰的密報

字數:350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天唐 !

    第072章哥舒翰的密報

    聽到門外的走廊裏傳來了沉穩有力步調一致的腳步聲,安慶緒眉梢一挑,知道是張瑄來了。

    這聚香閣二樓的雅間足足有十數間,但他這個三鎮節度使公子在此宴客,聚香閣的老板其實也不敢再做其他雅間的生意,生怕會打擾了貴客,引起安慶緒不滿。

    安祿山父子權勢衝天,在民間的影響力尤其大。某種意義上說,商賈百姓更畏懼安祿山這種帶甲數十萬的藩鎮軍閥。這些人,自恃軍功勢力,一個不來就要拔刀相向,幾乎沒人敢惹。

    安慶緒定了定神,居然起身主動去打開了門,抬眼看處,正好與張瑄清朗的眼眸相對。

    兩人互為凝視瞬間,安慶緒放低身段微微一笑,素手讓客,“張公子,請,安某等候多時了。”

    張瑄亦是笑著,拱手見禮,“有勞安將軍相迎,張瑄如何敢當?”

    “張公子請坐。某家聽聞楊相已然向皇上和朝廷舉薦公子出任禮部郎中一職……張公子出身名門乃長安名士,以不足弱冠的年紀擔任要職,有楊相提攜,來日前途無量,實在是可喜可賀之事。”

    張瑄微笑不語。他此刻恨不能安慶緒能誤會——安慶緒能將他當成楊國忠的親密心腹,那是最好不過了,隻有這樣才能對遠在範陽的安祿山形成一定的“威懾力”。

    見張瑄默認,安慶緒心頭更是一緊。

    這幾日他詳細了解過張瑄的“社交關係”,發現他跟楊家人尤其是虢國夫人母子往來密切,種種的跡象表明,張瑄必然是楊家死黨。這意味著張瑄得到貴妃欣賞和皇帝看重,都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他的一言一行,必然是出自楊國忠的授意——那麽,當日張瑄的“敲山震虎”就具有了不同的味道。

    “公子才學過人,有楊相青睞,可謂是青雲直上少年得誌……請飲!”安慶緒想通了其中的關節,突然就對今天的飲宴變得有些心不在焉起來,而話語間就有了隨意應付的意味。

    對於安慶緒的心態,張瑄心知肚明,隻是他也不可能挑明,坐在那裏麵帶從容的微笑,與安慶緒有一搭無一搭地扯著一些沒有營養的閑話。

    然後互相對飲,略略飲了幾杯,安慶緒有送客之意,張瑄亦不願再跟安慶緒糾纏下去,因而就“一拍即合”,貌似熱情地互相拱手告別,相約後會之期。

    張瑄坐在馬車裏挑開車簾,隨意瀏覽著繁盛的長安街景,正在慢慢梳理著自己微微有些淩亂的心緒,突然馬車急急一頓,就靠邊停下。

    張瑄皺了皺眉,剛要開口問張力怎麽回事,卻聽後麵有密集的馬蹄聲驟然響起,他探出頭去,好沒有等他看得清楚,三騎快馬已然裹夾著一陣風,風馳電掣地向皇城的方向而去,隻能隱隱看見是三名風塵仆仆的軍卒。揚起一溜煙塵,惹得路旁躲避的商賈行人咒罵不已。

    張瑄心頭一動,心道莫非邊關有變?

    但按照曆史進程,這幾年間,大唐邊關非常平靜不該有戰事騷亂啊……

    張瑄皺了皺眉,探頭向趕車的張力招呼道,“張力,加快速度,速速趕回府上去。”

    剛剛履新的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八百裏加急密報,到了長安“兵分兩路”,一路去了楊國忠的府邸,一路直奔皇城而去。

    作為大唐朝廷新任的中樞宰輔,楊國忠學李林甫學得“惟妙惟肖”,也習慣在家裏辦公,把好端端地一個楊府變成了“第二小朝廷”,各部司衙門主官往來匯報、天下各藩鎮、道州的行政上奏,其交匯的中心點便是楊府。

    隻是一些特別重大的事務,楊國忠才會選擇性地進宮稟奏皇帝,其他的一般事宜,他這個執行宰相就一並處置了。

    但天下藩鎮尤其是一些重要藩鎮的節度使,有直接密奏皇帝的權限。所以,哥舒翰的密報便同時傳進了宮去。

    李隆基得到消息,應該比楊國忠還要早一些。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從密封極好的金屬匣子裏取出密報,直接呈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匆匆掃了一眼,嘴角浮起了絲絲不可捉摸的微笑。

    他向高力士揚了揚手裏的密報,“還真讓你這個老東西說準了。這阿布思果然殺回紇西可汗古不思,滅回紇人數千部眾,攜古不思的人頭及牛羊輜重等歸唐。如今入了涼州外圍正等候朕的處置。”

    阿布思的事情,其實李隆基心裏早就有了數。玉真也好,高力士也罷,最近都從旁側擊為阿布思說了不少好話。而今日哥舒翰的密報,不過是將高力士和玉真公主的“求情”化為了現實。

    高力士心頭一喜。他拿人錢財自然要為人消災,收下了阿布思父子價值萬金的重禮,又受了玉真私下的重托,如果辦不成事,高力士亦覺得顏麵無光。

    “大家,這阿布思反叛出自無奈,多半是安祿山逼迫的結果,今既然自斷後路以此宣誓歸唐,誠意倒是明顯了。”高力士試探著輕輕道,見李隆基臉色不變,就又笑道,“阿布思所部萬眾……”

    高力士的話還沒有說完,李隆基就淡淡地擺了擺手道,“且看楊國忠如何處置吧。”

    高力士輕輕笑了笑,“大家,如果老奴沒有猜錯的話,楊國忠定然會將哥舒翰的密報壓下來……”

    李隆基眉梢一挑,“罷了。力士,傳朕的口諭給楊國忠,赦免阿布思所部萬眾,安置在涼州一線,由哥舒翰節製。命阿布思父子來京請罪,朕要親自處置。”

    “喏。”高力士領命,正要出去命手下的小太監去楊國忠那裏傳皇帝的口諭,卻聽李隆基又淡然追問了一句,“力士,楊國忠可曾召那張瑄進府?”

    楊國忠親自舉薦張瑄為禮部郎中,拉攏和收歸門下的用意明顯。這種天大的人情,當然是要親自召張瑄過去,當麵點明一拍即合。而李隆基前番的“試探”和“暗示”,就是提前給張瑄打打預防針。

    高力士沒有任何遲疑,恭謹一笑,“還未曾。大家,要不要讓老奴派人去張家再敲打敲打張瑄?”

    李隆基一怔,旋即啞然失笑,“罷了,不必多此一舉。對了,老東西,最近東宮那邊可有動靜?”

    高力士心裏輕輕一歎,嘴上卻恭謹冷漠道,“回大家的話,太子殿下整日閉門讀書,鮮少離宮,卻是太子妃偶爾會出宮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