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8 礦工哪有那麽容易

字數:4209   加入書籤

A+A-


    陳成坐在駕駛艙裏,已經是滿頭大汗。

    不過看著他操作的機器人,正在把海底的礦砂一包包的裝包,送上來他心裏還是很開心的。

    身上的疲憊,瞬間也就不翼而飛了。

    他們這個工種,看起來好像很輕鬆,坐在船上的駕駛艙裏,操作著海底下的機器人。

    看似很簡單,很安全,可實際上,這卻是一份非常考驗耐心和體力的工作。

    因為他們操作的機器人,可和那種沒有觸覺的最簡單的機器人不一樣。

    他們操作的機器人,渾身上下都布滿了傳感器,一方麵要感受外界的力量。

    因為這和他們的工作性質有關,要在幾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的水下,進行采礦工作。

    那就相當於在幾百個大氣壓下麵工作,而你的機器人既要感受到外界海水的壓力。

    還要感受到海麵下暗流湧動的洋流,因為如果你感知不到。

    那麽可能就會被洋流給吹歪,一旦影響到你的挖礦動作。

    那你這機器人就可能東倒西歪,而東倒西歪的下場就是危及到旁邊去其他機器人。

    而且還要感知到腳下海底礦脈是否夠硬,腳踩上去會不會陷入到海沙裏。

    等等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

    雖然從機器人傳遞回來的各種壓力,都會以一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比例縮小。

    可即便如此,各種複雜的力,傳導到操作員身上,也會讓操作員非常消耗體力和精力。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操作員要感知到海底下各個方向傳遞過來的力。

    然後根據這些不同方向的受力,來改變操作機器人的模式,和控製機器人動作的精度。

    這就是每個礦工多要麵對的日常。

    所以別看他們每天都坐在操作倉裏,吹著空調來操作機器人。

    可實際上這份工作的難度可一點都不低,他們要時刻集中精神,感知海水下麵的各種暗流。

    因為你一個疏忽大意,都可能會導致數百萬元的損失。

    所以礦工們的精神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有時候經常幹一兩個小時就要換人。

    而且別看隻工作了一兩個小時,可實際上因為精神高度集中,這一兩個小時所消耗的精力。

    甚至都相當於別的工作,幹了七八個小時消耗的精力。

    這可不是憑白瞎吹出來的,而是他們的跟船醫生,實實在在根據他們的身體情況反饋,測算出來的。

    要知道這次出海,可不光是跟來了哈工大和哈工程的兩個老師的團隊。

    連帶著濱城醫科大學,也派來了一個醫療團隊。

    一方麵是保證船員們的身體健康,另外一方麵,就是要搜集礦工們的各種生理和心裏的數據。

    然後好製定礦工培養手冊,甚至在選材方麵也會根據這些手冊來進行基礎的篩選。

    畢竟在漆黑見不得光的海麵下工作,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這樣的壓力的。

    而醫生們,在跟蹤了很多礦工的工作後的身體狀況之後。

    給出的結論就是,每個礦工每天最長工作不易超過五個小時。

    每次工作二小時就要進行輪休,一邊修正恢複,一邊讓礦工可以吃喝一些東西,補充體力。

    因為在海麵下工作,真的是一份非常燒腦,和耗費體力的工作。

    不過陳成卻很享受這種感覺,因為隨著工作時長的增加,他能獲得的補貼也在增減。

    就比如他現在才做機器人,每在水麵下工作一個小時,就能拿到上千元的補貼。

    這也是他能月入十萬的主要原因。

    而且也和他們現在采集的稀土礦有關係。

    因為這次他們所在的海域,不遠處的海麵下有一座活火山正在噴發。

    源源不斷的火山灰從火山口噴出,可是才一噴出,就和海水結合被冷卻。

    然後變成了飄在海水裏的各種泥,最終隨著洋流飄到了他們所處的這片海域下麵。

    原本按照正常的發展曆程,這些火山泥,是會沉積到海床上,時間久了就形成一層新的海底海沙。

    可是現在,等那些火山泥才一落地,就立刻用機器人收集起來。

    而這些火山泥,被收集起來隻有,會被送到附近的一條洗砂船上,進行初步的篩選。

    篩選就是一個衝洗的過程,而最後留下來的,自然就是含有珍貴稀有金屬含量極高的稀土礦。

    這些稀土礦在國際上,動輒就是幾十萬一噸,還很難能買到貨的那種。

    而有些稀土礦裏的稀有金屬,一旦被提純之後,那都是論克來賣的。

    而那些金屬每一克的價格,都是黃金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可即便是這麽貴,這樣的稀有金屬,在國際市場上依舊是有價無市,一貨難求的局麵。

    可是隨著天鯨號船隊,在這附近的海魚裏進行瘋狂掃蕩之後。

    國內稀有金屬市場上的供貨突然充足了起來,很多高端電子生產設備的廠家,從中大獲收益。

    原本很多稀有金屬,都是被南朝國和日本卡死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壟斷了貨源,所以一些高端電子配件,就隻能有他們來生產。

    而且能夠出產這些稀有金屬的,也隻有北美和南美等地區,這些礦區有基本都掌握在歐美資本的手裏。

    為了防止技術的流失,這些稀有金屬,咱們在國際市場上即便花再多的錢,也很難能買到。

    可是現在,咱們國內這些工廠,終於是不用再去求人了。

    咱們光是靠自己,就完全可以滿足需要了。

    而且不但能夠滿足需要,甚至還能有很大一部分的富餘。

    至於這些賦予出來的稀有金屬,自然是被新時代能源公司給收集了起來。

    畢竟他們也不傻,這樣好的貨源,可不能一股腦的全部拋售到市場上。

    那樣他們就成了冤大頭了,原本很貴的東西,如果你出貨太多,那必然會掉價的。

    他們到不是要賺這個錢,主要是國內有些企業,如果你出貨太便宜。

    這些家夥,特娘的買回去,就不自己生產,而是轉手給你賣給國外的企業去賺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