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新的製度

字數:3896   加入書籤

A+A-


    村中城的議事堂中,眾家臣正在參加評定。

    “至於那些剩下的原千僷宗族以及其餘支流的人,領地將被沒收,他們也將被打散分配到羅氏家領地的各處去,到時候,你協助東鄉平次處置一下此事.”政良的一句話決定了這些人的命運。

    “臣下定然為羅氏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圓城寺信胤立即俯身說道。他感動不已,也驚恐異常。感動的是,他的家族得到了千僷家正統的繼承權。雖然這隻是國主私自決定的,但有這個大義,而且千僷宗家也滅忙的情況下,這已經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所以他很感動。驚懼的是,為那些將被發散到羅氏家領地各處去的宗族遺孤以及其餘支流的族人而擔憂。雖然國主定然會為他們安置好一切的,他們到了新的地方後,很快就會再次平靜生活下去的。但是這些人分散後,幾乎就很難就再次聚集在一起了,那麽最終的結果就是等同於他們的宗族幾乎就此滅亡。這是一種緩慢的滅族方式啊。

    想到這裏,他不禁毛骨悚然,家主這一招實在是太狠毒了。同時也為自己當初站對了隊而慶幸不已。雖然按照領地的法度,家族的兵力以及收入將會被嚴重縮減,但是至少保住了宗族啊。領地被沒收了成為國有也就算了吧,反正家族可以從裏麵獲得十分之一的稅收,維持家族的生存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隨著自己功勳越多,得帶了封地必然越多,隻要讓族人做好這些領地的管理,稅收收入也必然不少的。這就跟他們以往完全擁有領地差不多了。

    “嗯,原千僷家宗家那些領地也封賞給你。”政良想了想後繼續說道。

    正如圓城寺信胤所想的,政良正是通過領地的法度削弱這些豪族自身的武裝勢力。想想就知道了,按照領地法度,豪族們對自己的封地隻有管理權而沒有所有權(所有權都收歸領主了,而且被領主按照每個領民的實際情況進行公平分配),這就相當於給領主打工了。戰國時期最忌諱的是什麽啊?是削藩啊。隻有名義上的管理權。而沒有實際的所有權。而且這種管理權還得按照領地的法度來管理。政良這樣做等於削減那些豪族的領地啊。

    )激烈點的,甚至會揭竿而起。所以政良要緩慢過度。於是政良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雖然強行要求臣服的豪族執行領地的法度。但是也會加大他們的分封領地,這樣,名義上他們的領地擴大了,而且稅收折合回來。實際的收入跟以前的收入差不多,甚至更多,至少他們的心理上過得去了。但是明眼人還是看得出來,最重要的領地所有權還是抓在領主手裏,他們這些所謂的“領主”也不過是在遵守領地法度的基礎上在管理領地罷了。而且自身的軍事實力也被大大地控製住了。所以還是會有人不滿的。

    但是政良一點也不害怕。首先政良的這些安撫政策也隻是針對投誠過來的豪族罷了。至於那些起兵反抗並且失敗的豪族,政良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打散分配到領地各處,甚至直接滅族。

    而對於這些投誠的豪族,若是他們也反叛呢?

    對此,政良也不怕。

    按照領地法度,投誠後,這些豪族的武力就被要求限製在最多十五個隨從的數量,其餘多餘的力量會被另外安排處置,這個法度是在豪族投誠後立即執行的。不容拖延。否則,將被視為謀反而被討伐。

    另外,豪族的土地所有權被沒收後,實際上真正的得利者就是這些土地上的領民。在重新分配這些土地時,負責分配的人員(基本都是因為各種原因退役的羅氏番的人員)會告訴這些領民。是國主大人親自安排將這些領地分給他們使用的,以後他們隻需要每年交一次農稅就可以了。總之就會不斷地給他們灌輸,他們現在得到的,都是國主給他們的。

    豪族反叛的基礎是什麽啊?就是這些領民啊。隻要這些領民不支持他們。那麽他們就隻有帶著那些死忠的親族武士以及足輕反叛了。而這一部分的人實際上是並不多的,有利於進行平叛。

    而且政良也巴不得這些豪族能夠立即反叛。反正領地中越少這種豪族,他的統治就越安穩。

    總的來說,對於反抗的豪族,政良會毫不留情地進行抹殺。對於投誠的豪族,則是采取盡量溫和的方式進行處理,並且會采用各種方式補償他們的損失;對於配合的豪族,則是不但會以各種方式補償他們的損失,而且還會給予更多的照顧。政良就是希望通過這種對比,讓所有的豪族意識到,隻有配合才會得到最大的好處。

    但是,這是一種新的土地製度,與戰國目前盛行的土地製度是不一樣的,在剛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必然會與這些守舊的豪族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的,所以對於新得到的領地,初始階段是最為危險的。但是對於這種製度的推行,政良的決心是很堅定的。

    為了確保這個製度的順利推行,政良主要采取了幾個辦法。

    第一,就是牢牢控製著各個軍隊的所有權,堅定地奉行國主對軍隊的直轄管理權。目前領地的軍事力量,基本都采用常備的方式,這些常備,無論是足輕還是武士,都是由新兵營統一選拔以及培訓的,沒有經過其餘任何豪族的插手,盡量保證了每一番隊的士兵不會大部分集中了某個豪族的族人。而且軍隊中還建立了思想教育製度,每一個新兵從進入新兵營開始,就被灌輸國主的命令高於一切的思想,而他們是屬於國主的士兵。而對於各個將領來說,他們被政良分封後,實際上也算是一個豪族了。當然,他們當中,必然有新製度下產生的豪族,也有舊製度下投誠而來的豪族,總體來說,代表新製度的豪族數量將會更多。無論新豪族還是舊豪族,他們都被允許帶領自己的十五個隨從參加到番隊中。這些隨從不允許占據番隊的任何職務,隻是作為將領的守衛而存在。將領隻對番隊有臨時指揮權,沒有所有權。一旦國主的命令下來,無論將領的命令是什麽,都要以國主的命令為主。

    第二,大量地起用草根家臣。這些家臣大都沒有太大的家族磕絆,或者他們的家族並不在政良的領地內,與政良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政良會將他們提拔起來,讓他們成為製衡代表舊製度的豪族家臣的力量,同時讓他們成為新製度下的新豪族。當然,隨著這些家臣權利以及實力的不斷增多,或許他們會希望得到更多或者會滋生別的心思。但是到那個時候,他們突然發現,他們的身邊已經沒有將這些想法實現的基礎以及資源了。

    第三,加大對領民的惠顧。無論是軍隊的來源,還是領地中各種資源的來源,實際都與每一個領民分不開的。現有的製度,實際上每個大名主要還是依靠各個勢力不一的豪族。每一個大名的軍隊都是由各個豪族的軍隊構成。大名將十分依賴於豪族的效忠,一旦豪族出現背叛,大名就會陷入麻煩。從根本上來說,由於豪族把持了大量的軍事實力以及資源,並且直接控製著領下的領民,所以大名不得不依靠他們。ri後的織田信長,實際上就是一定程度上地削弱了這樣的關係,比如建立了脫離於豪族的常備,再加行各種有利因素以及曆史因素,才發展了起來,差點成為了天下人。可是,到了最後,他還是死在裏自己的xing格以及這種豪族對軍隊的控製問題上,致死他也沒有擺脫這種桎梏。

    現在政良一方麵削弱各個豪族對領下領民的控製(土地都是國主給的,不歸領主說了算;稅也每年隻交一次,而且是交給國主的,不是交給領主;領主也就隻能根據領地法度督促管理領地的農事、民事),另一方麵通過各種惠顧方式加強對這些領民的控製。政良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讓領地的資源以及直接控製權回到自己手裏,不再過分依靠各個豪族。而各個豪族在這種製度下,對大名的影響力將大為降低,逐漸轉換為輔助大名的角se。

    當然,或許政良的這種想法很幼稚,甚至可能會胎死腹中。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若是推行這種製度,會有兩個危險期。一個是在新占據領地之初,一旦推行這種製度,必然會與那些舊有的豪族產生極大的矛盾,所以必然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衝突,甚至會出現徹底推到重建的事情的出現;另外一個時期就是,部分豪族屈服於羅氏家勢力,暫時隱忍,一旦有機會就會發難。對於上述兩個危險時期,政良所采取的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一手安撫,一手毫不留情的打擊。隻要熬個四、五年,新的製度完全被接收後,即便有異心的豪族也將失去了實現異心的基礎以及資源。

    (汗!家裏由於線路問題,斷網兩天,導致今天更新稍晚,請大家諒解。)