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0章 緣起,牟其中的“空手道”

字數:6407   加入書籤

A+A-




    第0150章  緣起,牟其中的“空手道”

    這麽好的書太監?絕無可能!!!

    ……………………………………………………………………………………

    周明說完,心道:“牟大叔,我們雖然沒有打過交道,可要是論一下誰最了解你,全天下間除了我之外,再無第二人選。”

    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那意思是:隻要看一個人交友,做事,興趣所在,就可以完全了解他。

    牟其中身上充滿著傳奇,他的性格也充滿著矛盾。與他有過交往的人常常有完全不同評論,他受到的毀譽猶如兩極。所以有人說牟其中是一個謎。

    周明希望破解這個謎,試圖走進他的內心、追溯他的過去、認識他的生活,見證他的人生軌跡。

    可以說,雖然周明是有備而來,至於這次能否跟牟其中達成合作,對他來說,卻反而成了次要目的。

    周明知道,如果曆史不會改變的話,那麽牟其中的南德集團幫助四川航空公司換回前蘇聯的第一架圖-154飛機,是在1991年11月18日。

    整個飛機易貨貿易的過程,共用了三年多的時間。這個項目是由數不清的環節和細節組成的,如果,其中的某一個環節甚至某一個細節出了問題,整個項目就有可能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1987年,牟其中帶著僅剩下的2000元進了京城,住在打磨廠防空洞改成的旅店裏,每天的生活費隻有一塊錢。

    他曾一度十分迷茫,他身負重債,無力擺脫困境,看不到出路。他甚至有過到***廣場自殺以謝家人的念頭。

    他的合作夥伴、也是他後來的妻子、漂亮能幹的夏宗瓊一封長信讓牟其中猛然醒悟,重新振作起精神。這也為後來兩人結為連理,埋下了伏筆。

    天無絕人之路。

    牟其中在京城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他第二筆有名的“空手道”業務,是委托韓國金星公司生產冰箱。

    那時,進口貨特別緊缺,能買到整裝外國家電,不僅是個人財富的象征,更成為社會地位的標誌。國家六部一委聯合下發了452號文件,嚴禁整裝家用電器進口。

    一位進出口公司的朋友,在與牟其中聊天時稱,六部一委聯合發文嚴禁整裝家電進口,該文的附件中規定360立升容積作為劃分冰箱與冰凍機械的分水嶺,若某家外國公司了解此點,專門生產360立升的製冰機械,進口以後向北方家電市場銷售,就可以成為壟斷性經營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牟其中仔細研究該文件,果然在附件2中發現文件所規定的“冰箱”容量是60立升及以上的冷藏設備被納入了冰凍機械範圍。360立升的“冰箱”在當時來說的確是大了點兒,但依舊是可以用作家庭的,隻要進來就一定好銷。那個文件顯然留下了不大不小的一個漏洞或空間。

    牟其中說服了一家港商和自己合作,專門向韓國金星公司加工定製360立升的冰箱,填補國內稀缺的整裝冰箱市場。

    經物價部門核價,每台5800元,進口價格才1900元,每台可得3900元的毛利。這筆生意讓牟其中賺了幾百萬元。牟其中一分不欠的歸還了萬縣農行的貸款,且為以後的飛機業務,儲備了初期費用。

    這是牟其中商業生涯中的第一次涉足“國際化”,初次出手的成功,讓他大受鼓舞。

    與後來的種種驚人之舉相比,牟其中初入商海時諸如此類的一些貿易運作,就隻能算是牛刀小試。

    從300元的中德商店服務部開始,到1994年號稱資產20億的南德集團,在他的大大小小的,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各種各樣的經營中,都貫穿著一條共同的經營脈絡,那就是:

    利用機遇,發現商機,出奇運作,來達到最大效益。後來,他把這種運作思想概括為一個形象化的說法,叫做“空手道”。

    這是一個常常被人誤解,常常被人指責的說法,後來,有人就把“空手道”等同於“詐騙”。

    有人說,把牟其中的經營之道體現的淋漓盡致的就是使他和南德集團名聲大噪的“飛天計劃”,就是這次利用蘇聯特定的曆史條件提供的機遇,用我國相對過剩的輕工業品換四架大型蘇聯客機的一次貿易。

    這可說是一次異想天開的貿易活動!整個過程遵循了出奇製勝的經營理念,突破常規的經營方式,達到了十分可觀的經營效果。飛機貿易的成功,是南德開始走向巔峰的標誌。

    1988年,將總部遷至京城羊坊店軍博宿舍地下室的南德集團,很快建立了廣泛的社會關係。

    牟其中雄心勃勃,很想大幹一番。他當然不滿足在這裏做點兒小買賣。地下室的門口,掛上了南德“三化”的標語——“國際化,產業化,集團化。”

    在如此簡陋的地方,打出這樣的口號,讓人有點兒不自量力的感覺。

    根據周明掌握的信息,飛機易貨貿易的緣起,是由於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問華夏,中蘇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兩國經貿活動日益活躍。牟其中敏感認識到新的機遇已經到來,他向中央呈交了《曆史性的機會與我們的選擇》的報告。他指出:

    華夏與蘇聯已經形成了鮮明的互補型經濟結構。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正如華夏的改革給亞洲四小龍及***提供了機會一樣,蘇聯的改革也會給華夏的經濟起飛提供機會。在產業結構及商品經濟發展的狀況上,蘇聯的今天相當於我們的昨天。

    我們不能錯過曆史提供給我們的能產生巨額利潤的機會。我們不但會在自己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讓別人發財,也應當學會在別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發別人的財。

    這是多麽超前、遠大而又精準的全球性戰略眼光?!

    如果牟其中沒有身陷囹圄,那麽在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爆發的時候,他能為華夏帶來多少世界範圍的經濟利益?

    周明無從知曉,因為上一世直到2011年周明穿越之前,這位具有超級戰略眼光的經濟偉人,還在監獄裏麵服刑。

    牟其中明確的看到,由於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太遠,蘇聯同西方打交道比同華夏打交道要困難的多;共同的意識形態追求也使蘇聯更願意同華夏合作;兩國都缺少硬通貨,使對方在以貨易貨的交換方式上比任何國家都有積極性。……

    擺在我們麵前的這個機會是無需爭辯的,剩下的問題隻是,我們用什麽樣的具體方式去操作。

    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位老幹部談到了國內民航航線很緊張,很多航空公司缺少飛機,建議做飛機生意。牟其中對這一信息很感興趣。

    但他對這一領域知之甚少,他問,做飛機賣給誰呀?他們告訴牟其中,你們四川航空公司就缺飛機嘛!

    這些海軍航空兵老幹部對蘇聯的飛機製造廠很清楚,向牟其中介紹了蘇聯有哪幾個工廠製造飛機、造什麽機型、工廠的基本狀況,其中提到了古比雪夫飛機製造公司。

    當時蘇聯正極度缺乏輕工、食品等生活用品,而華夏因改革開放以來,十年的經濟發展一度過熱,導致大量輕工業品過剩、積壓。

    牟其中看到了巨大商機,他躍躍欲試。我國和蘇聯兩國當時都實行條塊分割的經濟體製,國家行政部門與官辦企業對跨行業,跨部門的業務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裏麵有個“權力真空地帶”。

    牟其中說,這正是南德這樣體製外的企業,大有所為的所在。

    1989年10月,秋高氣爽,正是紅葉染赤西山的美好季節。

    華夏南德集團總經理牟其中在京城會見了幾位蘇聯貴賓。他們是蘇聯航空工業部的第一副部長、全蘇聯飛機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和古比雪夫飛機製造公司駐華首席代表。

    這次會見雙方達成了以易貨貿易的形式向蘇聯購買4架圖——154客機和航空器材的協議,這是一個破天荒的國際貿易協議。

    牟其中突擊選定了大批我國的輕工商品,三天就布置成一個可供蘇方輕工業產品展覽廳。蘇方代表對華夏琳琅滿目的商品非常滿意。

    為了證實南德的實力,南德先後邀請蘇聯考察團多次來華,當然各種費用都由南德支付。據說僅此項先期費用就花了1500多萬元,幾乎把南德集團並不豐厚的家底掏空。

    蘇方由此對南德建立了很好的信賴。1989年年底,雙方在北京終於簽訂了正式合作的《備忘錄》。

    有了《備忘錄》,牟其中的底氣就足了。他找四川省民航的老總,對他說:“我跟你合作,你不用出一分錢就可以得到幾架圖—154大型客機。”那位老總以為他是開玩笑,或者遇見了大騙子。

    其實,牟其中心裏有一本帳:他與川航合作後,可以使用川航的營業執照、運營能力與專業人才。也隻有這樣的航空公司才能向政府與民航總局申請購買飛機。正如俗話說的:“沒有金剛鑽,攬不來瓷器活”。

    接著,就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操作:南德委托國家唯一有權進出口飛機的機構,代理進出口手續;成都交行願意為川航提供貸款擔保;南德全力組織國內大量積壓的輕工業產品,委托北京某進出口公司向蘇聯出口;最後,從蘇聯進口了四架“圖—154”客機,總貿易額1.2億瑞士法郎。

    奇特的操作結果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川航未付款即得到飛機,立即可以投入運營;進出口飛機代理機構和外貿代理公司獲益數百萬元;山東某廠24萬套被單,石家莊某廠的16萬隻襪子,以及大量食品罐頭等頃刻間變成金錢……在所有這些單位獲益的同時,南德自然是最大贏家。

    這種“五方受益,各方滿意,多贏合作”的操作,後來被人們稱為“南德方式”。

    實際上,從簽訂《備忘錄》到正式進行貿易,並不是一帆風順。南德在整個過程中經過了無數溝溝坎坎,克服了許多外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他們要繞過國家體製與部門分割帶來的重重限製與障礙,特別要衝破對民營企業的歧視。為克服民營企業沒有外貿權的困難,牟其中采用了“委托代理製”,使業務得以順利進行,這在當時也是一大創造。

    選購貨物也是個很大難度的工作。4架飛機需要兩三億元人民幣的商品。南德集團派人跑遍全國,與無數廠家進行談判。商品包括從家電、生活用品到食品等,上百個品種,幾乎3000多個規格。還必須得到蘇聯方麵的認可。

    這裏需要怎樣龐大、複雜、艱苦的工作,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各種合同、協議的材料,摞起來就有一米多高。

    最困難的是資金問題,進口飛機與備品備件所需要的大量流動資金,南德根本沒有力量自己解決,銀行也不敢冒風險給予貸款。

    而周明帶著張廣才等三人來的時刻,恰好是南德集團在1989年年底簽訂了《備忘錄》十個月以後,正是南德集團派人跑遍全國,與無數廠家進行談判的時候。

    那麽多的廠家,並非每家都會等到飛機到來才跟南德集團索取貨款,起碼,他們會要一部分訂金。

    上一周,牟其中剛剛親自帶人談妥了兩筆較大的合同,他昨天和今天連續兩天開會,就是為了商量融資交付合同對方訂金。

    要不然,他又怎麽會對一個莫名其妙的十歲少年來給他送買賣錢感興趣?更不可能在百忙之中、焦頭爛額的情況下去接待一個不知道是不是來找樂子的少年!

    可牟其中的性格,是絕對不可能說出自己現在極度缺乏資金的,他展示給別人的,永遠都是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不差錢!

    因此,他聽周明說完,淡淡一笑,不著痕跡地笑道:“小夥子,說說吧,咱們這個交道,你準備怎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